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为发展新趋势探究:基于核心—外围视角的价值链分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客观现象,如马克思曾明确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提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一类是研究主观行为动机,如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将消费者行为分析建立在消费者心理感觉之上,从而推导出市场需求曲线。本书所要探究的是一种客观现象,即研究企业将价值链分解的生产行为。目前,价值链分解只是在某些产业中大量出现,但是在技术变革和专业化分工深化的时代,价值链分解并不是现有一些企业的特殊生产行为方式,而是可能成为很多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1. 研究对象

本书主要研究的是价值链分解的行为方式。较早的生产行为方式是家庭组织生产的方式,所以“经济”一词的最早含义便是家庭管理,这与奴隶主管制的庄园经济是一脉相承的。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家庭手工业生产行为方式出现。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手工业行会在生产组织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手工业生产分工与协作发展使得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运输工具发展和市场扩大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生产带来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企业将价值链上下游相关环节生产都纳入企业内部进行,企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生产行为方式从不存在分工的家庭手工业独自完成产品生产,发展到工厂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并存的生产,又发展到价值链一体化的企业独立完成一件产品。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价值链一体化的大规模企业又将价值链分解,进行专业化分工生产。企业生产行为方式在不断变换,企业完成产品的生产行为在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循环,但这种循环往复并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在否定旧的生产行为方式之后的提升,这种循环提升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技术革命冲击的结果。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力的直接推进力量是技术革命,所以生产行为方式的变革是由技术变革带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带来蒸汽动力时代,工厂制度成为生产组织的主要方式,但这一时期工厂规模有限,生产能力也相应有限;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以电气广泛应用为特点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把人类从蒸汽时代带入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极大地发展,企业规模得以扩大,价值链一体化行为成为潮流,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批量化生产使得成本降低;20世纪90年代,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掀起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企业价值链分解现象开始大量出现,这种行为方式突出表现在计算机、汽车等一些产业的企业中,新的企业生产行为方式冲击了价值链一体化的大规模生产行为方式。因为价值链中不同环节的地位不同,价值链分解也带来了企业间的核心—外围关系结构,这种关系在调节生产的同时也调节着价值链利润的分配。

一体化的跨国企业将价值链分解,价值链低端生产环节被转移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这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应对市场高度不确定性的专业化生产行为方式,这种方式使得价值链相关企业间形成了核心—外围二元结构,也形成了相应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大量外围企业的大量生产会带来GDP的迅速增长,但是这种GDP的增长并不代表竞争力提高和经济强大,经济竞争力提高应和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相伴,而产业结构提升的基础绝不是一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低端环节的大量生产。我们通过历史资料可以看出,价值链分解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占据核心环节之后推行的国际分工方式。

所以我们有必要来研究价值链分解的生产行为方式,研究企业从价值链一体化走向价值链分解的动力机制、如何组织调节生产、具体生产模式等等,明确企业价值链分解后的生产关系结构和利益分配结构,从而明确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使经济获得有发展的可持续增长。

2. 研究意义

其一,从理论上而言,本书主要着眼于价值链分解相关的基础理论分析研究。传统研究对企业一体化理论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而价值链分解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行为方式并没有系统地探讨。国外学者的研究更多是注重对价值链分解的原因、绩效等某一方面的探讨,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价值链分解出现的各种现象。目前并没有从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外围视角来系统研究价值链分解,即没有对价值链分解形成的核心—外围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系统研究。

本书将马克思经济的研究思路和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思路作了一个综合,并将发展经济学视角引入产业组织研究,从核心—外围视角来系统分析一体化企业将价值链分解的动力、组织调节、生产设计等方面内容,并从微观企业层次分析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增长,将企业、产业、经济增长三者链接到了一起进行研究。

其二,从现实而言,本书研究的市场为开放经济下的国际市场,探讨范围会涉及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各种生产行为方式都是历史变迁累积的结果,不同国家经济不同企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我们研究某些企业目前采取的价值链分解行为,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也一定要采取这种行为,但应对不确定性增强的市场,企业将价值链分解进行专业化生产的方式确实具有灵活性的优势。目前在一些国家一些产业中大量出现的价值链分解行为,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更多国家地区和更多产业中出现。所以,在第三次技术革命条件下,从这种适应市场高度不确定性的生产行为方式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对本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有益启示。

本书通过对价值链分解生产行为方式的系统研究,以中国企业为例,指出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规制产业引导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摆脱低端生产陷阱,提升本国产业结构,避免出现低价出售要素、高价购买产品的“剪刀差”产业模式,避免出现经济无发展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