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定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科技创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

世界各国通过多方面的实践结果表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是驱动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也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

对此,2017年3月18日至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主题为“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上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制造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弊端。

制造业创新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加强制造业发展动力、机制转换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关键在于做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重大的创新成果也在不断地涌现:ARJ21—700型新涡扇支线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C919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标准动车组完成了世界上首次420公里/小时的实验……

在肯定我国制造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制造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创新的短板和弊端。

从扶植政策上来看,在鼓励企业创新政策的实际执行中,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制造业企业受惠面偏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门槛高,企业在研发和执行过程中的难度较大,且程序烦琐。

从激励机制上来看,如何充分地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的制度环境和有利于人才、信息、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并高效配置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服务体系来看,大型科研设备以及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程度不够。支撑企业开发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数量也不够多、能力不够强。

从社会环境来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处在较低的水平。因此,企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着明显的弱化。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进来逐步解决。

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六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工业是立国之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核心,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也将创新驱动放在五个方针的首要位置,将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九大任务的第一项任务。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升级,如表2-1所示。

表2-1 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六项措施

续表

苗圩的观点很宏观,具体到现实中,我国企业的研发成效还是不错的。从2014年3月13日联合国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3年国际专利申请件数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申请国际专利最多的前十家企业中有三家是中国企业。这三家中国企业分别是华为、中兴和华星光电。有这样的研发基础,中国未来科技创新在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很有希望,但这仍然需要配套改革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