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流行于15—17世纪。重商主义以前的思想家在论述对外贸易时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直到15世纪,经过长期的对外贸易实践,才初步形成了一个对国际贸易有统一认识的思想体系,就是欧洲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所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有贸易差额论和货币差额论。这些理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有利于商业资本家积累货币财富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初形态。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最早是亚当·斯密开始使用的。他在《国富论》中写道:“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不同富裕程度,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关于富民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一种可称为重商主义;另一种可称为重农主义。”(5)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密切相连。
(一)工商业的发展
早在12、13世纪,西欧的手工业和商业已在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发展。自15世纪末起,西欧的封建自然经济大为衰落,封建制度濒临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成长。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商业资本成为社会资本的支配形态。封建地主不再满足于自己庄园里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而是渴望购买从外国输入的奢侈品和手工艺品,对金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商品交换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需要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领域。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
西欧各国的商品交换开始时只是在狭小的市场范围内进行,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后来,威尼斯商人组织了强大的商船队,把威尼斯的货物运抵君士坦丁堡和埃及的亚历山大,再从那里把印度、波斯和中国出产的宝石、丝绸等商品运回威尼斯,利润丰厚。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于是,通过波斯前往印度的商路中断。为了继续与东方通商,必须绕过非洲开辟新的道路。同时,由于当时欧洲国家同东方的贸易中,输出的黄金多于输入的黄金,到15世纪,欧洲各国已经深切地感到金银的匮乏,金银成为人们渴望的万能之宝。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生了一系列的地理大发现,使一直以意大利城市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转向南美洲、亚洲和非洲,开辟了新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也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积累大量的金银财富提供了重要的契机。15世纪末,英国农村发生了以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另一方面使组织大规模工厂手工业所需要的资本迅速积累起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增加了对货币资本的需求。
(三)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促进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但是,随着商业的繁荣,封建制度损害了商业资本的利益,封建割据、关卡林立限制了商业资本的活动,妨碍了商业资本的发展。因此,商业资产阶级支持国王加强国家政权的力量,消除封建割据状态,统一国内市场,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保证商人在国内市场畅通无阻地进行商业活动,维持他们的国内、国际贸易。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持宫廷开支和日益增长的军费开支,需要大量的货币,使得国家与商业资本结成联盟。国家为商业资本的发展扫清障碍,商业资本为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经济支持。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是重商主义成长和壮大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重商主义者把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归纳,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些结论便构成了他们的基本经济观点。
(一)世界的财富是有限的
重商主义者认为世界的财富是有限的,各国不可能同时富裕起来,因此各国都会想方设法来增加本国的财富,而一国的所得必然是另一国的所失,因此本国的商人、工厂手工业者、从事航运的船主,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而扩展业务时,迟早要与其他国家的商人等发生冲突。政府为了支持和保护本国商业、制造业和航运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就必须获取更多的财富,增强经济实力,保持国家的强大。
(二)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
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天然是金银,只有能真正实现为货币的东西,才可以算作财富。即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一个人的货币多了,他的财富也就增加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多了,国家也就富强了。重商主义认为其他商品只能满足人们的某一种欲望,而金银可以用来交换任何商品,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因此,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获取金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实力大小的唯一标志,就是该国金银等贵金属的拥有量。
(三)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即财富的来源,除本国开采金银矿藏外,对外贸易成为各国获取大量货币资本的主要途径。在重商主义者看来,只有通过商品流通才能增加货币量,因为只有在流通领域中贱买贵卖才能获得利润,才能获得更多的金银货币。他们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加国内的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能使一国的货币财富增多。而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增加财富的唯一途径就是保持贸易的顺差,即在对外贸易中应“多卖少买”,这样就会使金银流入国内,增加财富,所以对外贸易才是财富增长的真正来源。
(四)国家干预社会经济活动
为了保持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干预社会经济活动是保证国家财富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采取各种立法手段和行政措施,制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符合扩大出口和货币输入的要求。在对外贸易上,重商主义者一方面鼓励发展生产,增加出口;另一方面,对出口贸易实行减税和奖励,并提高进口关税,限制外国商品的输入,阻止金银外流,以保证贸易顺差的实现。他们认为一国的所得即为另一国的所失,因此贸易顺差不仅是获得金银财富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削弱他国经济实力的有效手段。
三、重商主义的贸易学说和国际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大约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
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者,都把货币看作财富的唯一形态,都坚持保持贸易顺差,从而都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但是,在如何保持贸易顺差上,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却提出了不同的国际贸易政策。
(一)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学说和国际贸易政策
大约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属于早期的重商主义阶段。早期重商主义的理论核心是“货币差额论”。其政策的核心是防止货币外流和积累货币。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福德和法国的安徒安·德·孟克列钦。
1. 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学说
威廉·斯塔福德(William Stafford,1554—1612)是一位苏格兰的绅士。他于1581年以W. S.署名在伦敦出版了《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一书。该书以对话体形式写成。此书写成的时期正值英国圈地运动的高潮和大量贵金属由新大陆流入欧洲的时代。该书中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外国商品的输入是有害的,因为外国商品的输入,必然引起本国货币的输出。因此,他大声疾呼:“外国人借同我们贸易而从我们手中赚得的一切(这里系指货币的输出,作者以‘一切’这个词来表示货币。——卢森贝),离开我们一去不复返了;反之,凡是我们英国人相互之间赚得的一切,则仍留在本国国内。”(6)因此,他反对英国输出羊毛而进口羊毛织物。理由是自己制造毛织品可以发展毛纺织工业,工人可以获得工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外国商人把英国羊毛运出去,再织成毛织品到英国以高价销售,赚取了英国的货币。他主张禁止外国工业品特别是奢侈品的进口,凡是英国能制造的产品,即使制造成本较高,也不能进口廉价的外国商品,因为这样可以发展本国工业,避免货币外流。他反对金属货币的输出,因为货币就是财富。
安徒安·德·孟克列钦(Antoine de Montchretien,1576—1621)是一位冒险家,喜爱决斗,也是一位金属器具制造家,在1621年的一次决斗中被杀。他于1615年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论》一书中,主要阐述了制造业、商业、法国航运业和国王主要关心的事项四部分内容。他是一个沙文主义式的盲目爱国主义者,坚持全面的排外主义,建议政府推行有利于法国商人的政策。他认为外国商人的活动对国家经济是有害的,他们运走法国的商品和货币,使法国的财富减少,因此他极力反对外国商人享受同法国商人一样的权利。对法国工商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新型工场手工业,改善工业产品质量,把外国商品从法国市场上排挤出去。他重视黄金货币,认为对外贸易是黄金货币的来源,政府应扶持本国的对外贸易。孟克列钦向往的是一个孤立的国家,该国完全能够自给自足,只以其多余的东西出口,而不需要进口外国商品,这样就只是获得黄金货币了。
重商主义这种用直接强制的手段控制货币的国际流动,保持贸易顺差,以达到积累财富的学说被称为“货币差额论”(Balance of Bargains)或“重金主义”(Bullionism)。对于早期重商主义者,恩格斯曾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各国彼此对立着,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7)
2. 早期重商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政策
根据早期重商主义者的学说,欧洲各国普遍制定了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政策措施有:
(1)严格禁止金银出口和奢侈品进口。为此,专门设立汇兑管理机构,由国家管制外汇交易,甚至规定外国商人必须将其出口售货的货款用于购买当地的商品,而本国外贸商人必须将其出口的收入换回金银。英国国王爱德华四世就是一位重商主义者,他曾于1478年立令把私运金银出境定为大罪。
(2)建立贸易中心城市。即把对外贸易集中在指定地区,以便于国家进行管制。贸易中心制度与外汇管制制度是早期重商主义的重要管理措施。
(3)鼓励甚至强制金银的入超。早期重商主义者强调增加国家财富的必要条件是每次贸易中金银收支的入超。因此,西欧各国都积极鼓励出口商人在外国出售货物后,除运回一些必需品外,尽量运回贵金属和外国货币,从而不断积累本国货币财富。例如,英国当时规定输出到国外的一切商品应直接换回货币,而对外国商人,英国政府曾颁布了两条法令:一是消费法,规定外商在英国收到的货款,必须全都用于购买英国商品;二是侦察法,指定专人记录外商的每笔交易,以审核和监督外商是否把货币带到国外。
(二)晚期重商主义的贸易学说和国际贸易政策
大约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阶段。由于早期重商主义限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重商主义的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在这一时期,重商主义的着眼点从直接控制金银的输出、输入转移到对贸易的控制上,即追求出口超过进口的贸易顺差,通过贸易顺差获得金银货币。因此,晚期重商主义又称“真正的重商主义”。这一时期重商主义的学说核心转向了“贸易差额论”,其政策核心则是保证贸易顺差原则的贯彻。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以吸引更多的货币。即更注重“多卖少买”中的“多卖”。
1. 晚期重商主义的贸易学说
这一时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曼(Thomas Mun,1571—1641)。他是一个从事与意大利和地中海东岸国家贸易的大商人,曾做过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和政府贸易委员会的委员。他在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一书,后经全面修改,在他死后由其子于1664年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England's Treasure by Foreign Trade)为名重新出版。这是晚期重商主义最著名的一部著作。马克思曾做过如下评论:“在一百年之内,一直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因此,如果说重商主义具有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作为‘某种入门牌号’,那么这就是托马斯·曼的著作。”(8)这部著作的发表,终于使英国政府改变了旧的重金主义政策,将重商主义思想带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部著作中,托马斯·曼对重商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详尽而系统的论述。
(1)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托马斯·曼反对重金主义,反对禁止金银输出。他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9)托马斯·曼认为,如果将货币仅保持在王国之内,即无法较快地扩大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只能取决于外国对我们货物的需要。因此,他首先提出应承认偶尔有输出金银的必要,因为向印度输入白银可以从印度进口,有利于英国向印度出口的货物。他的这一观点标志着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衰落和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兴起。
(2)重视发展对外贸易。他认为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致富的手段,对外贸易的好坏是一个国家贫穷与富裕的标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对外贸易都能使国家致富,只有保证贸易出超才能达到目的。他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更多。”(10)托马斯·曼还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一国有布、锡、铅、铁、鱼类和其他产品的充分供应,除自己消费之外,每年还有220万镑价值的剩余产品输往国外,靠这笔出口每年可以从海外买到并输入200万镑价值的国内没有的货物供国内消费和使用。如果一个国家一直遵循这个惯例从事贸易,就可以保证王国每年有20万镑的财富增加,因为没有带回国来的那部分货物,必须是以现金的形式带回国来。他的这一理论被人们称为“贸易差额论”(Balance of Trade)。
(3)重视无形贸易和加工贸易。他主张应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外国人到英国观光旅游,以获得无形贸易收入;英国应发展远洋贸易和间接贸易,据他计算,用10万英镑从印度买来胡椒,运到意大利或土耳其就可以卖到70万英镑;鼓励外国人租用英国的船舶运输货物,以赚取运费和保险费;重视加工贸易。他提出为某些商品如谷物、生丝等建立专门的仓库,原样或加工后再出口;鼓励转口贸易。他设想把英国变成向外国输出粮食、靛青、香料等商品的货栈,低价购买商品再高价售出等。托马斯·曼是最早对无形贸易问题进行探讨的人,对后世影响较大。
(4)重视人口、技艺和商人的培养。他认为人口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必要条件,生产者越多,生产的商品就越多。他主张鼓励生育。在强调人口数量增加的同时,他还十分重视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产者的技艺水平,以使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更高的价值。另外,他认为商业和贸易一样也是一种技艺,也应该提高商人的素质,培养全才型商人。
2. 晚期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政策
(1)奖出限入政策。即限制外国商品输入,特别是奢侈品的进口。主要政策措施是课征保护关税。与此同时,鼓励本国产品的出口。
(2)鼓励生产的发展。晚期重商主义者已经认识到了商品生产是贸易的先决条件。为了实现贸易顺差,当时西欧各国对于本国生产的发展十分关注,对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制定了详尽的管理条例。例如,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英国通过若干法令限制谷物的进口。
(3)英国政府通过职工法,鼓励外国技工的移入,以行会法奖励国内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4)1651年英国通过重要的航海法案。该法案规定,一切输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用英国船载运或原出口国船只装运,对亚洲、非洲及北美洲的贸易必须利用英国或殖民地的船只。
(5)奖励人口繁殖,以扩大劳工来源,降低劳工成本。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重工主义”。
四、对重商主义的评述
(一)重商主义的贡献
1. 马克思认为,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学派。重商主义学说冲破了中世纪及以前的哲学和神学的束缚。重商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开辟了道路。它也是西方对国际贸易问题的最早理论研究,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流通领域的分析,把人们带到了从生产领域分析近代经济学的门口。
2. 重商主义者重视金银货币,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制定的经济政策对欧洲各国的货币积累起到了推动作用;重商主义者重视对外贸易,从而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3. 与对外贸易息息相关的“圈地运动”,使大量劳动者失去了生产资料而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必要条件。
4. 贸易差额学说是重商主义留给近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国的国际收支项目中,贸易差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重商主义的缺陷
1. 重商主义对国际贸易的看法是错误的。即把财富与金银完全等同看待,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他理论和政策不可能科学合理。实际上,货币作为价值的代表只是财富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唯一的财富。可以想象,一国只有金银而没有其他的生产生活资料,是无法生活的。
2. 重商主义认为流通可以增加社会财富,忽视生产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知道,在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中,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具有决定性作用,交换等环节只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过分强调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是本末倒置。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重商主义——必然从流通过程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运动时呈现出的表面现象出发,因此只是抓住了假象……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11)
3. 重商主义者由于极力追求金银的流入,可能导致忽视交换成本,结果可能是表面上金银流入而实际上亏损。国内积累大量的货币,必然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对人民生活及商品出口是极为不利的。大量的黄金货币(外汇)管理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一个错误的判断或决策就可能带来很大的损失。
4. 重商主义学说不成体系。重商主义没有一个公认的创造者,也没有一个公认的继承者。重商主义的观点和见解都是一些政治家、企业家、律师、哲学家和商人们在从事商业、工业和行政管理工作中提出来的,是他们长期从事经济活动的经验总结。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重商主义不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