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校供餐计划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初全球粮食危机、燃油危机和金融危机开始凸显,学校供餐计划作为一种潜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多重效应。其中多种效应得到了各国实践验证,如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改善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营养状况,为学生家庭带来价值转移,可快速有效地形成社会安全网等。近年来,气候变化显著,自然灾害及人为冲突频发,为农民生活及农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随着对学校供餐计划认识的不断深入,部分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将小农及地方社区纳入供餐计划的受益群体,以促进食物安全和多样化,以及地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供餐计划与小农生产的结合将为二者带来双重效益:学校供餐计划为小农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生产需求和可预期的家庭收入;从本地小农手中进行食材采购可以减少食材运输成本,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摄入新鲜食材及本地食材。由此产生的双重效应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小农在供餐计划中的参与程度。由于小农缺乏优质的生产原材料、生产能力有限且缺乏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若要充分发挥农校结合供餐计划的实施效应,需要国家和地区在计划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给予小农一定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其定义为,“农校结合供餐计划是一种从本地小农手中采购食材,并为在校儿童提供安全、多样化且营养的食物的学校供餐计划”。定义中包含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从本地小农手中采购食材”,二是“安全、多样化且营养的食物”。“从本地小农手中采购”说明农校结合供餐计划需要做到:通过将学校与当地粮食生产联系起来,使小农获得最大利益;加强小农和社区生产粮食的能力;促进农村转型。“安全、多样化且营养的食物”意味着农校结合供餐计划需要:制定适用于新鲜食材及本地食材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并积极采用;支持作物和膳食多样化;将营养和健康教育纳入计划实施体系,发扬本地文化并促进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