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高温快速液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煤间接液化

所谓煤间接液化是相对于煤直接液化而言的,是指煤经气化产生合成气(CO+H2),再以合成气为原料合成液体燃料或化学产品的过程。此技术是由德国F.Fischer和H.Tropsch等于1923年研制并开发的,因此又称为费托合成(F-T合成)技术,它属于最早的碳一化工技术。F-T合成可得到的产品包括气体和液体燃料以及石蜡、乙醇、丙醇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丁烯和高级烯烃等。煤间接液化技术包括煤气化和合成两部分,F-T合成反应作为煤炭间接液化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

在Bergius研究煤高压催化加氢的同时,Fischer和Tropsch则在研究CO和H2的反应。1923年他们在10~13.3MPa和447~567℃的条件下使用加碱的铁屑作催化剂成功得到直链烃类,接着进一步开发了一种Co-ThO2-MgO-硅藻土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温度和压力,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1936年鲁尔化学公司建成第一个间接液化厂,到1944年德国共有9套生产装置。20世纪50年代,南非由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本国的资源条件,决定采用煤间接液化技术解决本国的油品供应问题,陆续建起三座大型煤基合成油厂,总产量达到710×104t/a,其中油品占60%。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恢复和扩建了锦州煤间接液化装置,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常压钴剂催化合成,1951年投产,后由于发现大庆油田,1967年该装置停产。随着碳一化工的发展,间接液化的范畴也不断扩大,甲醇转化制汽油(MTG)工艺,是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合成气,进一步合成甲醇,再利用Mobil工艺将甲醇转化制成油。目前我国也建有万吨级规模的MTG工业化示范装置。由焦炉煤气来制取甲醇及二甲醚工艺在我国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从焦炉煤气净化、转化成合成气,再进一步合成甲醇、二甲醚等燃料。近十年来,我国在多地建成并投产了数十家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

1.3.1 煤间接液化基本化学反应

煤炭间接液化工艺主要由气化、合成、精炼三大步骤组成。

(1)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是指利用煤或半焦在高温(900℃以上)条件下与气化剂(O2或水蒸气等)进行多相反应,生成CO、H2、CH4等简单气体分子的过程,主要是固体燃料中的碳与气相中的氧、水蒸气、CO2、H2之间相互作用。

从气化炉产出的粗煤气中含有CO、CO2、H2、CH4以及H2S、NH3、焦油等杂质,必须经过净化除去焦油、H2S、NH3、CO2等物质,得到CO和H2。为了得到合成气中最佳的CO和H2的比例,需要通过变换反应来调节其比例。对于间接液化,合成气中CO和H2的最佳比例值为1∶2。

(2)费托合成

煤间接液化的合成反应,即费-托(F-T)合成,其生成油品的主要反应如下:

a.烃类生成反应;

b.水气变换反应;

c.烷烃生成反应;

d.烯烃生成反应。

此外,F-T合成副反应如下:

a.甲烷生成反应;

b.醇类生成反应;

c.醛类生成反应;

d.表面碳化物种生成反应;

e.催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f.催化剂本体碳化物生成反应;

g.结炭反应。

上述反应在合成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但发生的概率随催化剂和操作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控制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并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得到以烷烃和烯烃为主的产物。

(3)合成油的精炼

从F-T合成获得的液体产品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宽,即沸点分布很宽,并且含有较多的烯烃,必须对其进行精炼才能得到合格的汽油、柴油产品。

1.3.2 费托合成技术

F-T合成工艺有许多种,按反应器分为固定床工艺、流化床工艺和浆态床工艺等;按催化剂分为铁剂、钴剂、钌剂、复合铁剂工艺等;按主要产品分有普通F-T工艺、中间馏分工艺、高辛烷值汽油工艺等;按操作温度和压力可分为高温、低温与常压、中压工艺等。目前,工业上煤间接液化主要合成技术有:

a.采用浆态床反应器的费托合成技术;

b.改良费托法;

c. SMDS技术;

d. TIGAS技术;

e.由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的技术。

1.3.3 费托合成过程的工艺参数

迄今为止,用于F-T合成的反应器有气固相类型的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以及气液固三相的浆态床等。由于不同反应器所用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互有区别,反应内传热、传质和停留时间等工艺条件不同,故所得结果显然有很大差别。

(1)反应温度的影响

反应温度不但影响反应速率,而且影响产物分布,所以反应温度是关键工艺操作参数之一,必须严格控制。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物转化率的增加,CO转化率增加,气态烃产率增加,液态烃和石蜡产率降低。反应温度不仅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且对F-T合成产物分布影响也很大,见表1-4。一般规律为:低温时生成CH4少,高沸点烃类多;高温时液态烃减少,CH4增加,这种温度效应在低压下尤为明显。当选用Fe-Mn系列催化剂时,其目的产物以低级烯烃为主,因此应选择较高的反应温度,利于低级烯烃生成。随着反应温度增加,烯烃明显增加,且C3和C4烯烃增加幅度更大些。而对Fe-Cu-K催化剂而言,目的产物为液态烃和固体蜡,在保证一定转化率时应选择低的反应温度。

表1-4 反应温度对产品产率与分布的影响(Co/ZrO2/SiO2催化剂)

注:反应条件H2/CO=2.0,P=2.0MPa。

(2)操作压力的影响

F-T合成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故增大压力有利于合成气向烃类的转化,不同的催化剂和目的产物对系统的压力要求也不一样。沉淀铁和熔铁催化剂在常压下几乎没有活性,需要在中压下反应才能进行。而钴催化剂在常压时就有足够的活性,压力增加,烃类产物产率下降,重质烃类明显增加。

(3)原料气空速

提高空速意味着装置生产能力或处理量的增加,但会导致转化率的下降。随空速增加,烃产率明显下降,固体石蜡减少,液态烃比例增加,低级烃中烯烃比例也会增加。

(4)原料气中H2/CO比

对生成烃类和水的反应,H2/CO的化学计量比为2,而对于生成烃类和CO2的反应,这一比例为1/2。不同的催化剂发生的机理不同,对H2/CO的比例要求也不同,总的来说,H2/CO增加,CO转化率增加而H2转化率下降,总转化率下降,而CH4产率增加。

1.3.4 F-T合成催化剂

F-T合成只有在合适的催化剂作用下才能实现。它对反应速率、产品分布、油收率、原料气、转化率、工艺条件以及对原料气等均有直接或是决定性的影响。总的来说,F-T工业合成催化剂有铁剂和钴剂两大类。

F-T合成催化剂为多组分体系,包括主金属、载体或结构助剂以及其他各种助剂和添加物。其性能取决于制备用前驱体、制备条件、活化条件、分散度及粒度等因素,其中所添加的各种助剂对调变催化剂性能有重要作用。

(1)主金属的种类与作用

F-T催化剂合成的主金属主要为过渡金属,其中Fe、Co、Ni、Ru等的催化反应活性较高,但对硫敏感,易中毒,Mo、W等催化反应活性不高,但具有耐硫性。目前用于工业合成中的催化剂主要是铁系和钴系。

根据F-T合成机理,合成催化剂应同时具备加氢和聚合的功能。Co、Ni、Fe等过渡金属原子的d轨道有空位,因而有接受电子的能力,能与氢原子以及CO中的碳原子形成较强的吸附键,促使H2和CO的活化。

(2)催化剂助剂

催化剂助剂可分为结构助剂和电子助剂两大类。结构助剂对催化剂的结构,特别是对活性表面的形成产生稳定影响,它可促进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形成,防止熔融和再结晶,增加其稳定性,如ThO2、MgO、ZnO、Al2O3、Cr2O3和TiO2等是较典型的结构助剂。电子助剂能加强催化剂与反应物间的相互作用,碱金属氧化物是F-T合成不可缺少的电子型助剂,它们能使反应物的化学吸附增加,使合成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加。

(3)载体的作用

使用载体的目的在于分散活性组分,防止熔结和再结晶,提高催化剂表面积,提高机械强度,其作用与结构助剂相似。典型的载体是Al2O3和SiO2,有时也用炭。SiO2的含量与烯烃和带支链的烃类之间有线性关系。另一类是对活性金属具有强的相互作用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