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与北宋城市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驚歎二:一紙絹品竟能在近千年無數次轉手中保存下來

現存於世的古代文物珍寶,多是金石製品,如石、玉、金銀等器皿。古書古畫而能留存至今的極為罕見。像《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大型長卷,能千年之後仍然倖存,足以令人稱奇。更使人不可思議的乃這件被北宋皇帝收藏而且被評為「神品」的珍寶,一直成為政權交替及官商爭奪的目標,屢易主人至少二十多次,竟然能被神奇地保留下來。不但如此,通過畫背的題跋、題詩與印章,我們可以較詳細地知道它經歷過多少次的風險與兵荒馬亂。一張古畫能有這樣詳細的流轉記錄,令人拍案驚奇之餘,亦挑起無限的感慨。

七次進宮、六次出宮

畫作大約成於北宋徽宗宣和、政和年間而被收於宮庭內府。一一二六年金兵攻破汴京,虜走皇室、大臣等數千人及宮廷珍寶文物北返,北宋亡。《清明上河圖》亦隨之而入金朝內府。不知何故何時,畫卷流出內府,被張著於一一八六年購得,時為北宋亡後六十年。之後,畫卷又重入元朝內府。一三四三年元朝內侍以偽作換取真本並將它轉賣給私人,再經二人之手後於一三五一年再由楊準購得。因此,它在作成後二百年間便已歷盡滄桑,三次在內府收藏,三次流出宮外,至少被四個私人收購過。

《清明上河圖》真跡流傳圖

註:出宮 * 私人收藏者身份及年份不確定

世界各國博物館收藏的《清明上河圖》

資料來源:《〈清明上河圖〉研究文獻編》(2007)

元朝最後一位購得《清明上河圖》的是周文府,時為一三六五年,三年後元亡。之後,畫卷在民間流轉了近一百三十年後,不知經歷過什麼人,至一四九一年時被明朝的朱文徵、徐溥擁有。後經李東陽、陸完、顧懋宏、嚴嵩和嚴世藩父子分別擁有後,終因嚴世藩於一五四二年被抄家而再入內府,結束了在民間(自公元一三四三年開始)達二百年的流轉。

明朝最後一位有記錄的擁有者乃太監馮保,據他自跋乃是他在一五七八年時竊為己有。自後,畫卷又再流落民間,到清朝乾隆年間再入內府,因此明亡後亦有近二百年的另一次在民間流轉。乾隆年間亦有兩次短暫地被私人陸費墀和畢沅所擁有。至嘉慶年間(一七九六—一八二五)畫卷再度入宮收藏,並留在「清宮」直至末代皇帝溥儀攜畫出宮為止。其在清宮時間大約一百五十年。自一九四五年後至今則一直由國家收藏。

因此,在近一千年間,《清明上河圖》七次進宮或由國家收藏,六次出宮;此外還被有記錄的十五位私人收藏者一度擁有。其間有約三百七十年留落民間而不知被誰收藏。經歷這樣的坎坷,而畫卷能保存下來,真乃民族之大幸、中華文明之大幸、世界藝術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