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管理平台做实做强:铁路企业管理者的88个实用话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话题15:面对“刚直型”同事,学会走曲线

管理学有个佩林摆理论。美国学者佩林认为:人的情绪像钟摆一样,摆到最高点,容易激动、冲动、兴奋,这时拿主意、干事情往往会失误、受挫折、出岔子;但是摆到最低点时,情绪会低落、沮丧、垂头耷拉脑,破罐子破摔,这种情况下拍板做决定,也容易出问题。为提高做事的成功率,应把情绪调整得恰到好处,稳定在正常状态。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情绪不好,往往会出门就见“鬼”,喝水就塞牙,拍板就拍砸。所以,办事情,做决策,包括选择沟通上下级关系的方式方法和时间场合,一定要找情绪稳定的时候,大脑状态清醒的时候去做,千万不要当先拍脑门,再拍胸脯,最后拍屁股的“三拍”管理者。

一位铁路教授在讲沟通协调课时,给在场的站段管理者提出了三个忠告:你们工作、生活有困难需要找领导反映解决时,能跟领导当面谈的,不要打电话;能打电话解决的,不要写信;能写信解决的,千万不要写匿名信。

这位教授拿出实例继续给大家讲解。

实例(1)第一版本:北京某工务段桥梁车间主任老张家住200公里外的一个地级市。夫妻两地分居,家中还有老人、孩子,家务负担都落在妻子一个人头上。最近听说路局要在当地设立一个新段,他鼓足了勇气,走进了刘段长的门:“刘段,我知道您过去一直对我很关心,对我们车间工作也很认可。但我跑通勤已十多年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听说那里要建一个新段,您能否到时给新段领导过个话,把我放回去。”刘段是个“直肠子”,也是性情中人,他看着下属恳求的纠结表情,读懂了其无奈的苦衷,当即回应:“老张,没说的。等新段筹建时,我给他们打个招呼,争取让你第一批过去。不过眼下汛期到了,你要把桥梁线路质量把住,不能分心出事。”“刘段,您放心,我在这儿干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张主任一面说着一面点头,走出段长办公室,心中沉甸甸的石头落了地。

实例(1)第二版本:工务段桥梁主任老张盯施工盯了一整夜,早晨八点多,看到第一列列车顺利地飞驰通过,浑身的倦意涌上来。突然,手机响了,张主任发现是妻子的电话,对方气呼呼地高声大嗓传过来:“老公,家你还管不管?现在老人生病住院了,小孩上学还需要我接送,老板还不准我请假。你可倒清闲,只上个现成班,家务担子只让我一人挑。那好,我不管了!呜呜……”听到妻子的哭诉,张主任又急又气,疲倦中又流露出无奈,脑门子一热,他用手机拨通了刘段长办公室的电话:“刘段,我太难了,我家中困难你管不管?现在家中老人生病住院,孩子还上小学,家务事落到妻子一个人肩上。我跑通勤十几年了,什么时候是头?你啥时放我回家?”刘段长本来正给上级部门检查组汇报工作,冷不丁接了下属一个牢骚电话,立即气不打一处来,连珠炮似的予以斥责:“老张,你家务重,谁家务轻?我家在北京,已经一个星期没回去啦!我正忙,你的事回头再说!”啪!电话断了。

这一情景,正应了一句名言:“你要答应一个人,最好当面谈;你要拒绝一个人,最好用电话。”

实例(2)第一版本:某客运段一对小情侣正在热恋,已升职列车长的女孩,看中一套衣服,想买。男孩一看价钱不合适,想再转转看看,但嘴里的话词不达意:“这衣服,回头说。”女孩一愣神,甩袖子走人了。男孩见状,马上用手机发一短信:“对不起!刚才话的意思说岔了。明晚退勤后,我请你吃饭,正式道歉!”女孩看到短信后,绷着的脸舒展开了,情不自禁地又露出了笑容。

实例(2)第二版本:热恋中的小情侣买衣服时,因说话不注意发生误会,女孩扬长而去。男孩自以为理直气壮,立即手机打过去:“翠花,我哪句话说错了?你那小性子太多了!”女孩回应:“什么?我有小性子,你还有倔脾气呢!好吧,分手!”嘟……电话变成忙音,男孩傻了眼。

说话一定要做好自我定位,看准对象,用好方法。

启示一:“刚对刚,两受伤”。做任何事,都应力戒莽撞,应摸透对方脾气、性格和心思再行动,这样才能提升提建议的采纳率,做事的成功率。如果领导也是刚直之人,自己就应学会“示弱”,平时注意重塑性格,说话做事前调整心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实现效果最大化。雍正皇帝理政处事从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他有个座右铭:“不可行则变;因时而定,因人而定,因事而定。”所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量体裁衣,随机行事应成为我们的为人处事方式。

启示二:做人,有时候也需要弯腰。人不能有傲气,但需要有傲骨。有傲骨不等于时时事事挺直腰板,有时弯弯腰,是一种智慧,为柔和处事。

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到了人生的最后,牙齿都掉光了,舌头都不会掉,所以要学会柔软,人生才能长久,硬反而会吃亏。心地柔软了,是修行的最大进步。一般形容过于执着刚性的人,别人会说他的心、他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钢铁一样,但“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闪电往往是雷击站在最高处的人”,如果这种人能注重调适野马一样狂躁不安的心,令它柔软,人才能活得更顺心、更快乐。

启示三:理直不可气壮。有这样一句名言:“得理不让人,一条道走到黑,会造成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这面子、那面子,不可忽略领导尊严这个大面子——尊重领导是常识。”中国人最讲脸面,领导者作为正常人,一般会把脸面看得同权力和权威一样重要。下属工作、生活有了困难适时找领导反映是对上级很看重。领导倾听你的诉说时,看着你的表情,观察你的肢体语言,会感同身受,读懂你的苦衷和理由,在情况、政策许可时,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暂时解决不了,也会充分理解你,在心中留下深刻烙印,并在其他方面给你必要的关心,这本身也是给了你一个脸面。如果你用电话、别人捎话、写信等方式,其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启示四:舌不绕弯吃大亏。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不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甚至连领导的脾气性格、行事方式都不了解,一旦同领导打交道时,难免会碰钉子。但有些人脑子灵活,一招不行,赶快换招。

21世纪初,某省赵省长,是个老革命,南征北战几十年,立过不少功劳。赵省长适应改革开放大气候比较快,全省经济形势日趋看好。他几乎过几天就会在省城和几个地市转一圈,看到城市高楼林立,工地热火朝天,市场活跃繁荣,心里美滋滋的,逢人便讲:我们省GDP节节攀升,进小康是指日可待喽!平时有的厅局或边远地区向他汇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他根本不往脑子里放。

省政府副秘书长小李是个聪明人,他不会随意给省长泼冷水,往“枪口”上撞。他知道赵省长对红色老区感情深,曾在那里闹过土改。一天,到那个地级市检查工作时,悄悄对赵省长讲:“领导,您那老区的老乡亲、老伙计想念您哩!咱们绕弯去看看。”赵省长痛快答应了。他们一行开车走了5个小时山路,直奔省长当年搞土改的村子。下车后,泥坯房、黄土路、半死不活三尺高不到就长穗的玉米,还有那熟悉又陌生的乡音,看着看着,像一盆凉水把省长浇“醒”了。

赵省长第二天回到省城就迫不及待地找到省委书记,第一句话就是“老区百姓给我上了一堂实实在在扶贫课”。

一句话讲得好:“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副秘书长小李摒弃直线思维,做事富有弹性,说服领导“此处无声胜有声”。在事业的死胡同绕不出来时,先定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一味坚持走直路,宁肯硬碰硬也不肯跨上能通往目的地那座桥。切记:固则败,变则通;“想要工作过得硬,熟悉对方思路、性格,个人工作技巧要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