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绝对利益理论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他在1776年出版的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提出了绝对利益理论。

相关链接4-1: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派的奠基人。他出生于苏格兰海关官吏家庭,14岁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入牛津大学学习,在这里深受宗教的传统的束缚,亚当·斯密于1746年退学返乡。1748年在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和文学,约在1750年认识休谟,结为密友。1751年应母校之聘,任教于格拉斯哥大学,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后者包括神学、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学。他的关于伦理学的讲义,在1759年以《道德情操论》为题出版,并轰动了欧洲。1764年旅游法国两年多,吸收了重农主义学者的思想与理论。回国后,专心写作10年,其成果就是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提出了绝对利益理论。此书集中体现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博得了资产阶级的推崇和赞扬,亚当·斯密也因此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资料来源:胡代光,高鸿业.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753-754;[英]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4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384-404.

一、绝对利益理论的概念及其假设条件

(一)概念

绝对利益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为绝对技术差异论,是用各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的绝对技术差异,从而形成单位产品的成本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

(二)假设条件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暗含着这样一些基本假设:

1. 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2.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3. 劳动决定商品价值,且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

4. 给定生产要素(劳动力)供给,要素充分就业,并且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 规模报酬不变;

6. 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 无运输成本和其他贸易障碍;

8.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二、绝对利益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亚当·斯密也是在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国际贸易思想。他极力推崇劳动分工,认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加的主要原因,并以此出发去探求国际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要依靠分工的发展。其理由有三:

第一,分工能增进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证明分工的利益,亚当·斯密还举了制针的例子。在没有分工的前提下,一个粗工每天连一枚针也可能造不出来;而在分工的条件下,10个人则每天可制造4.8万枚针,每个人平均制造出4800枚针。“制造一枚针或一个金属纽扣可以再分成不同的操作,所有这些操作都更简单,一生唯一的职业就是从事这种操作的人,其熟练程度常常很高。完成这些制造品的某些操作速度,在那些没有亲眼目睹的人看来,是人手所不可能达到的。”(1)

第二,分工使每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从节约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损失的时间中得到的好处,比我们乍一看所能想象到的要大得多。人们不可能很快地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在不同地点、用很不相同的工具进行的工作。”(2)

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比较容易地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因此,我只想说,使劳动得以如此方便和简化的所有机器的发明,最初似乎都是由于分工。当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单一目标,而不是分散在许许多多不同的事物上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发现比较容易和比较迅速地达到任何目的的方法……最早的蒸汽机常常需要一个男孩,当活塞上升或下降时,交替着要打开或关闭汽锅与汽缸之间的通道。有一个喜欢和同伴玩耍的男孩看到,用绳子把开闭这个通道活门的柄系在机器的另一部分上。他可以自由地和同伴玩耍。自从这种机器初次发明以来,最大的改进之一就是这样由一个想节约自己劳动的男孩发现了。”(3)

据此,亚当·斯密积极倡导生产的专业化,猛烈抨击任何阻碍分工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二)极力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亚当·斯密主张每个国家在经济上都应对内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亚当·斯密推论得出: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于一种物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也是合理的。亚当·斯密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认为一种商品从国外进口比国内生产还要便宜,则应以国内生产的相对便宜的其他商品的一部分去交换,结果必然大为有利。亚当·斯密举了一个酿酒的例子:人们可在苏格兰利用温室生产葡萄,然后再酿成葡萄酒,这样在质量上可能与国外进口的一样好,但却要付出30倍高的代价。每一个国家都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商品,然后进行交换,从而使交换双方均能实现最大的贸易利益。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也被称为“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ur)、“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或“绝对成本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Cost)。

(三)国际分工的基础是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不同国家各自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自然禀赋也称自然优势,是指超过人力范围的气候、土壤、矿产以及其他相对固定的自然状态的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特定商品时,所具有的自然优势有时是非常巨大的,以至其他国家无法与其竞争。

后天的有利条件也称获得性优势,是指由人为创造的结果所形成的具有可改变性的优势,如生产技术或技巧等。一个国家在生产和出口某种商品上具有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也就是具有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

(四)国际贸易会给交换双方带来好处

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法国,两国都仅生产两种产品:毛呢和小麦,但两国劳动生产率不同(见表4-1)。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

表4-1 英国和法国的劳动生产率

由表4-1可知,英国毛呢的劳动生产率绝对高于法国,小麦的劳动生产率绝对低于法国,故英国在毛呢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法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英国国内1尺毛呢的价值仅相当于1.5公斤小麦的价值(因为生产1尺毛呢的时间里可以生产1.5公斤小麦),法国国内1尺毛呢的价值却相当于4公斤小麦的价值;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英国显然愿意用毛呢去交换法国的小麦,而法国亦愿意用小麦去交换英国的毛呢,这恰恰是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模式。

假设封闭经济条件下,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平均分配劳动力,即各用50人生产毛呢,余下的50人生产小麦。开放经济条件下,趋利动机使得英国将所有资源用于生产毛呢,而法国将所有资源用于生产小麦。假设各国在满足原有需求的基础上,将剩余的产品与另一国剩余产品进行交换,即英国每天将50尺毛呢以1:2的比价关系与法国100公斤小麦进行交换,则世界的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增长了,毛呢由分工前的75尺增加到分工后的100尺,小麦由分工前的175公斤增加到分工后的200公斤,各国的消费量亦有所增长,英国净增加了25公斤小麦的消费,法国净增加了25尺毛呢的消费,国际贸易使两国福利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见表4-2)。

表4-2 绝对优势下国际贸易对两国产生的福利影响

三、绝对利益理论的图形解释

假设有A、B两个国家和X、Y两种商品。如图4-1所示。图中分别是A国的基本情况和B国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两国分工并交换后,各自的生产点和消费点发生了分离,两国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提高。

图4-1 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

说明:图中A国在分工前,如果用全部资源生产X商品,则产量为OXO,如果把全部资源生产Y商品,则产量为OYO;同样,如果B国用全部资源生产X商品,产量为OXO′,如果把全部资源生产Y商品,则产量为OYO′。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绝对优势。A国的绝对优势在于生产X,B国则为Y。在封闭状态下,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为XOYO,B国为XO′YO′。分工前,两国分别生产(X1,Y1)和(X1′,Y′1)的X和Y商品,消费无差异曲线均为I。经过专业化分工,A国只生产X商品,B国只生产Y商品,A国出口X商品与B国交换Y商品,按照世界价格线TW(假设交换比例为1:1)。作为A国,出口CD的X商品,向B国换回DXO的Y商品;B国则相反,两国均受益,世界的福利水平也因此得到提高。图中表现为社会消费无差异曲线与原点距离的扩大。

图4-2是图4-1的A国与B国的两个坐标图的合成图。在图4-2中,A点、B点为分工前的生产、消费点,两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消费无差异曲线。A′、B′分别为分工后的专业化生产点,C点为消费点。图中社会消费无差异曲线与国际价格线TW相切,其向外移动是由于交换而获得的贸易利益。

图4-2 绝对利益学说福利效应分析

四、对绝对利益理论的评价

(一)绝对利益理论的贡献

绝对利益理论是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反对重商主义的重要理论思想武器。绝对利益理论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绝对利益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是对国际贸易问题第一次科学的解释。

2. 绝对利益理论正确地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即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使得国际贸易由重商主义的损人利己变为互惠互利。

3. 亚当·斯密提倡的自由贸易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力图清洗经济关系上的封建残污、提高生产力、使工商业具有新的规模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倾向,对扫除封建残余和克服重商主义缺陷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4. 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向外殖民扩张和抢占世界市场的强烈愿望,不仅对当时各国的外贸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各国的外贸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绝对利益理论的缺陷

1. 亚当·斯密在论述绝对利益理论时坚持了劳动价值论,但在国际贸易中,无法说明两国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

2. 无法解释在一国生产所有商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时,为什么还进行国际贸易。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果一国没有自己的绝对优势的商品,分工就不能进行。而在实际上,由于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绝大多数商品的生产成本都低于德国、法国等一些邻邦,但英国始终保持着其中一些商品的出口。见表4-3所描述的情形,英国与法国之间的贸易模式又应该如何呢?这些问题好像不宜用绝对成本理论进行解释,或者说绝对优势理论仅解释了少部分的贸易事实。因此,必须有一种更完善的理论来取代或补充。

表4-3 英国和法国的劳动生产率没有绝对差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