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意味: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无意义/无意味

然而,不可破译、难以理解及神秘符号并非无意味。无意味是另外一种情况,符号可能因为它的语义内容、语用功能或两者兼之却无法被解码而无意义,但一个符号不可能是无意味的。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符号要变得无意味就必须自我否认,即否认自己作为符号的性质,表现为不仅忽略它代表的意义、指向的对象,还要无视它在某方面可能代表的任何事物。一个无意味的符号无论在哪方面,都既不代表事物,也不指向对象,这也意味着:它不再是符号而是成了物。

现代符号学的历史,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忽视了这种非符号存在的可能性。一些赫赫有名的符号学家强调任何事物都可以被当作符号来研究(Eeo, 1976),事实上,符号只要具备解释的潜力或能够被解释,而不需要指向特定的解释者,整个宇宙中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是无意味的(歌德);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任何事物都能成为无数符号意义链中的一部分,无数的意义链条围绕着整个世界,并赋予其可理解的光芒。按照该观点,“无意味”不过是“无意义”的同义词:它只是需要付诸时间、精力并密切关注的问题,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都将从它表面的无意味中被唤醒,在人类意义的崇高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我们真的要在泪谷宗教词语,比喻痛苦的生活、悲惨的命运、苦难的深渊。里体验意义吗?人类是否真的被一个充满潜在刺激的宇宙所包围,每一次意义的体验都是新的知识和解释冒险的钥匙?我们很难不去怀疑,在意味如何运作的多样性假想背后,隐藏着学者们的偏见,出于具有优越感的视角,他们通常用异于常人的天赋、求知若渴的态度及寻根究底的精神来看待这个问题。符号学长久以来一直推崇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个虚构的角色,认为他是这门学科的捍卫者,是试推法(abduction)的先驱,他象征着符号风暴中人类非凡的洞察力。也许是时候证明大多数人并不是夏洛克·福尔摩斯而是华生了,对大多数人来说,世界不过是一本陈词滥调(platitude),他们自身也只是芸芸众生的一部分,他们的生命中发生的大多数事情都不是无意义的,意义只是正在等待被福尔摩斯式的天才激发,这些在生活中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失去了意义,它们是不可改变的无意味。它不只是在等待合适的解释者,将它们与语义内容、语用价值、语言符码或文化符号域相结合,而且是在某方面不具有任何意义,也不指向对象的物,如同宇宙假说中的黑洞、盲区、沉默之音、无人看到的透明、无人阅读的书信。这封信不仅用一种无人知晓的语言写成,而且被密封在一个永远不会被打开的瓶子里。更有甚者,从来没有人把它当成一封信。这就是无意味,即使最聪明的符号学家都无法谈论,那些意气风发、华而不实的学者们出于本能,都在回避这个问题。他们试图用百科全书式滔滔不绝的想象掩盖它,就像乐天知命的生物符号学家重复的咒语:如果生命是一种符号化过程,被符号化的才是生命,无意味是死亡,人类以死亡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