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07—2016年技能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状况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培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所需要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主要强调应用型、工艺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修业年限2~3年。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以专科层次教育为主,2011年以后原来的普通大专教育基本上全部转为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机构包括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大学、隶属于普通高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成人高校等。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正在改革完善之中,拟逐步形成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的前后贯通体系。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技术技能人才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
(一)2016年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规模相对较小,但高等职业教育总体处于有序增长与发展之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决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高等职业学校仍然具有继续扩充的趋势。
到2016年底,我国高职(专科)院校1359所,比上年增加18所,高职(专科)院校在校生1082.89万人,高职(专科)学校校均规模6528人。教职工65.26万人,专任教师46.69万人,生师比17.73:1。成人高等学校284所,比上年减少8所;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4.31万人,比上年减少8173人;专任教师2.52万人,比上年减少5032人。(8)
(二)2007—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变化情况
图2-10所示为2007—2015年高职(专科)学校数的变化情况,高职院校的数量呈现不断增长,从2007年的1168所增长到2015年的1341所,符合目前社会对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未来高等职业院校增长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图2-10 2007—2015年高职(专科)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2016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由项目组整理。
图2-10表明,尽管高等职业学校数量有所增加,但和不断减少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相比,差距仍然巨大。例如,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数11202所,而高等职业院校仅1341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处于我国绝对的主体地位。
(三)2007—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教职工人数变化情况
图2-11所示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数变化情况,图中数据表明,2007—2015年,教职工数随着学校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长,2015年教职工数是2007年教职工数的1.36倍。
图2-11 2007—2015年高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2008—2016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由项目组整理。
(四)2007—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变化情况
图2-12所示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变化情况,图中数据显示,2007—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数一直在波动中增长,2013年以后,增长幅度加大。2015年招生数348.4万人,比2007年的283.8万人多64.6万人,增长幅度为22.76%,这与近年来市场对高级职业技能人才需求旺盛有关。
图2-12 2007—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变化情况(9)
数据来源:2016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由项目组整理。
(五)2007—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变化情况
图2-13所示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变化情况,数据显示,2007—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2007—2009年快速增长,从860.6万人增长到964.8万人,此后保持稳定的微小波动,在校人数保持在964.2万人与966.2万人之间;2013年以后,在校生人数进入第二轮增长,2014年首次突破1000万人数大关,达到了1006.6万人,2015年在校生人数继续增长,达到1048.6万人,比2007年的860.6万人多188万人,增长幅度为21.85%。
图2-13 2007—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2016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由项目组整理。
(六)2007—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变化情况
图2-14所示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变化情况,数据显示,2007— 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2007—2011年快速增长,从248.2万人增长到328.5万人,此后保持稳定并微小波动,预计在2014年招生人数突破1000万人数大关以后,2017年以后毕业生将会出现大幅增长,每年将为社会提供中高级技能人才千万人以上。
图2-14 2007—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2016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由项目组整理。
(七)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统计数据搜集起来相当困难,这与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理解以及有关标准有关。目前的理解千差万别,标准模糊不清,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有关统计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中经常也是不清晰的。目前统计数据基本上把高等学校的大专教育归类到高等职业教育中,这也就是出现不同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下面列举学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观点。
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由于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手段、途径、方法以及目的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其二者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育人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亦对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但是,从客观上说,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以文化学习和理论研究为代表的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应该仅仅是教育类型上的区别,而不应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从国际上看,其他国家其实是很少会使用“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名词的,即使有也与我们所理解的内涵不尽一致。例如俄罗斯将“职业教育”泛化地理解为除基础教育外的一切专业教育,这样他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就将所有的高等教育均包括在内,而并非我们所指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对的那部分教育;更多的国家则狭义地将“职业教育”理解为专指培养技术工人类人才的特定教育类型,即培养那些不需太多理论知识而主要依靠动作技能和经验技艺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现场工作的直接操作者的那部分教育,并不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高等职业教育”。从国内来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整个教育界的一大热点问题。但是,到底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究竟应如何定位?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应如何理解?它的培养目标、发展途径以及招生对象、办学模式、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应如何确定?对凡此种种一系列问题的认识还很不一致。“高等职业教育”有三种理解:第一种将它归入“高等教育”范畴,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的教育;第二种认为它只是“职业教育”范畴中处于高层次的那一部分,并不属于高等教育,从而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视为两个并列的、互不交叠的教育范畴;第三种则把它泛化地理解为,凡是培养处于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如把培养技术工人系列人才中的高级技工教育也看作高等职业教育,从而将“高等”与“高级”等同起来。要对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复杂概念进行界定,需要采用一种相对公认的分类标准。很难说这种标准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但无论如何,公认的标准至少可以避免一些个人主观随意性。界定像高等职业教育这样的教育概念,理应优先采用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公认的分类标准。否则,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由于在教育内部定位不当,注定要陷入无休止的纷争之中,最终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宏观教育决策。(10)
事实上,从我国教育部及相关专家的有关报告可以看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里,把高等院校中大专学历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例如,教育部召开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四):“评估报告显示,5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比例保持在45%左右,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337.98万人,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达到46.9%;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06.63万人,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到5593万人。”(11)这里所使用统计数据采用《中国统计年鉴》里“大专”在校生数据。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归纳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因此可以判断,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本项目组认为就是“专”于“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体现培养具体操作性、技术应用性和强调实践性的高层次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总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培养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独特价值。然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元主体在巨大利益面前,出现了偏离培养目标的可能性,突出表现在:政府使命中突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片面的技能培养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企业使命中突出对立即上岗的熟练工人、技术员需求,把培养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出现对人才只使用不培养现象;个人使命中突出升学意愿强烈,就业选择存在非理性现象;学校使命中突出就业导向,出现学校为了便于学生就业一味迎合市场需要,专业内容过分强调职业和技能训练现象,过分强调眼前的实用性培养,淡化了技能人才创新能力与未来发展的基础能力培养。因此,需要政府及办学主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追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根本的价值所在,真正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长远持续发展提供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