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结
小国概念的探讨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其混乱的现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着实令人头痛和沮丧,但小国概念的厘清或提出是小国研究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相关要点可简要归纳如下:
第一,小国概念是小国研究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内容。但迄今为止,小国研究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小国概念。
第二,从小国概念的文献来看,小国研究者面临数量众多、内涵外延各异的小国概念的困扰。这些形形色色的小国概念大体上形成了分别基于国际关系学、统计学和心理学的体系取向,物质取向和认知取向的三大概念脉络,三个取向的小国界定各有其主观或客观、绝对或相对的视角偏好。
第三,体系取向和认知取向是两个颇有理论价值的小国界定方式,前者以国家权力及其国际影响为评判依据,后者则以自我认知和外部认知为评判依据,但其强烈的主观性带来了概念的混乱和操作性的缺失。物质取向是一种科学的界定方式,分为“单一指标界定”和“复合指标界定”。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但维度的选择依然是困扰界定主体的难题。相对来看,“单一指标界定”的应用较为普遍,而人口规模则是大多数学者更青睐的衡量维度。
第四,根本不存在一个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的小国概念。这样的小国界定现状是可以理解的。小国群体的高度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规模评估的相对性,国家认知的多维度、多视角、多方式特征,界定主体的倾向性以及国际语境的影响等因素,是小国概念始终难以形成广泛共识的根源。
第五,小国概念的确定是小国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小国研究者鉴于小国概念的现状,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小国概念:要么从现有大量的小国概念中选择一个,要么基于分析目的或分析语境重新建构一个新的小国概念。
第六,小国概念是一个社会建构过程。在当今国际体系下,将小国界定为“人口规模低于1 000万的主权国家”可能较为合适。从统计分析来看,该界定大体上反映了人们对小国的普遍国际认知以及对体系中大小国家数量分布的直觉判断。
第七,尚须强调的是,上述概念选择是基于小国整体性研究的学术需要。在许多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国家规模的相对性界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选择。因此,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之下,我们在试图确定小国概念明确的内涵与外延的同时,对小国界定还应持有一定的开放性。
概而言之,小国概念适合于采用物质规模取向的界定方式,该方式旨在从人口规模为标识的物质规模出发,确定国际体系中的小国范畴,并探索其国家特性、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影响小国的因素是多元的、复杂的,小国之间的差异性也是显著的,因此,分析视角不可仅仅固定在“小”上,但“小”的确是小国研究之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分析视角。
表2-8 1 000万人口及以下主权国家(小国)基本数据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数据来源:人口和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官方网站(http://data.worldbank.org)2010年数据,其中,瑙鲁与南苏丹的数据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领土面积资料源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