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章 毁人不倦
某日,我与新华社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编辑、翻译家聊天,述及她当年被极左者流诬陷,入狱多年之惨痛遭遇时,她愤愤然曰:“这种人一辈子就是毁人不倦!”闻罢深感精辟,如见此辈肝肺也。君不见,在20世纪50年代知识界那场大冤案中起过推波助澜作用者,至今不但在回忆录中毫无悔过之意,又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主持大吹老掉牙的法螺,动辄给别人妄加罪名吗?妙的是,此辈不费吹灰之力,接班人即自然形成。如:近来在文化界寻寻觅觅捞世界的某文史小贩,眼睛盯着名人,横加诋毁。先是跟在余英时身后鹦鹉学舌,一再污蔑郭沫若剽窃钱穆著作,遭到知情人士及历史学家严厉驳斥后,不知收敛,近日又在广州某报上抛出短文,打着所谓访问冯家昇先生遗孀幌子,编造故事,诽谤郭沫若剽窃冯氏研究李白出身“碎叶”成果,写进自己著作。据笔者了解,实际情况是:冯氏1970年去世,生前曾参加外交部组织的一项研究新疆史课题,其成果按极其严格之规定,报外交部;而冯氏上报的研究论文中,根本未涉及“碎叶”,更遑论与李白出生地之关系。惟其如此,外交部看到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征求意见稿后,见有“碎叶”之考证,颇为重视,才由乔冠华、余湛去拜访郭沫若,向他求教。显然,说郭沫若将冯家昇研究成果据为己有,完全是空穴来风,栽赃陷害。而炮制谎言者,正是这个意欲通过诋毁名人而一鸣惊人之“毁人不倦”者。郭沫若非神非圣,早已驾鹤西去,他在政治上、学术上之失误,谁都可以著文批评。但造谣生事,诋毁其人格,则属宵小劣行,为君子所不齿。正是:
毁人不倦何所求?墨心雕龙自作囚。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原载《文学自由谈》199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