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

马克思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论述散见于他的著作之中,主要有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价值和国际生产价格理论等。马克思作为古典经济学的继承者,他的国际贸易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国际商品价格的决定。

一、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出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国际分工是客观的经济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8世纪大机器生产的确立最终使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并超出国境,从而把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纳入一种新的分工和交换体系中。这就是19世纪中叶出现的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马克思说,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特征是“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6)。这样就形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国际分工——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当时的情况,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取代了。”(7)而这种代替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为国际分工不仅可以扩大整个国际社会劳动范围,发展社会劳动种类,还可以使贸易参加国扬长避短,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8)

从19世纪末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发展阶段。发达的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加深,形成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通过国际贸易,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率。马克思指出:“投在对外贸易上的资本能提供较高的利润率,首先因为这里是和生产条件较为不利的其他国家所生产的商品进行竞争,所以,比较发达的国家以高于商品的价值出售自己的商品。虽然比它的竞争国卖得便宜,但只要发达国家的劳动在这里作为比重较高的劳动来实现,利润率就会提高,因为这种劳动没有被作为质量较高的劳动来支付报酬,却被作为质量较高的劳动来出售。对有商品输入和输出的国家来说,同样的情况也都可能发生,就是说,这种国家可能付出的实物形式的物化劳动多于它所得到的,但是,它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9)由此可见,并不存在抽象的国际分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因此,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必然带有强制、畸形和剥削的性质和特征。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曾尖锐地指出:“例如,有人对我们说,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并根据每个国家优越的自然条件规定出生产种类。先生们,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禀赋做竞争。”(10)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科学地论述了国际分工的性质以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

二、马克思的国际价值和国际生产价格理论

(一)国际价值的含义

马克思应用劳动价值论来考察世界市场,创立了“国际价值”的科学概念。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指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当各国的商品相遇在世界市场时,商品交换的比例显然不能各按各的国民平均水平的劳动时间作为依据。各国各不相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个别劳动时间的身份出现在世界市场上的,而在世界市场上考虑商品的劳动耗费时,“它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11),即在世界经济现有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世界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或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世界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国际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内价值或国别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它们在量上是有差异的,商品的国内价值或国别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在该国经济现有条件下,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生产该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在同一国内,在同等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用相同的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具有同等的价值。而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同国家因国民劳动强度不同,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国际价值,“因此,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从而表现为不同的价格,即表现为按各自的国际价值而不同的货币额”(12)。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在同一时间内会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商品的国际价值与国内价值或国别价值在表现形式上也是有区别的。商品的国内价值或国别价值是以该国货币表示的,而商品的国际价值在世界市场上是以世界货币来表示的。

(二)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
1. 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

因为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各国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受到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就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少,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大。“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是: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成反比。”(13)

2. 世界平均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或劳动的紧张程度。各国劳动强度的变化影响世界平均劳动强度的改变,从而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变化。劳动强度与国际价值量成正比例关系:劳动强度越大,意味着单位时间消耗的劳动越多,因而价值量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越小,单位时间消耗的劳动便越少,价值量也就越小。

3. 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与参加国际贸易国家的贸易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商品大部分是在具备中等生产条件的国家生产,而小部分是在较优和较劣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则其国际价值应根据中等生产条件国家所生产商品的国别价值来确定;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商品大部分是在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生产的,那么应根据生产条件较劣的,即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较低的国家生产这种商品的国别价值来调节其国际价值;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商品是在较优条件下生产的,这时国际价值就会受到生产条件较优的国家的商品的国别价值的调节。

三、国际市场价格

(一)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

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商品国际价格变动的基础。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国际平均利润率,商品的国际价值也因此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这时,国际商品不是按照国际价值,而是按照国际生产价格来交换了,商品的国际生产价格成为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变化的基础和中心。国际价值与国际生产价格的区别在于两者形成的因素不同。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国际生产价格则取决于各国商品的平均生产成本和各国平均利润率之和。但是,“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交换,比那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14)

(二)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商品的国际生产价格是商品价格变动的中心。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但这并不意味每一次商品交换时,国际市场价格都是和国际生产价格相一致的。这是因为,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要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时,会使其市场价格上升,可能会高于其国际生产价格;反之,则相反。正是通过国际市场价格在其国际生产价格的上下波动,才使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供求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