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耐心 就会多一分收获
本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只剩下一节口头作文课,这节课是说“有趣的动物和植物”。怎样上好这节课呢?我摸不着头绪。课前本该布置学生回去观察、调查或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一些动物和植物的知识,但是这次没有形式上进行布置,因为我知道从平时的预习来看,一年级的学生要做到这些要求确实不容易,所以我只是提前告诉了他们第二天口头作文的题目,希望他们回家后自己做相关准备。
第二天早上,我走进教室上课,在师生互道问候后,我说:“同学们,我们的课程就快学完了,这节课是我们这学期最后一节口头作文课,这节课后我们就将进入期末复习阶段,那么你们想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好好表现自己吗?”
“想!”但这声音寥寥无几。我接着说:“这节课是说有趣的动物和植物,你们能把你们了解到的有趣的动物说一说吗?”此时教室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怎么了,你们天天看到动物,有时还和动物相处,难道就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吗?昨天回家一点也没有准备今天的口头作文吗?”
下面还是静悄悄的一片。我开始有点恼火了。这时小希把手举了起来。
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面,不知道孩子们今天是怎么了,连介绍一下有趣的动物都那么难,竟然只有一个人举手。我只好先请举手的同学说说,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大熊猫很有趣。”
她声音很小,我站在离她两步路的地方几乎都很难听清。本来没人举手我就有点小失望了,加上她这么小的声音,就更加让我恼火了。我急忙大声地说:“你们听到她说什么了吗?”
“听不到。”教室里传出了多数学生的声音。
我又接着说:“那还有谁来说一说有趣的动物呢?”这时教室里又恢复了死一般的沉静,就是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我恼火到了极点,真想大声指责他们一顿,发泄一下内心的愤怒。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在提醒我:你不能这样做,要想想办法。于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降低声音亲切地说:“同学们,刚才老师没做对,小希同学虽然声音小了一点,但她有举手的勇气,真了不起。老师再请她说一说,相信她一定能说得更好。”
我走到小希的身边:“你接着再说一说,好吗?”
小希站了起来:“我觉得大熊猫很有趣。”
声音比刚才大多了,我接着对她说:“你能再大点声说一说它为什么有趣吗?”
“因为大熊猫很可爱。”
我接着问:“它可爱在什么地方呢?”
“它吃竹子的样子,还有它打滚的样子都很可爱。”
“那你还了解大熊猫的什么呢?”
“我们在学《大熊猫》这课时,老师你不是说虽然大熊猫看上去笨手笨脚的,其实它很灵活,它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它们爬树也很厉害,遇到敌人时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竹林。”
“真是个记性好的孩子。假如你就是一只大熊猫,你上讲台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开头你可以一边挥手一边说:‘大家好!我是大熊猫。'”
她思考了片刻,走上讲台挥挥手说:“大家好!我是大熊猫。你们别看我笨手笨脚的,其实我很灵活的,我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我爬树也很厉害,遇到敌人时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树林。”
“如果你能在后面再加上‘要是你不服气可以和我比一比,看谁先爬到树顶’,这样就更好了。”
她又把我的话重复了一遍。我急忙说:“同学们,她说得好不好?”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给她掌声吧!”顿时教室里掌声如雷。
“哪个同学也把自己当作最喜欢的动物上台来介绍一下自己呢?”
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争着说:“我来,我来。”
“大家好,我是小猴子……”
“大家好,我是大象……”
“大家好,我是小松鼠……”
“大家好,我是青蛙……”
出乎我意料的是,后来说的每个孩子几乎都说出了每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而且还加上了自己个性化的一些描述性语言,将动物活灵活现地带到了大家的面前。一点也不比我想象的差。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多一点耐心,就会多一分收获。只有通过耐心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本能的反应,产生探求知识和交谈的浓厚兴趣,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地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这样不但不利于问题解决,反而可能使矛盾激化。引导学生时,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更应引导他们懂得如何去做;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尊重和信任远比批评、指责在教育上起到的效果更好,这样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成都市沙河源小学 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