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收盐[1]
州家飞符来比栉[2],海中收盐今复密。穷囚破屋正嗟欷[3],吏兵操舟去复出。海中诸岛古不毛[4],岛夷为生今独劳[5]。不煎海水饿死耳,谁肯坐守无亡逃。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6]。一民之生重天下[7],君子忍与争秋毫?
[1]收盐:指缉拿私盐。
[2]州家:州府。飞符:指紧急公文。比栉(zhì):像梳子齿那样密排着,此喻禁令之多。
[3]嗟欷(xī):叹气。
[4]不毛:不长树木和庄稼。
[5]岛夷:岛上的居民。夷,中国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6]贾(ɡǔ)客:商人。艘:大船。
[7]“一民”句:《孟子·公孙丑上》:“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宋朝实行盐茶专卖制,天下盐利皆归官府,严禁私人制盐贩盐,违者都要受到严厉制裁。由于赋税严重,以至有的百姓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制盐贩盐活动。鄞县靠海,当地许多百姓就是以煎煮海盐为生的。虽然官府屡下禁令,悬赏捉拿煎盐之民,仍未能遏止事态的发展。时为鄞县知县的王安石,目睹这一事实,深感这样下去势必造成官逼民反。为了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利益,庆历八年(1048),他毅然上书转运使,直言进谏,要求取消禁令,不应“失百姓之心”,而应效法“古之君子”(《上运使孙司谏书》)。本诗就是同时之作。作者在诗中描写了海边居民的痛苦,指出了“收盐”政策的弊害,强调“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这与文中表达的精神是一致的,反映出王安石继承孟子以来的儒家民本思想的传统,表现出青年王安石敢于抨击弊政、要求改革的无畏精神。诗直陈其事,以意行之,一气贯注,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也表现出王安石早期诗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