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亚健康,我们离你有多远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多表现为精力差、容易疲劳、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胸闷气短、便秘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中年人过度疲劳,而使得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结果。
体弱乏力
中医视点 体弱乏力
气短乏力除了由心理精神因素引起外,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身体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所引起的。气血虚弱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分别。阴虚和阳虚比较简单的分辨方法为:阴虚者手脚心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而阳虚者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腰凉膝凉、阳萎、早泄。
从中医来讲,虚证被认为是脏腑功能的不足。中医的脏腑不同于西医的脏器,脏指的是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腑指的是和脏互为表里的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五脏六腑的功能是否正常是通过气血表现出来的,比如说心气足不足,肾气强不强,都是通过气血表现出来的。根据各种乏力的具体状况不同,又将虚病分为几种:乏力气短伴汗出心悸,舌淡脉弱者,为气虚;乏力身重伴纳呆脘痞,苔腻脉濡者,为湿困;乏力伴面色萎黄,便溏或稀便,食少腹胀者,为脾虚夹湿。因为脾在接受物质以后将物质运输消化,最后化成气血升成气血以后,就能营养全身各个部位。当脾虚的时候,气血生成不足,就会感觉到特别疲劳;乏力头晕伴面色不华,心悸气短者,为气血亏虚;若是伴腰膝酸软,目眩耳鸣者,为肝肾亏虚;乏力身黄伴纳呆呕恶,腹胀或胁痛,苔黄腻者,为肝胆湿热。…
中医解码 “虚”的辨证用药
中医常讲“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虚”都是一样的。根据中医的不同类型,虚证可以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治疗时要对症下药。比如:
气虚:最常用的药物就是人参、黄芪。
脾气虚:因为脾主运化,运化与消化联系比较紧密,可用一些补脾的山药、莲子、饴糖、苡仁米,来补脾气。
血虚:血要养心,这种人可能出现心烦、失眠的情况,或者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睡眠不好;另外,血虚还可能是肝血不足,此症多会出现指甲容易断裂的情况。如果有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睡眠不好等情况可以选择当归、阿胶、红枣、龙眼、当归羊肉汤。
阳虚:阳虚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怕冷,中医认为阳虚可能是气虚之慎,因为气是属阳的,气虚久了就会导致阳虚,除了怕冷,可能也会感觉到疲乏,没有精力。
肾阳虚:阳虚都是怕冷,在此基础上,如果是肾阳虚,则会有腰怕凉,或者伴随阳萎、早泄等症状;如果脾阳虚就可能会出现肚子特别怕凉,吃凉容易拉肚子。如果有疲乏、怕冷、腰凉膝凉、阳萎、早泄等问题,可以选择羊肉、胡桃、芝麻、干姜、芡实米、小茴香等。
阴虚:如果表现为手脚心热、潮热盗汗、容易上火,则可选择枸杞、麦冬、百合、银耳、山萸。如果有目眩耳鸣、手脚心热、容易上火、腰膝酸软等表现,可以选择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
肾阴虚:可以选择药物:六味地黄丸。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认为,乏力是机体内许多生理生化变化的综合反应,是全身性的,其产生的机理可以概括为:1.大量的能量被消耗,同时身体内产生疲劳毒素;2. 由于能量的不足,细胞活力下降,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减退。而中医认为,疲劳乏力是因为气血虚弱所致。而气血虚弱又多是由于劳累过度而消耗过多,致使血不载精,气无所托而形成的。因此可见,二者都是由于消耗过多的原因,可相互印证。
眼睛是身体疲劳的发源地
中医视点 眼睛是身体疲劳的发源地
眼睛酸涩、视物不清等不舒服的症状,几乎所有现代人都有亲身感受。特别是中年人,工作上长时间看电脑,回到家为了放松又长时间看电视,很容易感到眼睛酸痛、发胀、干涩、视力模糊。中医认为“累从眼入”,眼睛是全身疲劳的发源地,也是全身疲劳的主要表现之一。当你感觉到眼睛疲劳时,全身疲劳甚至更大的危险可能正在向你靠近。这是因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同时,十二经脉气血皆汇聚于目的缘故。眼睛的疲劳是由于肝肾亏虚、脾胃虚弱、气血瘀滞、劳心伤神所造成的,是中年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隋代《诸病源候论》说:“夫目不能远视者,由目为肝之精华,若劳伤脏腑,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这说的是近视。除了肝经以外,中医还认为眼睛与肾经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当然跟心经也有关系,因为身体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是相通相连的,但是对于眼睛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肝和肾。大部分眼睛有老花状况的人,多半都是肾虚或是肾水比较虚;年轻一点的人多半都是肝火比较旺。另外,眼睛的酸涩疲劳除了与疲劳有关以外,还与睡觉时间过晚有关,睡得太晚就会产生虚火,虚火行至眼睛就是所谓的肝火、肝虚火,就会使眼睛感到不适。
中医解码 养眼从五脏做起
中医看眼睛的问题,总是从肝、心、脾、肺、肾五脏或是和五脏配合的六腑来看,从五脏六腑和十二经络的寒热虚实来看。但是就缓解眼部不适的方法,基本上可以粗分为五种:
少吃油腻烤炸类食品。因为常过食油腻烤炸食品,会使脾胃消化不良,湿热痰火,蕴郁上蒸,浊气上犯清窍。
保持心情舒畅。紧张烦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阳上亢,易致使目赤酸涩肿胀。
避免加班熬夜。眼睛过度劳累,肝肾亏虚,阴虚火旺,精耗伤津,目失所养。
减轻压力。因为思虑过多,会致使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心脾两虚。因为目受血而能视,所以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人,应先进行体质的调整,经由体质的调整间接达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在办公室里要适时走动,避免长久坐。这是因为久坐伤脾或是饮食不正常,加上体能锻炼不多,容易导致中气下陷。所以常感到疲惫乏力、视物不清、注意力不集中。
饮食上应禁食辛辣、烟、酒、煎炸,生活上要避免熬夜、久视、房室劳伤。平常可泡些适量的枸杞菊花茶当饮料,若体虚畏寒者可单用枸杞;若火气大者可单用菊花;若体质不寒不热者可混合冲泡饮用;如果火气大并有便秘者可改用决明子。
最后要注意的是,因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切勿自行服用来路不明成药偏方,以免伤肝败肾,损害健康!
避免在办公室久坐,久坐伤脾,则会视力下降
生活中应戒烟戒酒,饮食上应戒禁食辛辣煎炸食品
中医VS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对于缓解日常眼睛疲劳,常用一些滴眼液或者眼药膏,也有的医生会开一些维生素类药品。但这与中医从肝肾调理相比,显得有些治标,就是从现象着手来医治,而中医却是从眼睛的“根本”入手,在养眼的同时也在养全身。
免疫低下
中医视点 正气主人体免疫力
免疫力是现代医学名词,就是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在中医,免疫力就是正气。身体的正气足了,就不容易生病;正气不足,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疾患。所以,中医养生实际上就是养正气,也就是五脏之气。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肾气、脾气和肺气。三者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影响是肾虚大于脾虚,脾虚又大于肺虚。虽然三者对于免疫力的影响不同,但是无论哪个系统出现虚弱,都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因此,在中医中,提升正气,皆不出补肾、健脾、补肺三个方面。首先,肾者,主藏精,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又主水液代谢,故又称“水脏”。同时,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古人说“命门总乎两肾,两肾皆属命门”,并强调肾为五脏六腑阴阳的根本。因此,补正气当先补肾气。其次,脾者,主运化,可将食物化为精微并传输至全身。同时,脾又主统血,既固摄血液,又通过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血液,从而是全身得到营养。再次,肺者、主气,肺司呼吸功能正常,才能主一身之气。通过呼吸,自然界中的清气被吸入胸中,与脾运化输送来水谷精气相结合生成宗气。与宗气相对的是元气,元气是人身之根本,但是其势弱小,只有待上行之宗气于胸中后两气相接,再得到水谷精气及自然清气充养,才能壮大,才能充养全身。
中医解码 扶助人体正气
中医认为当机体受到某些内外致病因素的侵袭时,常会致使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气血阴阳平衡协调关系受到破坏,这时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发病的内因有:正气虚弱、脏腑失调、气血违和及七情内伤等,而外因则主要指六淫之邪和疫疠之气,其中气虚是最重要的。可见维系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抗御外邪及防治疾病首先就要扶正气。
扶助人体正气,首先要防止七情内伤。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的变化。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功能密切相关。如大怒伤肝、大喜伤心、忧思伤脾、悲伤伤肺、惊恐伤肾,这些损伤便会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而七情调和则能促进脏腑活动,扶助正气,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保持经常性的适度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保健操等,可扶助人体“正气”
水果吃太多易伤脾胃。中医讲究食养,合理膳食是扶助正气的基础。有些中年妇女为了减掉身上的赘肉,以水果当饭。也有些中年人为了将来能够“老来瘦”而不吃鱼肉蛋,只吃水果。结果由于水果摄入过多而损伤了脾胃,致使脾胃不和,影响了正气运行。
保持经常性的适度的体育运动。多做机体运动也可扶助人体“正气”。除了散步之外,每天打打太极拳、跳各种舞蹈、做做保健操等,都可达到强身健体、扶助正气、远离疾病的目的。
中医VS现代医学
《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生病而言,人体自身是内因,是主要方面;而病邪即是外因,也是次要的方面。所以有些疾病,像癌症、乙肝等,运用现代医学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却可以通过调补正气,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让病人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最终达到带病延年的效果。
反复感冒
中医视点 反复感冒
40岁的人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冒,而且汗多,即使不怎么活动也总是出汗。对于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气虚所致。因为按照中医理论,“气”有防御的作用。如果气虚的话,就自然会使防御力下降,因而容易患上感冒。
导致反复感冒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是…“内因”。所谓的内因,就是喜、怒、悲、思、恐。五志对应五脏,五志太过就会伤及五脏。比如,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无论哪一志太过,都会造成相应的脏器气虚,从而使防御能力下降。因此,不管生活和工作有多少不快,都要尽量保持心气平和,以增强身体的正气,减少感冒的发生。在内因里面,还有一点,就是人到中年,身体的某些机能也开始下降,即使没有风寒侵袭,也总爱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应积极锻炼。第二种是“外感”,即风、寒、暑、湿、燥、热。风、寒、暑、湿、燥、热进入人体导致感冒。比如说夏季开车,冷气没开,车内闷热,结果窗户一开,突然受到风吹,因此,常易造成感冒;或是长时间处于低温或者高温的环境,都是造成感冒的原因。
要解决反复感冒问题,最主要的是管好内因。身体抵抗力强了,即使偶有风寒也不会总是感冒。而40岁左右的中年人,正是工作和生活都处于比较累的阶段,常常面对太多的大起大落,因此也常会大喜大悲,结果却使自己的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出现反复感冒。所以,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是远离亚健康的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中医解码 预防感冒十字歌诀
五志太过易致气虚,引起身体抵抗力的下降,从而导致感冒等症状的出现
夏秋之交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因为白天和晚上气温反差较大,不能及时添加衣服,很容易着凉。这里送上中医预防感冒“十字歌”,希望对中年朋友的健康有益。…
开:黎明即起,开窗透气,室内清新,防感真谛。每天开窗换气,让肺能够吸入清气。
洗:温水刷牙,冷水洗脸,热水洗脚,助您入眠。用热水洗脚,尤其在睡前用70°的热水泡脚,可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若在泡脚的同时,再对足心穴位进行自我按摩,即可消除疲劳、有助睡眠、祛病强身之功效。…
预防感冒应每天开窗换气,让肺能够吸入清气
温水刷牙,冷水洗脸,热水洗脚
漱:盐水漱口,早晚一次,口腔卫生,杀菌固齿。盐有清热、凉血、解毒、杀菌的作用,每天用盐水漱口,可以杀掉口腔病菌,对预防感冒有积极作用。
饮:姜末红糖,开水冲泡,睡前一勺,可防感冒;姜糖饮是中医防治感冒的传统方法,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发汗解表、理肺通气的作用。…
呼:身体站正,两臂平伸,深呼十次,吐故纳新。
搓:两掌伸直,对搓发热,按迎香穴,防感一术。中医认为,迎香穴可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寒则补而炙之,热则泻之。
摩:上星风府,两个穴处,勤作按摩,酸麻为度。…
熏:陈醋熏室,早晚一刻,杀菌消毒,流感逐出。…
穿:入秋渐凉,莫急添裳,适当秋冻,耐寒防感。
练:清晨出走,锻炼身手,增强体质,安度金秋。
中医VS现代医学
按中医理论,感冒又称伤风、冒风,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因此,当气候剧变时,人体的卫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肺卫症状。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阳气郁阻,肺气不宣,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现代医学对感冒的解释非常的简单,现代医学认为当人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则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感冒起病时鼻内有干燥感及痒感、打喷嚏、全身不适或有低热,以后渐有鼻塞、嗅觉减退、鼻粘膜充血、水肿、流大量清水鼻涕、有大量清水样或脓性分泌物等。若无并发症,大约7~10天皆可好转。
慢性咽痛
中医视点 中医看慢性咽炎
不少人到了中年以后,总觉得嗓子里有异物,但咳不上来又咽不下去,到西医门诊检查时医生只能看到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迹象,比如嗓子发红,咽喉壁上有些肿等等,而化验时却验不出炎症的阳性反应。一般情况下,这就是慢性咽炎。北方的初春,天气无常,极易受凉;都市的车流又总是侵害着人们的咽喉;一些老板、经理人等仍然把吸烟、饮酒当作是交际和交流的手段,这些都造成一个共同的结果,那就是慢性咽炎。其典型症状就是老觉得嗓子里痒痒的,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或者只能咳出少量唾液。
从中医角度来看,中年人的咽部不适有的属于“寒包火”,即内热加上贪凉而造成咽炎;有的则是经过冬天大吃热辣食物的刺激,春分过后气候又干燥,出现的燥热性的反应。但总体说来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属于“虚火喉痹”,多由肺、肾阴亏,津液不足,水亏不能制火而虚火上炎所致。因虚火灼津生痰,痰聚而生热。热愈盛,则津愈亏,因此患者多出现咽部不适感,常有“吭”、“喀”等清嗓动作。严重者,甚至可引起刺激性干咳及恶心呕吐。如果遇油烟、寒冷空气、粉尘等刺激症状加重,并且多伴有咽部干燥、微痛、痒,或伴有精神不济、疲乏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或干、少苔,脉细数等。治疗上,中医多采用滋阴、生津、润燥、清热、利咽的方法调治慢性咽炎,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中医解码 咽炎患者要注意
如果患有慢性咽炎,除了增强自身体质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宜吃有清热解毒、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类有:萝卜、白菜、冬瓜、苦瓜、梨、香蕉、黄瓜、菠菜、苹果、菠萝、荔枝、柿子、枇杷、甘蔗等。肉禽类有:瘦猪肉、猪肺、鸭肉、兔肉等滋阴润燥的功效较强,可适当多食。乳、蛋类一般都有不错的补虚、养血、润燥功效,亦可常用。豆类则以绿豆、赤小豆、黑豆为佳。
忌食羊肉、狗肉、雀肉等辛温燥热之品。
忌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等,以免刺激咽喉,引发病情。
少闻刺激性气味。
慢性咽炎虽然名为慢性,但若受到刺激,也可呈急发状态,应注意:
宜多饮白开水,以泻火去燥。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如白米粥、藕粉、面条、新鲜蔬菜等。可多食白菜、丝瓜、冬瓜、西瓜、鸭梨、黄瓜、绿豆、豆腐等有清热作用的食品。
忌食油腻、黏滞、煎炸食物,鱼肉荤腥等尽量少食或者不食。
不宜进补,若考虑体弱不耐,则稍加蛋、乳、瘦肉之类,以扶正气。
中医对慢性咽炎有偏方,即用胖大海、金银花、麦冬、菊花、枸杞子、甘草等中药泡水代茶饮用,饮用时可加些蜂蜜对咽炎患者最好。
慢性咽炎患者应多饮水,保持清淡饮食,远离油腻厚味食品
中医VS现代医学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着重于治本,按辩证分型法用药,疗效较好。痰阻血瘀型者,用消瘰丸加味(玄参、生地、麦冬、三棱、牡蛎、川贝、昆布、海藻等);阴虚火炎型者,用养阴清肺汤加味(麦冬、生地、甘草、生石膏、薄荷、川贝粉、丹皮、玄参、白芍、桑叶等);阴虚津枯型者,用生脉饮加味(白晒参、麦冬、玉竹、白茅根、五味子、石斛、竹茹等),每日一剂,频频润咽服之。
但现代医学对于慢性咽炎的治疗一般注重局部用药,如:嗽口药,用2%碘甘油、5%强蛋白银液涂于咽壁,或者用2%棚酸溶液,3%盐水和1:5000呋喃西林溶液反复嗽口,或用碘含片、杜米芬、薄荷等含于口腔内等,有一定缓解症状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