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技文献
木僧行乞[1]
将作大臣[2]杨务廉,甚有巧思,常[3]于沁州[4]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碗中投钱,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5]。”市人竞观,欲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
【互联网+注释】
1.掌握下列字词:
[1] 选自(唐)张鷟(zhuó)《朝野佥载》。
[2] 将作大臣:中国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之官。
[3] 常:通“尝”,曾经。
[4] 沁州:地名,在今山西省沁源县。
[5] 布施:将财物分享给别人。
2.理解下列语句的意思:
[1] 碗中投钱,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
[2] 市人竞观,欲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
【互联网+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张鷟(约660—740),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州市)人,唐代小说家。他于高宗李治调露年登进士第。当时著名文人蹇味道读了他的试卷,叹为“天下无双”。张鷟被任命为岐王府参军,此后又参加“下笔成章”“才高位下”“词标文苑”等八科考试,每次都列入甲等。后为长安县尉,又升为鸿胪丞。其间参加四次书判考选,所拟的判词都被评为第一名,当时有名的文章高手、水部员外郎员半千称他有如成色最好的青铜钱,万选万中,他因此在士林中赢得了“青钱学士”的雅称。这个雅号后来成为典故,成了才学高超、屡试屡中者的代称。武后时,擢任御史。著有《游仙窟》《朝野佥载》《龙筋凤髓判》。
2.《朝野佥载》:唐代笔记小说集,记隋唐两代朝野遗闻,对武则天时期的朝政颇多讥评,有的为《资治通鉴》所取材。《朝野佥载》为作者张鷟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书中反映了当时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逸事,也站在反对派的角度对武后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有所揭露,暴露了“贿货纵横,赃物狼藉”的现实世相。因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所以颇有参考价值,被《太平广记》《资治通鉴》以及后世治唐史者广为引用。但因作者纪事好追求谐谑,致使书中所载失之于荒诞、琐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史料文献价值,为后人所诟病。如洪迈《容斋续笔》卷12就曾说:“《(朝野)佥载》记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媟语。”
【文本解读+鉴赏力】
这篇小文节选自唐人张鷟的笔记小说《朝野佥载》,文字简短,却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叫杨务廉的工匠技艺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发明设计。他曾经雕刻了一个僧人形象的木偶,手里端着只木碗,能自动向路人乞讨布施。人们如果往它的木碗中放钱,就能启动机关,这个木僧就会发出“布施”的声音。当时很多人都争着围观,大家都想听听木僧说话,于是不断有人往木碗里放钱。一天下来,这位木僧可以行乞到好几千文钱。如此神奇的木偶,在千年之前的古中国大概可以称得上神奇之物,而以今天的眼光考量,它其实与当下的智能机器人有着相似之处。人工智能代表着先进的科技与生产力,发展至今,其应用和市场都已呈现爆炸式增长,其产品以便捷的操作和丰富有趣的功能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捧,从而进入千家万户。当我们享受着科技创新带给我们的便利生活时,可曾想到,在遥远的古代,我们智慧的祖先也曾制造出了一些能够自己活动的机械装置,它们是现代机器人的鼻祖。虽然从张鷟的记载中我们无法考证出木僧行乞的科技原理和制作流程,但是借此遥想一下当时众人围观的热闹场面,是不是也应该为那些有着奇思妙想又愿意付诸实践的能工巧匠们点个赞?
【阅读思考+创造力】
1.杨务廉制作的木僧类似于今天的机器人,其巧妙体现在哪些地方?
2.《朝野佥载》中记载的能工巧匠除了杨务廉外,还有洛州县令殷文亮、郴州刺史王琚等人,请读一读有关他们的故事。
【互联网+拓展链接】
1.通过互联网查找并了解与张鷟有关的逸闻轶事。
2.查阅并了解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其代表作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部作品进行阅读。
3.课外阅读:《列子·汤问》中关于“偃师献技”、《南齐书·祖冲之传》中关于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晋书·舆服志》中关于张衡发明“记里鼓车”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