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源与家庭照料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本节拟分别就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以及老龄化所衍生出来的健康问题进行阐述。

1.1.1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挑战

随着医疗科技的日新月异,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再加上婴儿潮人口(1950—1955年)已陆续步入老龄阶段,导致世界老年人口急剧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体人口的比例超过7%时,即称之为老龄化社会(Ageing-Society);当这一比例超过14%时,即称之为高龄社会(Aged- Society)。。1980—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呈双倍成长趋势(U. S. Census Bureau, 2004—2005),其中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在未来20年将成为60岁及以上老人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United Nations, 2002)。2009年世界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1%,世界65岁以上人口在2040年前将达到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4%。据此老龄化速度计算,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从2005年的6.73亿增至20亿,占总人口的22%,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3和1/4,发展中国家也会达到1/5左右。届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将超过1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数,老龄化进程不仅改变了世界人口结构,也将深深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能避免,不过是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或国家出现时间的早晚和进程的快慢存在差别。

与大多数发达和新兴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数量大、速度快、高龄趋势明显(见图1.1)。1999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为10%,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正式迈入老龄型人口国家的行列。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大陆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了2.93、1.91个百分点。2010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据联合国中方案预测,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数量将达到3.4亿,占总人口的23.4%,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4亿,占总人口的31.1%(United Nation, 2009)。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的相互影响加速了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图1.1 世界主要国家1950—2015年总和生育率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

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龄抚养比老龄抚养比是衡量不同人口总体抚养老年人的负担的指标,具体而言,指的是老年人口(6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或15~64岁人口)的比例。也逐渐变大。老龄抚养比增大,意味着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口增加,家庭养老资源需求量增加。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家庭养老资源供给不足,劳动人口赡养负担加重。中国老龄抚养比上升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2015年中国的老龄抚养比为22.27%,预计到2040年将急剧上升到33%,之后仍有平缓上升趋势。在国际方面的比较, 2010年年底我国扶养比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较美国的34.33%、加拿大的36.22%、英国的39.9%、法国的43.43%、德国的47.38%、日本的61.6%、韩国的36.22%等国较低(见图1.2)。虽然目前我国人口扶养比在世界水平中仍然属于较低者行列,但是增长速度却相对较快。在老化指数在国际间以老化指数来衡量地区或国家的人口老化程度,也就是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0~14岁人口的比重。方面,2015年年底我国老化指数为81.87%,虽然比世界平均水平的46.92%和发展中国家的35%高,但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143.64%(见表1.1)。

图1.2 1990—2030年世界主要国家老年人抚养比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

表1.1 2015年世界主要国家抚养比和老化指数

老年人口扶养比=(65岁以上人口)/(15~64岁人口)×100%

老化指数=(65岁以上人口)/(0~14岁人口)×100%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

实际上,自1999年起,我国便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比例已达7%,预计2018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我国从而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定义的“高龄社会”(Aged-Society)国家。联合国在2002年提出《世界人口老龄化:1950—2050》(World Population Ageing:1950—2050),特别提及各国经历人口老化的阶段不一,经历老龄化过程越晚的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适应时间也就越短(United Nations, 2002)。中国人口老化的程度和美国相比,从7%到14%,美国经过了65年,但中国仅用了大约29年(见表1.2)。相对来说,中国应对社会快速老化所衍生问题的准备时间非常短,如果加上疾病形态慢性化所引发的老龄健康问题、心理及社会功能障碍等,中国所面临人口老化的冲击将更为剧烈。

表1.2 世界主要国家人口老龄化变化速度预测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

综合上述讨论,随着国际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国内高龄人口的增加,社会结构发生改变,衍生的老人相关的议题,如对社会福利、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等讨论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1991年公布的联合国关怀老年人原则(United Nations Principles for Older Persons)便显示了对老人的重视与尊重。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来临,200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United Nations, 2002)报告提出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必须要促进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保证老年人在退休后有机会继续参与社会生活,从而使老年人在进入老龄阶段后能重新寻找自我价值和自我肯定,社会要强调老年人正面的形象,支持老年人的积极生活。

1.1.2 老龄化所导致的健康问题

过去,我们提及老龄化一词,经常将之与孤独、失能、病痛等刻板的负面印象联系在一起,而在国内过去有关老龄健康的研究中,多以生病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但是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将逐渐延长,当人口老龄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国都开始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冲击时,如何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各界重视的焦点方向,健康老龄化也成为新兴、具有前瞻性的焦点议题。

一方面,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人的健康生活就显得需要相对受到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提出了平均健康预期寿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 HALE)的概念,同时也把健康重新定义为:在身体、精神及社会等各方面处于健全的状态。也就是说平均健康预期寿命这一指标不再是以传统平均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LE)来测量生命的长短,而是更加注重对生命“质”的测量,即在基于现行的死亡率和疾病盛行率的条件下估算出来的各种健康状况中,预期可以健康生活的年数。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总体健康状况较好,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自评为健康的比例达到了43.82%,自评为基本健康的老年人比例约为39.33%,两项占全部老年人的83.15%。另外,绝大多数老年人(60岁以上)在日常生活中都不需要依赖他人,这一结果说明老龄并非意味着必然的不健康,年老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医疗与照料负担。根据表1.3显示,200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岁,到了2012年达到了75岁,比12年前提高了4岁,同时平均健康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64岁提高到了2012年的68岁,远高于巴西、印度等国,与美国、丹麦、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也逐渐缩小了。另外,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率也由2005年的83.51%上升到了2010年的97.05%,与之相对应,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由15.02%下降到了仅为2.95%。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中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最主要表现在平均健康预期寿命延长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比重降低了。

表1.3 世界主要国家2000年和2012年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统计。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活得老,活得好”已经取代传统“老有所终”的价值观念并逐渐演化为社会大众对老龄生活的憧憬。而现代老年人必须具备高寿命、高活力与高学历的“三高”特质,是促使健康老龄化议题备受重视的重要原因(Phelan&Larson, 2002)。预期寿命的延长同时也带来老年人高龄期的延长,根据Fries(1980)的疾病压缩观点,随着死亡率的降低,接踵而来的便是患病率和残障率的下降,也就是说在平均预期寿命增加、老年人口增长的背景下,希望能在老年人有限的生命中,减少由于疾病所造成的身体功能障碍年数,同时减少个人免于疾病和残障的机会。因此,高龄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便在于维护身体的正常功能,持续地参与社会生活,进而达到延缓老化、促进健康的目标。随着婴儿潮人口(1949—1964年出生)陆续步入老龄化,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群,带来了养老需求、医疗卫生以及社会服务等诸多问题。但是,这些老年人相比前一代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享有更长的平均预期寿命,而且充满活力,对于如何安享晚年充满兴趣与期待,也愿意积极寻求幸福的老龄生活。与传统观念中把老年人与疾病(Disease)、失能(Disability)、失智(Dementia)和死亡(Death)的四D概念相联系相比,现代老年人享受着更加先进的医疗技术,拥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以及较长的平均预期寿命,因此也具有相对更加强烈的意愿与能力追求健康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