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君子
除了大米,没有植物能像竹子这样在华夏和东亚的历史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竹子拥有长矛一般的叶片,可以生长成为可以食用的笋。竹子自身也被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从世界上最早的独轮推车到飞机模型,不一而足。同时,地球上某些最独特的艺术的诞生亦离不开竹子的身影。如果说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大作《咏水仙》永远地改变了19世纪诗歌的文学形式,那么竹子也造就了某些最为撼动人心的画作,影响了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1840—1926)等众多艺术家。
竹子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成为君子的行为典范。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就曾写道:“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王安石(1021—1086)
全世界有1400多种竹子。它们可以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在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但竹子并不喜欢碱性土壤、干燥的沙漠以及沼泽环境。
早在2000年前,竹林就开始给林中的居民提供稳定的收入。从那以后,竹子深入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古代中国,官方文献采用竹简。这种记录方式直到纸张发明之后,仍然延续了一段时间。不仅如此,现代学者仍然能够从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竹简上对那些早已远去的历史进行识别与解读。
竹管乐器
人们使用竹子来制作吹管乐器的历史已经有好几个世纪。图中的排箫即是一例。
1世纪,佛教传播到了中国。由于佛教忌杀生,因而其教徒也就不能食用肉类、鱼类和蛋类等荤食。不过,他们仍然可以以肉质鲜嫩的竹笋为食。生活在10世纪的僧人赞宁撰写出了《笋谱》,书中详细描述了98种笋及其食谱。传说华夏始祖之一黄帝曾指派自己的乐官伶伦作音律,于是伶伦将目光投向了品质可靠的竹。他制作了12根长度不等的竹筒,从而准确地创造出了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19世纪,竹子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拥有巨大的影响,这令来自英国的一名观察家极为惊讶。他写道:“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没有一个方面看不到竹子的身影。在天朝上国,竹子的地位远高于其矿藏,是除了大米和丝绸之外,创造价值最多的一种东西。”在后文,他还描写了竹子的诸多用途,包括“用竹叶编织而成的防水外套和帽子……农具……渔网、形状各异的篮子、纸笔、粮食量具、酒杯、水勺、筷子,乃至大烟枪等都是用竹子制成的”。
东坡轶事
苏东坡生于1037年,逝于1101年。他一生博学多才,是水墨绘画艺术的著名开拓者之一。作为一方主政官,苏东坡在杭州(1089)和广州(1096)兴建了当地史上规模最大的竹水利工程。曾经有一次,苏东坡作为判官裁决一宗农民欠债的案子。他对被告的农民十分同情,于是挥毫泼墨,不一会儿便画出了一幅以竹为题的画,交给那位农民卖来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