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一)S.6264戒牒,《西域文化研究》第一冊附《敦煌佛教史年表》繫於公元409年,即(北魏)天興十二年。按道武帝天興只六年而已,公元409年乃明元帝永興元年。細審原件戒文甚長,首題「南閻浮提大寶于闐國迎摩寺八關戒牒,受戒弟子曹清淨牒」,署「天興十二年正月八日」,末行「授戒師左街內殿講經談論興教法律大師賜紫沙門道圓。考《五代史》七十四《四裔附錄》晉天福三年,高居誨為判官,冊李聖天為大寶于闐國王。沙州曹氏與于闐結為婚媾,于闐事摩尼教,故其寺名曰「迎摩寺」。(7)此牒署「大寶于闐國」,必在居誨冊封之後,居誨《記》稱聖天年號「同慶二十九年」,此作「天興」,然則此天興乃于闐李聖天年號,不應繫於北魏。P.3016紙背有天興七年、九年牒兩件,及天福十年牒兩件,為沙州致回鶻者,此天興亦于闐年號也。
據J. Hamilton考證天興年號共十三年(986—999),于闐文thyina-hini即天興,見所著“Les Bègnes Khotanais entre 851 et 1001”。
(二)S.6251為一入葬衣物遺冊,中間一行書「玄始九年十一月一日良」。玄始二字甚明,《西域文化研究》第一冊附《敦煌佛教年表》誤作「永安」,又題為「墓表」,非是。玄始蓋沮渠蒙遜年號,玄始九年為公元420年,即魏明元帝泰常五年。《魏書》卷九十九:「永興中,蒙遜克姑臧,遷居之,改號玄始元年,自稱河西王,置百官丞郎以下。泰常中,蒙遜克李歆,尋滅敦煌。」《魏書·太宗紀》:「泰常五年,是歲李歆為沮渠蒙遜所滅,歆弟恂自立於敦煌。」即是年之事。
此一遺冊書法甚佳,末言「隨身衣裳棺木如左。見左清(青)龍右白虎前(朱雀)……物數胡僧受……」云云,胡僧不知何所指,蒙遜統治下是時胡僧著者有曇摩讖,惜墓主名字不明。一九七五年新疆吐魯番出土北涼文書,有玄始十一年馬受條呈出酒事(載《文物》,1976〔6〕),與此冊為同時之物,敦煌資料中有沮渠蒙遜年號者極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