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方法与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学说特质:内敛与外张

儒家文化是守成学说,具有内敛特质。儒家文化产生于自然经济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儒家文化的内敛特质。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选择约束物欲以抵消自然与社会施加于自身的生存压力,所以儒家文化主张修身养性,“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限制人们有过高、过多的欲望,崇尚与追求安贫乐道、安分守己、安于现状。与其自然观一样,儒家文化倡导的社会交往原则与处世态度均取“守势”,强调人有等级贵贱,要自我约束,各安其命,各守本分,遵守社会规则,遵从社会秩序。儒家文化是一种守成、内敛的学说,在自身与他人或社会出现矛盾时,首要的主张是从自身寻找原因,查摆不足,做到自省、自警、自励,“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要“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还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追奉道德楷模,取长补短,日有精进。

从本质上说,儒家文化是一种“和”的文化,“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和”是世间万事万物最珍贵的秩序,“和”对自身有益,也对他人和社会有益。儒家学说十分注重个人的自身修养,把个人修养作为协调与家庭成员、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的关系的根本方法,对“和”的追求存在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追求身心和谐,主要依赖控制欲望、稳定情绪,保持心态的平和,追求身心健康;第二种境界追求人际和谐,尤其是面对利益矛盾与冲突时,以“礼、义、廉、耻”等伦理规范约束或引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第三种境界追求社会和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胸襟和眼界,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可见,儒家文化极力推崇和追求人的自身的和谐、社会秩序的井然、社会责任的担当,倡导人们各安其业,各守其位,各尽本分。

马克思主义是变革学说,具备外张特质。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由此决定了以揭示资本主义历史命运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变革性、外张性的特质。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学说,主张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追求社会变革,推动社会革命,改造外部客观世界,因此在本质上是一种变革学说,信奉无破不立、革故鼎新的革命理念,号召无产阶级发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崭新的共产主义制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马克思主义倡导自由与平等,打破无产阶级身上的锁链,解除禁锢,释放个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追求,虽然是由资产阶级首创的,但却并非为资产阶级独有、专享。马克思主义不仅仅从人性的角度理解无产阶级的自由与平等,更是从社会制度上保障无产阶级的自由与平等。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克服依赖状态,最终实现充分自由的历史过程。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人对人依赖,到资本主义社会则是人对物依赖,只有实现共产主义,建立“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人才会彻底摆脱这种依赖状态,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