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3.2.1z变换与逆z变换

z变换分析方法是分析线性离散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z变换可以很方便地分析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z变换分析法还可以用来设计线性离散系统。

1.z变换的定义

设离散控制系统中某处的离散信号为f*(t),可用

来表示。若对它进行拉氏变换,得

式(3-9)中含有无穷多项,且每一项均含有e-kTs,它是一个超越函数,为了运算方便,令z eTs=,则式(3-9)可写为

在式(3-10)中,F(z)称为f*(t)的z变换式,并表示为

式(3-11)是z变换的定义,它是在f*(t)的拉氏变换中,令z eTs=而得到的变换式。变量z是一个复数,且z=eTs=eT(σ+jω)=eσTejωT

f*(t)是z变换的原函数。由式(3-11)可以看出,离散函数f*(t)的z变换F(z)与采样点上的采样值有关,所以当已知F(z)时,便可以求出时间序列f(kT),或者当知道时间序列f(kT),k=0,1,2, …时,便可以求得F(z)。

2.z变换的求法

对某时域函数f*(t)进行拉氏变换或z变换时,可以在拉氏变换或z变换定义的基础上,根据函数给定条件和形式,通过数理分析和各种演算法,如级数求和法、部分分式(查表)法和留数计算法等,求得其结果。下面以实例予以说明。

(1)级数求和法

例3-1 求单位阶跃时间序列f(kT)=1(kT)的z变换式。

解:单位阶跃函数f(kT)在各个时刻的采样值为

根据式(3-11)可写出

z 1>,则式(3-13)的无穷级数是收敛的,利用等比级数的求和公式可将其化简为

显然,这是根据z变换的定义,采用级数求和法求得z变换式的。

例3-2 试求f(kT)=e-akTz变换F(z)。

解:

这里也是采用了等比级数求和法求得z变换式的。

例3-3 试求f(kT)=akz变换F(z)。

解:

(2)部分分式(查表)法

工程上已经根据拉氏变换和z变换的定义,将一些常见的典型时域函数转换成该函数对应的拉氏变换式和z变换式,因此,也可以在将时域函数f(t)或传递函数G(s)分解成若干典型函数的组合式的基础上,通过查表方法,求出f(t)的拉氏变换式和z变换式。这种求拉氏变换和z变换的方法,称为部分分式(查表)法。表3.1列出了分析问题时,若干常见典型的时域函数、拉氏变换和z变换之间的直接互换关系式。

表3.1 时域函数f(t)、拉氏变换F(s)、z变换F(z)之间互换公式表

例3-4 已知,求它的z变换F(z)。

解:先对F(s)进行分解,将它写成部分分式形式

(3)留数计算法

数学中的留数计算法为

式中,

ri——极点阶数;

T——采样周期;

Res[·]——极点z=zi处的留数。

在已知连续函数x(t)的拉氏变换式X(s)及全部极点si的条件下,可采用式(3-15)所描述的留数计算法求x(t)的z变换式。

例3-5 已知某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试求其z变换式。

解:由传递函数求出的极点为

根据式(3-15)计算其z变换如下:

例3-6 求连续时间函数

对应的z变换。

解:x(t)的拉氏变换为

上式的双重极点为

s1,2=-a,r1,2=2

用式(3-15)对X( )s进行变换后,得

3.z变换的性质及其基本定理

z变换的性质和原理与拉氏变换的性质和原理很相似。本书将证明介绍几种常用的性质和原理,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z变换的计算。

(1)线性定理

设有Z[f1(kT)]=F1(z),Z[f2(kT)]=F2(z),且ab为常数,则有

Z[af1(kT)]=aF1(z),Z[bf2(kT)]=bF2(z)

Z[af1(kT)+bf2(kT)]=aF1(z)+bF2(z)

根据这个性质,可以说z变换是一种线性变换,或者说是一种线性算子。

(2)右移(滞后)定理

Z[f(kT)]=F(z),且kT<0时,f(kT)=0,则有

Z [f(kT-nT)]=z-nF(z)

这就是离散信号的滞后性质,z-n代表滞后环节,它表明f(kT-nT)与f(kT)两信号形状相同,只是前者比后者沿时间轴向右平移了(或滞后了)nT个采样周期。

(3)左移(超前)定理

Z[f(kT)]=F(z),且kT<0时,f(kT)=0,则有

这就是离散信号的超前性质,zn代表超前环节,表示输出信号超前输入信号nT个采样周期。zn在运算中是有用的,但实际上是不存在超前环节的。

n 1=时,有Z[f(kT+T)]=zF(z)-zf(0)。

(4)初值定理

设有Z[f(kT)]=F(z),则有

例3-7 求单位阶跃序列u(kT)的初值u(0)。

解:因为

由初值定理可得

(5)终值定理

设有Z[f(kT)]=F(z),且存在,(1-z-1)F(z)在单位圆上及单位圆外无极点,则有

例3-8 求单位阶跃序列u(kT)的终值u(∞)。

(6)卷积定理

设有Z[f1(kT)]=F1(z),Z[f2(kT)]=F2(z),且当t<0时,f1(kT)=f2(kT)=0,若定义,则卷积的z变换为

Z[f1(kT)*f2(kT)]=F1(z)F2(z)

该定理表明如果两个时间序列在时间域上是卷积关系,则在z域中是乘积关系。

(7)复位移定理

a为任意常数,且Z[f(kT)]=F(z),则有

Z[e±atf(kT)]=F(eaTz)

(8)复域微分定理

Z[f(kT)]=F(z),则有

(9)复域积分定理

Z[f(kT)]=F(z),且极限存在,则有

4.逆z变换

z变换是把离散变换时间函数f(kT)(原函数)变成F(z)。反之,逆z变换是把F(z)变成f(kT),所得时间函数f(kT)是离散的。逆z变换常用Z-1[F(z)]来表示,即

计算逆z变换的常用方法与3.2节中计算z变换的方法相似,有留数计算法、长除法和部分分式法等。

(1)留数计算法

函数F(z)可以看作是复数平面上的劳伦级数,级数的各项系数可利用积分

求得。积分路径c应包括被积式中的全部极点。根据留数定理,有

因为

所以

(2)长除法

F(z)是z-1z的有理函数,即

用长除法展开成按z-1升幂排列的幂级数

z变换的定义得

比较以上两式得

所以

f(kT)=f0+f1δ(t-T)+…+fkδ(t-kT)+…

例3-9,求它的原函数f(kT)。

解:运用长除法,先将F(z)变换式写成式(3-21)的形式

再进行如下演算:

对照式(3-24),得f(0)=0,f(T)=10,f(2T)=30,f(3T)=70,f(4T)=150, …

从而求得F(z)的逆z变换Z-1[F(z)],即原函数f(kT)为

Z-1[F(z)]=f(kT)=0+10δ(t-T)+30δ(t-2T)+70δ(t-3T)+150δ(t-4T)+…

实例表明,长除法的演算过程虽简明,但当它的分子和分母的项数较多时,用它求逆z变换就失去其优势而显得麻烦。

(3)部分分式法

在求原函数f(kT)的z变换F(z)时,曾阐述过这种方法。当要求F(z)的逆z变换Z-1[F(z)],即原函数f(kT)时,也可以采用部分分式法求出F(z)的逆z变换式Z-1[F(z)]。两者的变换过程十分相似。

展开为

其中

则其逆z变换为

例3-10 已知,求F(z)的逆z变换式Z-1[F(z)]。

解:先将F(z)展开成部分分式

查表3.1知

故有

f (kT)=(2k-1),k=0,1,2, …

f (0)=0,f(T)=1,f(2T)=3,f(3T)=7,f(4T)=15,…

从而求得F(z)的逆z变换式,即原函数f(kT)为

Z-1[F(z)]=f(kT)=0δ(t)+δ(t-T)+3δ(t-2T)+7δ(t-3T)+15δ(t-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