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城市花园类旅游名城:新加坡
新加坡由新加坡岛以及60余个小岛构成,总面积682.7平方千米,总人口401.7万,人口组成主要由移民人口发展而来,移民人口来源主要包含华人、马来西亚人、印度人等。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以及人口两方面与中国相比,可以称之为“弹丸之地”。对于新加坡这样一个城市岛国而言,常年面对着资源短缺、地理面积小、建国历史短暂以及人口稀少等问题,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加坡逐渐建设成为了东南亚重要的贸易中心、运输中心和金融中心。在入境人数方面,2016年入境新加坡的旅客从2015年的1520万人次,增至1640万人次,增幅达7.9%,而在2008年的时候,入境人次还只是在600万左右。在旅游收益方面,2016年旅游收益达248亿元,比2015年增加约30亿元,涨幅约13.8%。新加坡取得以上成果的原因,不仅是依靠其工业体系,着重发展旅游业也是其崛起的重要原因。
(1)完善城市建设。
第一,以长远眼光规划。新加坡在立国之初,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制订了决定未来50年发展方向的概念性发展规划,且10年修订一次,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和科学性。第二,超前的基础设施吸引外来游客。就交通而言,建设了高效的4级交通体系,并使用高昂的成本来控制车辆数量,交通拥挤现象极为少见。第三,独特以及严苛的绿化建设。新加坡政府下令强制性增加城内的绿化面积,目标是让绿色植物触及城内每一寸土地。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加坡着手建设绿色廊道,到2012年,总长度将近300千米,并制定了极其严厉的绿化管理规范。
(2)抓住发展机遇。
第一,新加坡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竭力避免了自身国土资源稀少的劣势,将本国的旅游发展定位为以会展旅游和观光旅游为主,充分利用自身东南亚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独特的建筑、风俗等优势资源。第二,新加坡充分利用自身经济腾飞的机遇,在开展商业活动的过程中,给予旅游业高度的重视,依靠大量入境商业人士,在开展会展旅游过程中再吸引其他游客入境观光,逐步打造国际性旅游名城的形象。第三,由于新加坡各行各业都遵循严格的法律法规,因此新加坡的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较高,游客遭遇旅游乱象的几率小,给游客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口碑。
(3)形成产业链条。
首先,在对外交通运输方面,新加坡是东南亚联系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的航运中心,具有到127个城市、54个国家(地区)的航线,樟宜国际机场也是国际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在交通运输对内方面,小到巴士,10米1个亭,100米设有1个总站;大到长途汽车,每日数班往返于马来西亚等地;另外还有最便捷的、完全自动化的地铁系统。其次,亚洲旅游交易展会(ITB Asia)以及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Internationale Tourismus Boerse Berlin,简称ITB)等世界著名旅游展会在新加坡开展,成为新加坡宣传自己旅游的鲜明而独特的名片。另外,新加坡还拍摄很多旅游宣传片进行宣传。此外,为满足日益增多的外来游客需要,新加坡不断引进与新建酒店、民宿等,其数量急速增长。
(4)政府重视支持。
第一,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旅游从业者的行为,以此保障外来旅游者在消费、财产等方面的权益,营造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给人亲切感、关怀感的旅游环境。第二,新加坡政府重视对旅游行业的投资和前景规划。在投资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每年对旅游业投资2~4亿美金,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多,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20亿美金;在规划方面,政府每隔10年制定一个10年规划,规划未来可能到访的旅游人数、可能带来的旅游收入及可能提供的旅游就业岗位等信息。第三,新加坡政府重视旅游业人才培养。每年都加强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小到基层服务员,大到最上层管理者,都要接受旅游相关培训,以不断提高旅游经营水准和服务水平。
(5)民众参与开发。
由于新加坡国土资源极其有限,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和民众均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积累,一草一木、历史人文、一山一水等都得到了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使旅游资源在保持原有吸引力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亮点。自然和人文的和谐互补,形成了新加坡独特的旅游景观,如鱼尾狮公园、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夜间野生动物园(Singapore Night Safari)、圣安德烈教堂、国家兰花园(National Orchid Garden)、裕廊飞禽公园(Jurong Birdpark)、新圣淘沙岛加坡美术馆(Singapore Art Museum)、哈芝巷、滨海艺术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