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高品质与高房价的共同体
英国政府大力支持住房市场发展,居民住房条件良好,总体充足,但购房压力较大。“二战”以后英国政府大规模兴建社会住房,20世纪80年代以后鼓励住房自有,有效解决了住房短缺问题,提升了住房自有率。从“质”上看,住房环境良好,田园式风格显著,独户住宅占比达79%,人均使用面积38平方米;从“量”上看,英国住房供给已基本充足,套户比自1971年以来维持在1以上,住房自有率自1984年以来维持在60%以上;从“价”上看,房价收入比处于历史高位,高于多数欧美发达国家。
一、富有田园特色的居住环境,住房品质高
(一)田园式居住环境
英国居民崇尚自然、生态、绿色的居住环境,住房的田园式特征显著,主要体现在:分布上以郊区和乡村为主,结构上以独户住宅为主,城市和乡村的居住区都富有田园元素。
80%的住房分布于城郊和乡村。英国的郊区和乡村环境优美,公共交通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宜居性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更是以田园风光和生活为重要元素,彰显英国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2016年英格兰存量住房中分别有62%和18%位于郊区和乡村。
独户住宅占比高达79%,郊区和乡村地区更超过80%。英国住房类型可分为公寓和独户住宅。其中独户住宅包括联排住宅、半独立住宅、独立住宅和平房,截至2016年分别占比为28%、25%、17%和9%,合计达79%。独户住宅多数设有花园和院子,配有停车位,私密性较好。郊区和乡村地区的独户住宅占比更高。2013年英格兰地区,郊区和乡村的独户住宅占比分别为83%和95%,显著高于城市中心区域的56%。
居住区周边具有丰富的田园元素。住房设计上,常用灰泥墙面,搭配红色、棕色为主的清水砖,加上白色门窗,同绿草绿树形成鲜明对比;住房配套上,常有短前院、长后园,保证私密性和独立的亲近自然的活动空间;城市规划上,注重绿化带和绿色开放空间;而郊区和乡村的住房,更是直接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
(二)居住水平高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8平方米。2016年,英国住房套均使用面积为94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为38平方米。2018年人均房间数为1.9,在国际上处于中上水平。
住房质量佳、保养好,百年老宅占比高。2016年英国存量住房中,房龄超50年的占比76%,超70年的占比37%,百年老宅占比达21%。即使是在“一战”中受到轰炸的房屋,经过修复后仍能屹立至今,高度保留了百年前的式样与结构。郊区的住房由于开发较晚,近50%的住房房龄不到50年。而乡村地区保留了大量城堡式建筑、庄园和传统民居,百年老宅的比例高达28%。
(三)套户比稳定在1以上
套户比自1971年起稳定在1以上,2016年为1.05,但从国际对比看处于偏低水平。1971年,全国家庭数量1 694万户,存量住房1 718万套,套户比超过1,此后维持在1以上,2016年为1.05,居民住房需求基本满足。但与国际对比看,2017年,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德国的套户比分别为1.15、1.16(2013年)、1.09、1.07、1.02,英国的套户比相对较低,仅高于以租赁为主的德国。大伦敦区套户比更低,2011年为1.03,低于同期全国1.05的平均水平。
住房空置率低,得到有效利用。2017年,英格兰住房空置率2.5%,低于日本(2013年,13.5%)与德国(2017年,3.2%),空置6个月以上且未配置家具的住房长期空置率仅0.9%。分区域看,大伦敦、英格兰东南区、东英格兰区的住房空置率显著低于全国水平。
住房自有率保持在60%以上。“二战”以后,英国住房自有率持续提高,在社会住房私有化政策的推动下,1984年突破60%,至今维持在60%以上。2017年为62%,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乡村地区的住房自有率更高,2011年达71%。
私有为主的住房供应结构。随着1980年英国政府正式推行社会住房私有化,地方政府持有的住房持续减少,住房协会逐渐替代地方政府在建设社会住房上的角色,私人租赁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租赁管制放松后迅速发展。2016年,自有住房、私人租赁住房、住房协会租赁住房和地方政府租赁住房的占比分别为63%、20%、10%和7%。
二、百年房地产见证四轮快牛
(一)英国房价百年上涨888倍,共经历四轮快牛
英国房价长期上涨,大幅跑赢通胀。1917—2017年,英国名义房价指数上涨888倍,年均涨幅达7%。同期,CPI上涨48倍,年均涨幅为4%。
英国房价涨幅显著跑赢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1970—2017年,英国名义房价指数上涨52.8倍,明显高于同期意大利、法国、美国、德国分别为33.9、16.1、12.5、2.3倍的涨幅。
伦敦等主要大城市涨幅更突出。伦敦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伦敦以0.65%的土地占比,承载了超过20%的总增加值和13%的人口,房价涨幅领跑全国。1995—2018年,伦敦房价累计上涨540%,年均涨幅8.4%,明显高于全国308%和6.3%的水平。同期,剑桥、牛津、曼彻斯特、卡迪夫等大城市年均涨幅分别为7.9%、7.6%、7.4%和6.4%,也都高于全国水平。
近100年,英国房价除了实现888倍的累计涨幅,还经历过四轮房价快涨、大涨的“快牛”行情。英国房价在短暂的趋稳或下跌之后总是重新上涨。2017年,英国名义房价指数较次贷危机前最高点的2007年累计上涨了20%,实际房价已接近历史高点。
(二)居民购房压力普遍较大
房价收入比在主要欧洲国家中明显较高。按中位房价和中位收入计算,1977—2017年,英国房价收入比从3.3提高到6.1,普通家庭的购房难度持续提升。按三口之家购买100平方米住房所需年限计算,英国房价收入比在主要欧洲国家中最高,2017年达5.9。
租金收益率处于国际中等偏低水平。2017年,英格兰租金收益率为3.5%。主要大城市中,伦敦为3.2%,利物浦为3.3%,同欧美、大洋洲国家的大城市相比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
购房压力较大是城市和乡村居民共同面临的问题。从1/4分位数计算的房价收入比看,2017年,英格兰整体房价收入比为9.1,其中,主要乡村区域房价收入比为8.6,剔除伦敦后的主要城市区域为7.4,并无显著分化。
房价高涨导致居民置业年龄延后。1990—2017年,英国购房贷款者中,25岁以下居民的占比从19.6%下滑至7.4%,首次置业贷款中,25岁以下居民占比更是从30.0%下滑至13.9%。年轻人更加依赖父母,选择合住。1996—2017年,20~34岁人口中,与父母同住的群体从268万人增长到339万人,占比由21%上升至26%。预计到2020年,30岁人群中拥有住房的比例将降至约25%,而目前即将退休的一代人中,在其30岁时拥有住房的比例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