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梦溪笔谈(二则)

沈括

其一:活版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1]为之,自冯瀛王[2]始印五经,已后[3]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4],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5]纸灰之类冒[6]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7]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8]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9]所得,至今保藏。

其二:古鉴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10]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11]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12]所以伤知音也。

【互联网+注释】

1.掌握下列字词:

[1] 盛:大。此处指大规模。

[2] 冯瀛王:冯道(882—954),五代时宰相,瀛州(今河北沧州)人,人称“官场不倒翁”,死后追封为瀛王。

[3] 已后:以后。已,通“以”。

[4] 钱唇:铜钱的边。

[5] 和:混合。

[6] 冒:覆盖,遮盖。

[7] 炀(yáng):烘烤。

[8] 贴:贴标签(分类)。

[9] 群从:指堂兄弟及侄子辈。从: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10] 仍复:反复,屡次。仍,重复,多次。

[11] 比:经常,接连地。

[12] 师旷:春秋时晋国著名盲人乐师,博学聪慧,尤擅弹琴。

2.理解下列语句的意思:

[1]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2] 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互联网+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浙江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沈括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博学多闻,潜心科学研究,在传统经验学科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生平著述22种,多与自然科学有关。其代表作《梦溪笔谈》,钩沉集异,收罗了大量当时有关科学的发现与传闻,涵盖大多数自然科学领域,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2.阅读《梦溪笔谈·技艺》及相关篇章,统计一下沈括记录的当时的科学成就涵盖了哪些领域,重点又在哪几个领域。

【文本解读+鉴赏力】

中国古代在科技发明方面有着辉煌的记录。在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方面,远超同时代的其他文明。但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史,存在三个大问题。第一,整个社会重经崇儒,不重视自然科学,导致科学理论的发展几乎停滞;第二,绝大部分的发明和技术,是基于生产生活层面的经验科学技术;第三,由于知识水平所限,或者是出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古代中国的很多技术往往以言传身授的方式,在小范围内流传,极易失传。

在这种社会历史大背景下,北宋沈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就显得非常突出和难能可贵。他不仅钩沉索隐,千方百计搜集前代的科学技术和成品,而且亲身实践,验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梦溪笔谈》即其中一种。

课文选了《活版》和《古鉴》两则。

《活版》一文,紧紧围绕活版区别于原有木刻雕版的“活”的特点,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有条不紊地展开说明,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行文生动,语言平实、简洁而又准确。短短300多字,将活字印刷的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娓娓道来,令人有现场之感。其中对于活字印刷的程序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特别是动词的运用,尤其值得注意。末了,还点出了不用木块用胶泥的原因:“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足显作者心思的缜密和周到。

《古鉴》则清楚低地描述了凸面镜的使用原理和古代匠人的高超技术,并通过古代凸面镜技术失传的教训,点出了中国古代一些科技领域技术水平不进反退的原因。

【阅读思考+创造力】

1.《活版》一文作为科普说明文,在行文上有什么特色?

2.《古鉴》中说:“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针对“后人不能造”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

【互联网+拓展链接】

1.课外重温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2.尝试写一则描述沏茶工序的小品文,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