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中国工业发展蓝皮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2019年我国工业节能发展趋势展望

一、对2019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工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预计继续下降

2018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4%,连续12个月保持单月增长6%左右的水平,稳定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部分高载能行业生产进一步恢复,粗钢、生铁、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4%、1.7%、2.6%和1.3%。受工业生产持续回暖影响,1—10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379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7.1%,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5.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进一步收窄,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难度加大;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22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92吨标准煤下降了36.5%。

进入2019年,工业能源消费总量预计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有望继续下降,但降幅可能继续收窄。首先,根据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具体安排,“十三五”工业节能工作进入收尾期,为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必须在2019年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力度,2019年工业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有了政策层面的保障。其次,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尤其是高载能行业的持续回暖,将带动工业能源消费需求进一步回升,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反弹的局面应该不会出现。再次,随着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结构性节能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2018年以来,工业生产继续向中高端迈进,1—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1%,比前三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2.4%,比上个月加快1.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2019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不会迅速增加,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速度可能减缓,但仍然处于下降区间。

进入2019年,在高污染行业增长有限和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望继续保持下降态势。首先,2018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将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018年年底前完成,其他重点区域2019年年底前完成;重点区域采暖季节,对钢铁、焦化、建材、铸造、电解铝、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继续实施错峰生产,实施区域的范围将在2019年进一步扩大。其次,工业污染物排放占排放总量比重继续保持高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主要是PM10)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0%、70%和85%左右,工业是主要污染物减排的重点也是难点,随着总量减排、环境监管等措施的深入推进,工业领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必将延续下降态势。

(二)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比重持续下降,结构优化成为节能减排的最大动力

进入2019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日益显著,结构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工业节能减排的最重要动力。第一,四大高载能行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有望在2019年继续保持小幅下降态势。2012年以来,化工、建材、钢铁和有色等四大高载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的比重一直保持下降态势,平均每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2018年1—9月,四大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27.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约0.8个百分点,延续了“十二五”以来用能结构持续优化调整的势头。第二,新动能不断成长,工业经济结构有望继续改善。2018年以来,中高端制造业增长较快。1—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4%,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5和2.0个百分点。新产品较快增长。1—10月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产量分别增长54.4%和19.6%。第三,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政策导向没有变化。2019年,工业领域将继续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政策落实,工业结构持续优化的政策环境较好。

(三)重点区域环境质量继续改善,中西部地区工业节能形势较为严峻

进入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主要污染浓度将保持下降,环境质量有望继续改善。根据环保部发布的监测数据,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的PM2.5浓度总体保持下降态势,与2014年相比,两大区域2018年1—8月PM2.5浓度从84μg/m3、56μg/m3下降到51μg/m3、23μg/m3,降幅分别达到了39%、59%,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6月27日,国务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散乱污企业治理和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将继续强力推进,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望继续改善,而珠三角地区的环境质量将继续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走势与过去相比却更加复杂。预计2019年,除了节能形势一直比较严峻的西部地区外,中部地区的能源消费也可能快速增长,节能形势较为严峻。2018年1—10月,纳入统计的31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7%)的省份有13个,依次为:广西(19.7%)、西藏(17.6%)、内蒙古(14.8%)、重庆(12.8%)、四川(12.7%)、甘肃(12.1%)、安徽(12.0%)、湖北(11.0%)、湖南(10.7%)、江西(10.2%)、云南(9.9%)、福建(9.6%)和青海(8.8%)。

(四)工业绿色发展综合规划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将取得全面进展

进入2019年,我国工业领域第一个绿色发展综合性规划《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落实将深入推进,包括绿色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和企业等要素在内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将取得全面进展,形成更加完整的绿色发展格局。《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培育百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百家绿色园区、千家绿色工厂、推广万种绿色产品,截至目前,绿色设计试点企业已有99家,并完成了对第一批试点企业的验收,基本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绿色制造示范名单已经连续公布了三批,包括802家绿色示范工厂、80家绿色园区和4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全面进展,“十三五”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任务有望在2019年提前完成。同时,为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的通知(财建〔2016〕797号)》,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持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等三个方向的示范项目,截至2018年年底,近370个项目获得了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范围覆盖了机械、电子、食品、纺织、化工、家电等重点工业行业。

(五)节能环保产业政策环境依然较好,但增长态势将由高速降为中高速

进入2019年,“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关规划的落实将继续推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提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保持不变,但由于前两年的过度投资,产业增速将有所下降。一方面,作为政策拉动需求的典型行业,环境治理领域的利好措施接连出台。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批准和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环境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环境治理和监测的技术装备和产品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受制于上半年偏紧的资金面以及部分企业中报的不及预期,2018年前三季度环保行业市场出现了整体走弱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2019年很难大幅回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去杠杆政策的影响,环保行业大部分上市公司主要以PPP为主要商业模式,在此情形下受到融资环境紧缩影响明显。总的来说,2019年节能环保行业发展环境喜忧参半,政策环境确保市场需求处于高位,融资困难又会一定程度束缚行业快速增长。

二、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强化工业节能的监督和管理

一是加大工业能源消费情况的跟踪管理力度,及时分析可能造成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反弹的潜在因素,快速提出应对措施,确保2019年工业节能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围绕《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和《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具体要求,继续推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是严格执行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的能评环评,加强工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把好能耗准入关,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同时,加快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提高标准的限定值及准入值。

(二)对中西部地区实施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

一是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尤其西部地区工业能源消费情况的监督管理,重点针对那些能源消费增速较快、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的省份,及时分析制约其工业节能目标任务完成的因素,加强指导和监督。

二是总体谋划分区域的节能减排政策。充分考虑中部与西部的地区差异,在淘汰落后产能、新上项目能评环评及节能减排技改资金安排等方面,实施区域工业节能减排差异化政策。

三是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选择部分中西部省份先行在省内开展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建设,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地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实施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指导和督促,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升级。

(三)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一是结合《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的具体情况和目标要求,重点围绕绿色产品的开发推广,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在2019年取得明显进展,为完成“十三五”相关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二是按照《绿色制造体系标准建设指南》有关要求,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重点是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规范、重点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绿色园区评价通则、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通则等标准规范的制定。

三是加大生命周期理念的推广力度,加强工业绿色发展基础数据库建设,鼓励生命周期评价软件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促进生命周期评价结果在绿色产品设计开发、绿色工厂园区建设、绿色供应链打造等工作中的应用。

(四)优化细化错峰生产配套管理措施

一是加强对实施错峰生产的地区及企业的跟踪管理,及时收集采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错峰生产带来的减排效果和相关影响开展评估,提出应对策略和具体解决方案。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降低错峰生产带来的总体影响。指导有关地区加大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力度,强化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指标,依法依规加快不达标产能退出市场。

三是加快完善错峰生产配套管理措施。优化和细化对重点城市水泥、铸造、砖瓦窑、钢铁、电解铝、氧化铝、炭素等企业错峰限停产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落实,防范安全生产风险,督促地方更好地开展错峰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