创新思维开发与训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项目一 认知感悟创新

知识内容

一、创新及相关概念

(一)创造

1. 创造的概念

“创造”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辞海》中将创造定义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创造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韦氏字典》中创造的含义是“赋予存在、无中生有或开创”。

我国创造学研究者李嘉增将创造定义为“创造是人第一次产生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三层意义。

第一,创造是人的思维与行为,人是创造的主体。人的创造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的思维活动,即通过大脑思考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另一种是人的行为即在思维指导下具体的行动,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创造活动的思维与行为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难以分割的。

第二,人通过思维和行为进行创造一定要产生成果,且成果一定是有价值的,即对人类是有益的。各种各样的创造成果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有时,一个事物本身也具有功能价值与观念价值两个方面。

第三,人的创造成果都是首次获得的新成果。创造成果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不论以哪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是前所未有的、超越以往的,都具有一个共性——新。“新”是创造的核心或本质属性。而“新”又有两层含义:一是创造的成果相对个人而言是新的,即相对新颖。这种创造是以个体的有无来定新旧,是日新月异的自我实现式的创造,我们每个人都可成为这样的创造者。例如,我们每个人精彩的人生是可以创造的。二是创造成果超越了任何人,即为绝对的新,指产生出历史上从未存在过的事物,是层次较高的创造。例如,中国的高铁、支付宝、淘宝网、共享单车。

2. 创造的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解释的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创立或者制造出来。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和能动行为。因此,创造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有意识地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行为。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都是创造的结果。

创造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创造的本质在于甄选,甄选出真正有建设性的联系(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

例如,当你想拿到桌子上的一个花瓶而又因为自己太矮够不着时,你挠挠头往周围看了看,发现旁边有一个凳子!你突然想到也许可以站到凳子上够到花瓶,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通常称为灵感(这个现象类似于生物中的突变,这里发生的变化是改变了凳子只是用来坐的这样的观念)。做到这一步时你已经将“凳子”和“自己的身体”这两个概念在头脑里联系起来了,并且进行了一个思想试验过程:首先看了看凳子的高度,大概判断了下自己如果站在上面很可能就可以够着花瓶了,并且觉得自己肯定可以爬到凳子上去。于是你的头脑中迅速闪过了爬到凳子上然后顺利够着花瓶的画面。这个思维过程完成后,你就完成了一个手续概念的创造。为了方便陈述,你还可以把刚才这个手续概念命名为:“通过站在凳子上拿到桌子上的花瓶的方法”。

为了验证刚才创造的这一手续的可行性,你将你的想法付诸实践,结果也许真的可行,也许不可行,或者造成了你没有想到的结果。比如凳子翻了你摔倒了,还把花瓶打碎了等。这都是因为你在头脑模拟的过程中忽略了某些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如凳子的稳定性,地面的摩擦系数,或者对凳子和自己的高度判断不准确等)造成的。如果可行,并且拿到了花瓶,那么你就进行了一个“概念的物理实现”的创造过程。也就是说你将你创造的概念的“物理实际”也创造出来了。它本质上就像你完成了一个建筑的设计,并且亲自把它建造出来一样。经历了这件事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就能够马上想起已经建设完成的这个概念,这就是你增长的知识。可见创造可以分为概念的创造和概念的物理实现创造两种。

3. 创造的层次

美国创造心理学研究者泰勒根据创造成果的新颖程度、复杂性、新产品的性质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将创造分为五个层次。

(1)表露式的创造。这种创造是指即兴而发,因境而生,但确有创意的思维或行为。这种创造老少皆宜,参与者率性而为,不计产品的作用与效果,是一种自得其乐的创造活动。

(2)技术性的创造。这种创造是指对于物品的功能、结构、式样、花纹、色彩等加以改变,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上所谓的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

(3)发明式的创造。这种创造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原则或方法以改进现有的事物。这种创造不产生新的原理、原则,但新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有较强的创造性,有较重要的社会价值,属于我国《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类的成果。

广义地讲,属于这一层次的创造还包括文学与艺术,两者之间在过程上有许多共通之处,但通常将文艺产品说成文艺创作而不是文艺发明。

(4)革新式的创造。这种创造是指不仅在旧事物基础上产生出了新事物,而且在否定旧事物或旧观念前提下创造出新事物或提出新观念,是革旧出新的创造。

(5)突现式的创造。这种创造是指“从无到有”地突然产生新观念的创造。这一层次的创造最为复杂、深奥。创造者必须具有处理复杂资料的能力,并能以简驭繁,将资料中抽象的概念整理成崭新的原理、原则或系统的新学说。各学科领域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均属于这一层次的创造。

案例

张衡观测天象制作浑天仪

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在任太史令时,专心研究天文历算。在当时,有种比较先进的天文学说叫浑天说,认为天是浑圆的,像一枚禽卵,天像卵壳,地像卵黄,在天的中间,日月星辰在“卵壳”上不停地转动。张衡认为这样的结论不完善。于是他天天观测天象,积累了大量恒星运动的资料并对恒星运动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制成了浑天仪,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说。浑天仪用铜制成,主体是一个球体模型,上刻着恒心、南极、北极、经度、黄道、赤道。仪器上表现的情况同天空中星象出没完全相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完全是由于张衡坚持观测天象的结果。

(资料来源:墨石.议论文(高中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二)创意

1. 创意的定义

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

创意一词被广泛运用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创意的中文原意是指写文章有新意,也就是有好的想法和巧妙的构思。它一般是指有新意的点子、想法、主意、念头和打算;也被扩展为“策划”“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有时也会与“创新”“创造”“艺术创作”同义。应该说这些都是创意的应有之义,简而言之,创意就是创出新意。

经济学中的创意,是指把任何想法转化成效益的过程。

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罗默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因此创意才是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从这个角度看,创意是起点,创造是过程,创新是结果。

创意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

2. 创意的起源

创——创新、创作、创造……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意——意识、观念、智慧、思维……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创意起源于人类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创意来源于社会又指导着社会发展。人类是创意、创新的产物。类人猿首先想到了造石器,然后才动手把石器造出来,而石器一旦被造出来,类人猿就变成了人。人类是在创意、创新中诞生的,也要在创意、创新中发展。

发展也离不开创意。创意是一种突破,是产品、营销、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主张的突破。创意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模糊思维和直觉、灵感等多种认知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要重视直觉和灵感,许多创意都来源于它们。

从人类诞生开始,“创意”就开始左右着人类的发展。那个时候没有“创意”两字,人类每一次的发明、创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压力、生存下产生的,否则面对自然界,人类应付突临灾害最原始也是唯一的办法,只有像其他动物一样,用疯狂奔逃来躲避。

语言的创意让人类变成了高级动物——直到人类发明、制造、运用了工具,并在这个开拓性过程中深化了思考,驾驭了语言,才与动物有了质的区别。

案例

创意广告《黑莓vs苹果》

“这是来自两个水果的对决,本来两个水果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它们为了争论谁最好吃而发起了一场惨烈的战争,一颗黑莓成功地射杀了这个苹果。”

如图1-1所示,这是来自全球手机巨头黑莓BlackBerry针对苹果iPhone极具讽刺性的广告:高速镜头下,一颗“子弹”把一个红色苹果击破,穿过后才看清“子弹”原来是一颗黑莓果实,然后打出的广告词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触摸它”。

图1-1 黑莓VS苹果广告

(资料来源:https://wenku.baidu.com/view/de75365d312b3169a451a4a0.html.)

(三)创新

1. 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当今世界尤其是在我国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企业家、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在座的同学,几乎每天都在说创新;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文中,“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①更新;②创造新的东西;③改变。

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形成于20世纪。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与管理学教授熊彼特于1912年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

具体来说,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原来不存在或不完善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由此可见,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其主体是企业家,创新关键是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能否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

2. 创新的五种途径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创新可通过五种途径实现:

(1)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开发新产品属于原创性创新,即把科学技术引入生产领域,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就属于原创性创新。但原创性创新是很难的、少有的。现实中更多的是组合式创新,即提高产品的质量,比如20世纪60年代,波音公司在737的基础上生产出747飞机,每架的载客量从几十人增至几百人,结果很快便击败了众多小型飞机制造商。

(2)开发一个新的市场。

(3)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这是一种逆向思考的创新途径,此种创新是逆生产链往上游走,在供应商身上想办法,说到底也是一种市场意识。比如集体采购、互联网采购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现代物流使企业做到零库存,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5)实现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麦当劳的成功一是因为它实现了标准化制作;二是实现了连锁经营的形式。

案例

创新点亮生活,科技引领新时代

1. 魔方USB插座

(1)立体集成结构,插头立体排布,互不干扰,如图1-2所示。

图1-2 魔方USB插座

(2)小巧便携,不占空间。

(3)自动分流,自动识别各种机型,同时满足多种设备快速充电。

(4)HOME键微动开光一键总控。

(5)USB五重防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防静电保护、防短路保护、防浪涌保护。

2. VR眼镜(见图1-3)

图1-3 VR眼镜

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简称VR眼镜或VR头显,是利用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集合的产品,如图1-3所示。它是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让每一个爱好者带着惊奇和欣喜去体验,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

3. 共享单车

如图1-4所示,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共享经济。

(四)创造、创意、创新的区别

创意与创新、创造语义相近,容易混淆。一般而言,三个概念都是指通过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思想。然而,三个概念在外延上还存在明显的区别。

创造,常常与发明联系在一起,指人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辞海》),虽然“创造”一词也常被引申到其他领域,但其核心含义仍是指在科学技术上取得新成果。

创意,应理解为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设计,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相联系。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创意也会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表达出来,如新颖的服装设计、独特的产品造型等,但其满足的仍然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的仍是一种文化体验。

创新,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包括引进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等。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一种发明只有应用于经济活动并成功时才能算是创新。不难看出,创新更多的是指经济商务层面的创造性活动。

事实上,在不十分严格的语境下,上述三个概念常常被混淆。例如,单纯的技术发明有时也称为创新,而有助于一种技术发明的新设想、新观点也被称为创意等。于是,一部分学者主张将任何形式的具有创造性和创新特征的产业统统归结为创意产业,并据此认为在称谓上应以“创意产业”代替“文化创意产业”。这种泛化创意概念的做法对正确认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是十分不利的。至少在现阶段,将创意界定于社会文化领域,将其与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和经济商务领域的创新区别开来,这对于发现和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价值、推动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应保留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以突出创意的文化特征。

二、创新的原理

(1)创新的第一原理。创新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和属性——与生俱来,如斯佩里的脑部功能定位说。大脑是创新的源泉。人的一切心理现象或者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都是人脑的一种基本功能,是与人类自身进化同步形成的客观天赋。

(2)创新第二原理。创新是人类自身的本质属性——人人皆有,如微软的组织创新。创新是人的本性,是人类的本质,是人类与自然交互影响中形成的一种自然禀赋。

(3)创新的第三原理。创新是可以被某种原因激活或教育培训引发的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潜力巨大,如创新学家奥斯本对电风扇的改进。人的潜在创新能力一旦被某种因素激活或教育引导,都可能导致巨大创新能量的发挥。

拓展阅读

人类最伟大的十大科学发现

著名网络科普作家塔米姆·安萨利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十大科学发现。

1. 勾股定理

在每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都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第一个证明这一定理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认为,物理世界的核心是数学,将物理学与数学相结合,证明是最富有成果的结合。甚至到现在,如果一项科学理论能够从数学上加以证明,人们才会认为这项科学理论是真正可靠的。

2. 微生物的存在

17世纪末,荷兰透镜制造商列文·虎克从自己的牙齿上刮下一些污物,并通过显微镜观察。他认为这里有“小微生物”在动。事实上,人的肉眼是看不见这种“小微生物”的。约两个世纪后,对这种“不可见”微生物的了解,使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这一理论又使医生攻克了多种疾病:伤寒、小儿麻痹症及白喉等。人类因此对从传染病、心脏病到癌症等死亡主要原因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 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提出了运动的三大定律,解释了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运动。牛顿还发明了微积分及解释了引力。

4. 物质的结构

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推翻燃素说,提出“元素”说。他说,这种“元素”物质不能被任何化学过程再分解。他提出的元素表是不完整且有一些错误的,但是他对完整元素表的提出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他的工作,科学家们提出了近代的看法:所有物质都能被分解为109种元素,所有元素由原子构成,所有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等。

5. 血液循环

每一个人都拥有固定量血液,并以固定方向绕其身体循环。这个事实在12世纪,首先由阿拉伯医生Ibn al-Nafis发现。17世纪,又被英国医生哈维再次予以发现。哈维的成就为人们充分了解人和动物的生理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6. 电流

19世纪,伏打等科学家们让“电”流动,使人们了解到电流是一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力。发现电流要比其实际应用意义重大得多,科学家发现电、磁、无线电波和光是各种不同形式的电磁力。

7. 物种进化

人们习惯认为,目前在地球上的每一种生命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既没有新的物种诞生,迄今也未发生什么变化。19世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解释出地球上生命的动态性质。尽管进化论本身在科学家们之间仍有争议,但事实上,没有一位主流科学家怀疑下列事实:老的物种在死亡、新的物种在生成。

8. 基因

孟德尔从未描述过基因,也没有观测到基因以及使用基因这个词。但这位奥地利传教士发现了遗传定律,仅仅通过繁育豌豆,画出其结果图,就得出了卓越的结论。孟德尔发现,在预先可测知规律下控制的组合,父母可将其独特的特性传给子女。科学家随后判定必然是某些实际的物质携带这种特性,于是创立了基因这个词。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9. 热力学四大定律

18世纪,卡诺等科学家发现在如机车、人体、太阳系和宇宙等系统中,从能量转变成“功”的四大定律。没有这四大定律的知识,很多工程技术和发明就不会诞生。热力学四大定律对宇宙有重大意义,总的无序量一直在增加。

10. 光的波粒二象性

牛顿认为光的行为像波,后来其他科学家认为,光的行为像粒子流。光是波还是粒子呢?20世纪初,波尔、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发现,光是波也是粒子,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促成了量子力学的诞生。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是对“宇宙实际由什么构成”的最深刻描述。

(资料来源:https://www.sohu.com/a/192707572_616747.)

拓展阅读

中国近现代伟大的发明

1. 杂交水稻(发明人:袁隆平)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贡献已经惠及几亿人。

2.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发明人:钮经义集体)

1965年9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钮经义等人,获得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经鉴定,人工全合成的牛胰岛素的结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人工合成蛋白质首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向前跨进了重要的一步,为世界蛋白质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多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了可能。

3. 数学机械化方法(发明人:吴文俊)

“文革”以后,吴文俊的研究兴趣转向了中国古代数学史,并开创了被称之为数学机械化的研究工作。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被称为“吴方法”。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方法“把中国传统的数学思想方法化腐朽为神奇”。牛顿发明了微积分,从此西方数学占了上风,中国传统数学只能“靠边站”了。可吴文俊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结合当代计算机的原理,开创性地发明了“吴方法”。

4. 陆相成油理论(发明人:李四光科研集体)

我国在大庆、大港、胜利等地连续建成大油田,陆相成油理论的作用功不可没。此前,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大的油田,西方人确认中国贫油,就因为我国一些大型中新生代盆地多为陆相沉积。我们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只要条件适宜,陆相沉积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论。这个基础理论的突破,让我们发现了自己脚下的油气资源。

5. 汉字激光照排(发明人:王选院士)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业的效率。它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对日、韩等国家的印刷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复方蒿甲醚(发明人:周义清及其团队)

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截至2005年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资料来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40597119182920260.html.)

技能训练

认知感悟创新实训

一、活动目标

感悟认知创新的相关概念,学会寻找生活中创新的事物,以此触发联想,形成新的创新点。

二、活动时间

课上20分钟,分工讨论,课下收集案例,制作PPT。

三、活动步骤

步骤一:主持人宣布实训题目,利用中国公众科技网、中国专利信息网、视觉中国、新华网科技频道、“挑战杯”官网、专利之家等互联网收集2~3个的案例。

步骤二:分组。自由组合活动小组并命名,每组6~10人,其中主持人1人,秘书1人,发言人1人。

步骤三:各小组主持人主持本组会议。会议内容具体如下。

(1)小组主持人宣布活动内容。

(2)主持人进行分工,在不同网站上收集相关案例。

(3)案例可以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企业创新、文化创意、大学生创业等。

(4)小组主持人组织组员讨论上述案例,完成表1-1。

表1-1 案例讨论整理表

(5)发言人做好向全班大会汇报本组案例分析的准备,制作好PPT。

步骤四:全班大会。各小组发言人分别向大会汇报本小组的案例。全班同学分享各组同学的创新成果。

步骤五:全体同学进行评价,评选最佳案例2~3项,对表现最佳的同学进行奖励。

四、活动提示

(1)要求。所选案例典型且适度综合、语言表达流畅、图片有震撼力。

(2)案例分析有四个不同层次的深度。

第一层次:案例分析与基本概念相符。

第二层次:基于所分析的案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三层次:将案例中包含的创新思维或方法移植到其他领域解决问题,由此产生新的创意。

第四层次:将创造性设想进一步设计形成有价值的技术方案。

纸上练兵

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属于发明或文化创意、创新的产品,分析其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了解该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找出其创新价值比较高的产品,在班级进行分享。

知识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关于创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创新就是发明一个全新的事物

B. 创新必须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C. 将两件平常的事物进行重组也可能是一种创新

D. 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有实用价值才算真正的创新

2. 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你认为这是一种创新吗?( )

A. 不是,衣夹是晒衣服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算怎么回事

B. 不是,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

C. 是的,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

D. 是的,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

3. 创新与发明本质的区别在于( )。

A. 前者需要较少的启动资金

B. 后者收获更大

C. 后者所需周期更长

D. 前者是社会化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 创造是( )。

A. 人的思维与行为,人是创造的主体

B. 产生成果一定是有价值的

C. 历史上从未存在过的事物

D. 不需要人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2. 创造的层次可分为( )。

A. 表露式的创造

B. 技术性的创造

C. 发明式的创造

D. 革新式的创造

E. 突现式的创造

三、判断题

1. 中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无须培养创新思维,只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才需要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

2. 只是少数尖端人才需要创新思维,大多数普通人并不需要。( )

3. 人人都有创造力,只不过有些人没有表现出来,有些人表现出来了而已。( )

4. 未来属于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 )

四、思考题

1. 创新的五种途径有哪些?

2. 创新的原理有哪些?

3. 想想看,你身边有哪些创新的人和事?你自己做过哪些有创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