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分析
选择“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作为本书的研究题目,主要是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对内资企业的溢出现实问题以及理论研究背景的综合考虑。
(1)从现实问题的角度考虑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典型代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规模经济总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促进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2013年,114家国家高新区园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99648.9亿元,工业总生产总值151367.6亿元,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3063.5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的比重达11.1%,其中35家高新区的园区生产总值占其所在城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各项指标比2012年均有大幅提高。剔除掉2013年新升级的9家高新区影响,105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工业生产总值、净利润和上缴税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7.8%、14.9%、19.1%和13.7%,如图1-1所示。
图1-1 2012年、2013年国家级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各高新区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平台的载体功能,全方位汇聚各类创新资源,注重高新区创新能力建设。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高新区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创新年投入和创新产出呈现出明显的“三七现象”,即企业数量占比不到三成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占园区总体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比重持续上升,超过70%,这充分说明了高新技术产业在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成果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114家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2572.2亿元,R&D人员为115.9万人,转移申请量为20.7万件,授权为12.8万件,专利拥有量为42.8万件。2013年105家高新区R&D经费支出比2012年增长29.8%,R&D研究人员增长16.7%,申请专利量增长20.0%,拥有专利量增长33.6%,拥有发明专利增长42.9%(见表1-1)。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新区和城市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表1-1 2012年、2013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创新指标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与数据分析报告》整理所得
其次,城市每年吸收外资的力度在不断递增。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开始吸引外资,我国第一部关于FDI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于1979年7月1日通过,标志着我国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开始。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FDI的利用规模较小,自1983年开始慢慢扩大。1989年,吸引外资的规模达到一个新的水平(33.92亿美元),较1983年增长270.31%。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开始进一步扩大,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吸引外资逐年增加。21世纪是中国吸收FDI平稳、快速增长阶段,我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吸引外资的质量也不断提升。2007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明显降低,但是2008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量仍然达到了924亿美元,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衰退中的强劲表现仍吸引了大量FDI,2010年更是首破千亿美元大关。各城市也在利用FDI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因充分利用外资补充了当地经济发展中最为紧缺的资金与外汇,增加了资本存量,表1-2列出了2007—2012年10个主要高新区城市吸引外资的情况。外资的进入不仅培训了当地劳动力,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城市本土企业通过模仿外资技术、学习外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的扩散效应,促进了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表1-2 10个主要高新区城市2007—2012年吸引外资情况
高新区对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和FDI对城市经济的溢出效应,使得在高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学术界逐渐出现了不一样的讨论和疑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新区不断扩建和升级进而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模式给其所在的城市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我国第一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被批准成立于1988年,之后,高新区一直被赋予“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功能。到2012年,高新区已快速发展为105家,目前已达到114家。是否拥有国家级高新区似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通过对2012年105个高新区的经济指标分析,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高新区城市都发展迅速,也不是所有高新区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其非高新区和所在城市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012—2013年,各高新区经济规模的各项指标均保持上升趋势,但除29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超过城市生产总值20%外,一部分高新区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甚微,且不同城市高新区的影响差异较大。相对而言,经济发展较落后和缓慢的中部和西部高新区的增长速度领跑其他地区高新区,增速迅猛,其中,中部地区各项指标均实现了21%以上的增长(见表1-3)。这说明高新区产业集聚效应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没有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显著。
表1-3 2013年105家高新区经济规模增长速率区域分布
综上分析,本书试图研究以下问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的思路和运作模式会给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所有产业集聚都会产生产业间溢出还是相似度高的产业间才会产生集聚效应?不同产业集聚度的高新区对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是否有差异?不同技术水平的城市,高新区产业集聚效应是否有所差别?技术差距是否会成为产业集聚效应的门槛?
第二,“以资本换市场”“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思路是否会促进内资企业的进步?对于技术依赖性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外资对内资的溢出效应是否更显著?FDI会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溢出效应吗?
1985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在我国成立公司,标志着我国政府制定“以资金换市场”“以市场换技术”的开始。之后,美国、日本、德国等众多国外企业纷纷在国内各行业寻找合资伙伴,落户中国。与国际行业巨头合资合作的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众多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不可否认,在合资合作过程中,吸引大量资金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我国各个产业的拉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另一方面的实践证明,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不会自动提高我国各产业的创新和开发能力。例如,对于汽车工业,拥有国外先进汽车产品技术的“按图生产权”并不意味着拥有对先进技术的“修改权”,外资企业不会容忍中方企业进行独立的创新活动,并且会扼杀中方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中方企业只能简单模仿其边缘的生产方式与技术,并不能真正实现“市场换技术”,换来的也是“空心技术”。一般而言,地区和城市的技术进步有两条途径:一是对外界先进技术的模仿,二是自主创新。其中技术模仿在相对发展落后地区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Keller,2002(1)),但一个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需要的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促进我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外资企业是否真能对内资企业产生技术溢出?对于不同技术水平的城市,外资的溢出效应是否会有所差异?
(2)从理论的角度考虑
在理论方面,对比封闭系统的增长理论,基于开放系统的内生增长理论需要进行纵深研究,如何基于技术差距的视角,将FDI技术溢出、产业集聚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之中,综合考察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对所在区域的影响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产业集聚已经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热点问题,更是近年来区域经济差距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关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Martin和Ottavian(2001)通过提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论证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循环因果关系。不管从哪个角度解释产业集聚现象和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都需要重新梳理技术外溢和产业空间集聚的重要性,并重新梳理技术溢出与产业空间集聚的关系(Grossman and Helpman,1991)。目前,关于技术溢出、产业空间集聚以及这二者与所在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Wolfgang & Keller(2002)提出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来源于技术溢出。然而基于Fagerberg(1994)提出的技术差距理论,张晓宁(2011)以53个国家级高新区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所做的实证研究表明:技术溢出效益对所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众多学者(Kokko,1994;Perez,1997;Glass and Saggi,1998;De Mello,1999;Lin等;Cheung and Lin,2004;Alfaro等,2004;Jordaan,2005;Jefferson、Rawskiand Zhang,2008;Alfaro等,2009;Mastromarco and Ghosh,2009)的研究表明: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更多受到技术差距的影响。
综上所述,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在理论上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现有的关于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结果却并不统一。结合高新区及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究其原因,除了在研究样本、研究时间、研究指标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差异,另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技术差距的差异可能导致了溢出效应的不同,即产业集聚和技术溢出会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城市有不同的影响。最后,目前国内外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观或者微观企业层面,在中观层面,以城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为视角,研究高新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书基于技术差距这一视角,研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高新区产业集聚、FDI对城市经济的溢出效应,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内外资对内资的溢出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间的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高新产业集聚和FDI在不同技术差距下的溢出差异,从而研究产业集聚和FDI技术溢出是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
1.1.2 研究意义
本书基于技术差距的视角,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阐释产业集聚和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通过对内外资企业、产业间和高新区所在城市的溢出效应分析,实证检验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不同技术水平的高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本书以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与城市经济增长最大化为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1)现实意义
第一,为我国高新技术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与城市经济增长提供路径选择。通过8个高新技术产业外资对内资和55个高新区对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分析外资溢出效应的显著性和产业集聚对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并基于技术差距的视角探寻产业集聚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提升高新技术内资企业的竞争力和高新区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
第二,为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供实践依据。基于技术差距的视角,以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为研究切入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内、产业间的溢出效应问题,为促进高新区建设、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2)理论意义
第一,为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产业集聚过程中的技术溢出问题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的“黑箱”。本书不同于传统的新增长理论和新地理经济学研究的角度,对技术外部性“黑箱”展开深入研究,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对高新区和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为产业集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第二,为高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本书通过对55个国家高新区的产业集聚、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为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为高新区发展和所在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