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8:人无完人善补台
俗话讲:“黄金无足色,白玉有微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领导也是吃五谷杂粮成长起来的,也有喜怒哀乐,言谈举止、拍板决策方面的缺点不足以及失误在所难免。面对领导以及下级的言语过失,作为中层管理者应理性对待。
第一,误会式批评不要马上回应。一天,某机务段刘段长来到检修车间,冲着车间主任小于就嚷嚷:“小于,你看你车间搞得机车质量成什么了?三天出了两个机故,查不出责任我撤你的职。”小于频频点头。实际上他心里明白,两个机故都是新出厂不到半年的新机车,初步认定是厂方原因,正在联系,但未敲定前不便回应,特别是段长批评时还有其他工友在场,弄不好会伤及领导脸面。一周后,厂方回话承担了机故责任。小于立刻去找段长汇报:“刘段,机故责任已经查清,厂方已担责认账。您那天批评也有道理,我们检修过的机车确实存在质量不过硬的问题,正在按着您的要求抓紧整治改进,请领导放心。”刘段长闻言,悬了十来天的心终于落了地。微笑马上洋溢在脸上:“好,那就好。我那天的话也没别的意思,主要怕机故砸了段的称号。”小于回答:“我明白领导的一片善意,刘段过去一直待我们车间不薄。”小于出门后暗思量:看来刘段是个性情中人,那天脸上乌云密布,今天让我带来的春风一吹,就云开雾散了。
第二,暴怒式发火巧妙处置。如领导来到你车间或科室,针对某人某事拍桌子发威,你作为旁观者不理不睬不合适,但唐突劝阻也不是上策:“领导,事已经发生了,现在无可挽回了;”“站长,你别说了,他已经认错了。”这样,欲速不达,而且有些冒昧,甚至会产生反效果。因为他的火气还没有完全发出来。你不妨尝试着把旁观者支开,把门悄悄关上,给领导倒杯水,示意让其坐下。轻声表示:“这事我们考虑不周,我也有责任,以后接受教训。”等领导出了气,此事就会告一段落。
第三,过当处理时,委婉提醒领导降温。若干年前,某工务段一个养路车间变卖废旧枕木,被人举报。铁路分局领导在电话例会上与该段段长对话。段长表示:已对车间主任、支部书记给予纪律处分。局长表态:“处理太轻,必须撤职。你们段领导故意包庇护短,此事没有完,你们要负领导责任,等候处理。”第二天,局办主任借汇报其他工作之机找到局长,提醒道:“工务段领导已经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有关车间干部已作撤职处理。是否让段领导在局电话会上做个检查,视情况再作决定。我们的目的是警示其他站段,防止发生类似问题。”局长应允。
第四,巧借中间人艺术化解。下属发生失误受到上级批评后,有时应考虑问题严重程度及领导的处事方式,及时寻找其他化解方法,防止留下负面印象。
某铁路分局党委书记去沿线检查工作,发现某中间站管理混乱,十分恼火。等来到管辖该站的车务段时,将该段党委书记老苏劈头盖脸一顿批评。老苏刚调来不久,担心在局领导脑子里留下“烙印”,中午吃饭时特意把已退休的该段老书记请来作陪。饭桌上,局领导余火未消,但老书记在场不便继续发作,老书记见状,首先打趣道:“局领导发现中间站的问题,我也有责任,过去基础没打好。老苏,你以茶代酒,先敬局领导一杯,表决心,下不为例。”老苏马上抓住这根解困“稻草”,举起了茶杯。局领导“就坡下驴”,适可而止。
第五,寻找借口示意当事人。对领导的明显过失,要考虑场合和时机,以微小的动作示意或岔开话题,如领导确实没察觉,可采用点到不点破的方法提醒一下。如某车站月度工作例会均由王副书记主持,常常发生这种情况,站长部署工作讲了五条,党委书记结合思想教育工作强调了三条,最后主持会议的王副书记又补充了八条,造成会议“拖点”,耽误了与会者用餐或坐通勤车回车间,于是留下话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王副书记来讲话”。党委宣传助理小李很机灵,会后悄悄对王副书记说:“领导,咱们会议很重要,但有人反映有陪会的问题,时间有点长,赶不上通勤车,晚上值班受影响。今后关于会议精神如何落实的要求,你多给我们党办人员讲,或者在支部书记会上讲,让我们多受教育,下车间督促落实。”王副书记听后连连点头:“有道理,咱们今后开短会,不同的会讲不同的事。”果然,上述现象有了很大改变。
第六,下属被批评巧接话,后续工作要跟上。下属工作出差错受到大领导责备的现象很常见,如涉及几个人或团队风气方面的问题,中层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表态语气要恳切,整改措施要实际,见到成效后及时反馈;如属于个例或突发现象,也应把调查、处置及下一步进展状况等事宜记在心上,既不能让大领导为此分心耗神,也不能今后涉及此事时让人算“总账”。
某铁路分局办公室干事小林,因工资低,特别对在基层站段调资时受到“歧视”,只长过半级工资一事念念不忘,并向局长写信反映。局长见信后十分恼火,认为“小题大做”,此人不宜留在机关工作,并将此信批给主管局长。局办主任小宋闻讯后,立即找到主管局长:“领导,此事我有责任,对其教育不够。您工作忙,这事交给我处理,一定严肃批评,请局长放心。”事后,该干部接受了教训,工作有了很大变化。两年后,全局开始择优升级,调资面只有3%,也就是调资者属“凤毛麟角”,为工作佼佼者。局办三位主任经过反复比较,衡量筛选,认为小林虽然有写信“前科”,但其进步大,成绩突出,调资非他莫属。主管局长见到上报的调资方案,脑袋摇成了拨浪鼓:“主任大人,小林也能调工资,你们三位吃错药了吧?别说我不同意,大局长知道了也会找你们算账!”局办主任马上接话:“局长,是我平时汇报不细致。今年以来,您和大局长多次表扬我们文秘工作有起色,起草的领导报告站位高,实际上我忘了告诉您,小林现在是文秘方面的顶梁柱,大多数领导认为不错的文稿都出自他手。两年了,他确实接受了教训,没辜负局长的期望。”主管局长听罢挥挥手:“这样吧,就按你们意见办。对小林今后还要严格要求,局长那儿我给他打个招呼。”
由此看来,“一个没太过心的事会形成阴影,一句尖刻的话会毁掉前程,一个及时的补台会消除误解,一番热心的话会愈合伤口。”作为下属,在机关工作言谈举止必须小心谨慎,如稍有差池在领导那里留下负面印象,没有三年两年工夫是没法抹去的。作为中层领导也应对下属严格要求,防止有的年轻人年轻气盛,办糊涂的事,一旦部门出现在领导那里挂号的不良反应,必须自责揽过,事过之后注意下情上传,为伙计的新表现“递话”,弥补过失,为挽回影响创造条件。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不善于引导上级的人,也就不可能出色地对下级实行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