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初始条件变化基础上的发展战略选择
如前所述,每一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初始条件和禀赋约束是不同的。初始条件和禀赋约束的差异,使得每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政策目标和制度安排也应有所不同。随着每一阶段要素初始条件、制度初始条件和文化初始条件的变化,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选择也是应有之义。重工业化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以资本要素短缺、计划经济体制和集体主义文化导向为基础的。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改革战略的选择和推进,是以劳动力要素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简政放权和重定产权、鼓励家庭经营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基础的。
在这一过程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经济发展不变的主题,生产关系的调整始终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也发生了变化。
(1)在要素条件层面:“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让我们意识到,仅仅依靠要素数量的持续投入已经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还表明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将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素条件的变化,从而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传统要素推动经济增长逐渐转向关注创新创业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从依靠某种单一要素或部门推动经济增长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动能。
(2)在制度条件层面: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制度条件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构建主要围绕的是如何为资本形成提供制度保证和国民经济快速“起飞”这一生产力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经济特区和外商投资等为代表的系列制度条件的变化,主要围绕搞对激励(微观经济主体自身有效激励)和搞对价格(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广泛市场联系的建立)之间的良性互动展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制度条件的变化,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制度条件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从“四个全面”的内在关系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战略抓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集中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执政方略,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5)。
(3)在文化条件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必须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26)。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要求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学习并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文化条件。从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这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1)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5.
(2)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0(1):10.
(3)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0(1):5.
(4) [美]迈耶,等.发展经济学前沿:未来展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0-11.
(5) [美]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7-33.
(6) [美]诺斯,等.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6.
(7) [美]贝克尔.口味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20-21.
(8) [美]诺斯.理解经济变迁过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7.
(9) [德]韦伯.中国的宗教[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30-334.
(10) 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0-37.
(11) 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88.
(12) 根据林毅夫(1999)第73页表3.2计算。
(13) 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8-49.
(14) [印]阿玛蒂亚·森.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8-80.
(15) [英]科斯,等.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213-215.
(16) 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0.
(17) [印]阿玛蒂亚·森.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00-101.
(18) [美]巴里·诺顿.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71.
(19) 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74.
(20) 蔡昉.中国经济改革效应分析——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7(7):10.
(21) 蔡昉.中国改革成功经验的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8(1):42.
(22)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才产生的,它只是从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观点来考察社会分工……工场手工业的分工要求社会内部的分工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相反地,工场手工业分工又会发生反作用,发展并增加社会分工。”(马克思,1975:391-404)
(23)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people.com.cn,2013-08-20.
(24)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013-08-20.
(25)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6.
(26)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01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