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两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仁义一生

范仲淹有著名的边塞词《渔家傲》,岳飞写过抗击金兵的《满江红》。同样的题材,岳飞词间荡漾的是冲天的激烈与豪迈!范仲淹则更多的是真情仁义,有种深沉的忧虑家国山河、归家思乡的无奈心理。这里可看出他有点“软弱”的性格。守边时,范仲淹是大将。从行事风格看,他事事挂心职业操守一流;从将帅角度讲,他不够铁血和硬气。这注定他在战争见解上缺乏大气磅礴的英雄气概,他只想百姓安居乐业,不想他们受战争之苦,不想整个国家被弄得面目全非。

和平年间,范仲淹是爱民如子的好官。可是战争纷乱,他的天赋本质其实似与刀枪相见的残酷战争合不上拍。

早在1042年定川寨战役之前,宋和西夏的边境上就开始上演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范仲淹曾向仁宗皇帝提出与西夏议和的建议,他的观点是西夏兵马精强,我们金帛丰富。如果用金钱买和平,既不伤我北宋百姓,又不至惹怒他们。这和贪图享受的和议是两个概念。范仲淹是一个仁者却不是一个硬汉!他深知仁宗并不主张打仗,所以提出了被奉为国策的防守战略。当仁宗与西夏议和时他是欢欣鼓舞的。这样百姓就不会受苦了。从建慈善堂,包庇滕子京就可看出这种仁是骨子里的。仁行官场,名扬天下。

正因为仁宗身上也有仁的一面,所以范仲淹虽仕途坎坷,但遭受的打击都不致命。在仁宗未亲政之前,范仲淹直言上疏要求太后还政于帝,奠定了仁宗对范仲淹的特殊信任和亲近基础。仁宗亲政后,范仲淹即使遭受贬谪,也都得到了仁宗的特殊眷顾。

范仲淹做官38年,没有房产,没留遗产。却在民间留下了人格和道德的双重丰碑。他去世后留下遗嘱:让当宰相的二儿子范纯仁、三儿子尚书右丞范纯礼世袭管理义庄。一代名相,在生命的最后想的不是家产,不是儿子的前途,而是义庄。他告诫儿子:义庄里如有不公、营私舞弊的事发生,所有族人都必须跪在自己的牌位前,当着他的面做出公正决断。并口授了新的义庄制度,叮嘱儿子,必要时可以增补续订修改。

范仲淹去世后家无积蓄,全家借官屋栖身。更难能可贵的是,范仲淹的儿子们没有违背父亲的遗愿,严格遵守父亲教诲,加上一些热心公益者的无私帮助,义庄维持了八九百年,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传奇。

这就是仁善的力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读着“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句子,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位侠骨柔肠、悲天悯人的文化官员形象!

范仲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用知识改变了自身命运,为周遭带来温暖。他的精神影响了无数人,狄青就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