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烦“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让人抓狂的青少年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的大儿子长得很帅气。一天,他去朋友家玩。但我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回来时,他那一头红褐色的漂亮头发愣是被染成了黑色。我内心一阵慌乱,却什么也没说。

“我还想做挑染,弄几缕红色的头发。”他若无其事地说。

这下我彻底无语了。眼前的这个愣头青真是我的孩子吗?那一年,安德鲁15岁,在马萨诸塞州一所私立高中读十年级。虽然我试图理解他的各种奇怪行为,但安德鲁这一年来的变化实在太大,我都有点不认识他了。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在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从事神经学研究,同时在波士顿儿童医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开展临床治疗。我离婚了,一个人拉扯两个十来岁大的儿子。工作让我无法时常陪伴在孩子身边,略感愧疚的我下决心尽力做个好妈妈,毕竟我一直在研究大脑发育,孩子的头脑和我的专业息息相关。

我的大儿子原来挺乖巧、挺让人省心的,但他现在决意改变自己,成了一个让我有些看不懂的孩子。我猜不透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安德鲁原本在一所校风很传统的中学读初中,那里的学生着装比较正式。他现在就读的高中在各方面都非常前卫,学生的穿着打扮很另类。安德鲁最好的朋友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了蓝色,还搞了一个冲天炮发型——该校校风由此可见一斑。这是我必须直面的问题。

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我知道,这时候对他发火只会让他心生抵触,这对谁都没有好处。至少他还愿意告诉我他想干什么。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介入的好机会,于是抓住了它。

“与其让廉价的染发剂损伤你的发质,不如让我的发型师帮你做挑染吧,你看怎么样?”我向儿子提出建议,告诉他我愿意为他埋单。安德鲁欣然同意。我的发型师自己就是一个朋克摇滚迷,所以在为安德鲁挑染头发的时候很用心。这次染发的效果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儿子的女友也想把自己的头发染成那个样子。不过,她是自己动手的,效果可想而知。

我儿子的这段成长经历并不平坦。现在回想起来,我才意识到,它颠覆了我对儿子的许多固有认识。(我没看错吧,他屋里好像有一坨看起来像堆肥的东西,难道这是他换下来的脏衣服?)安德鲁似乎被困在一个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发展阶段。虽然他依然很难控制自己多变的情绪和冲动的行为,但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他都更像大人,而非孩子了。他不停地寻找自我,尝试不同的穿衣风格和发型便是该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是一个以神经学研究为专业的母亲,自以为对孩子头脑里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显然,我错了。我连孩子的头发会变成什么样都无法预测!所以,作为母亲和科学家,我下决心找出这些谜题的答案。我不得不这么做。

那时候,我工作中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婴儿的大脑。我还掌管着一个实验室,其研究课题主要是癫痫和大脑发育。此外,我还在做转化神经科学研究,希望能把基础研究成果尽速转化成可以用来医治脑疾病的临床疗法。突然间,我发现了新的研究对象,那就是我的两个儿子。我的小儿子威尔只比安德鲁小两岁,不知道他再长几岁又会出什么状况。我觉得自己准备得很不充分。安德鲁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变得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我知道,他骨子里还是那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所以,我更需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让人省心的青少年看起来就像外星人一样。为了摸清他们的底细,我一头扎进相关研究文献中,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我和孩子们平稳度过这段不平静的发育期,能让孩子们更顺利地长大成人。

有关青少年的脑科学研究是近十年才慢慢受到重视的。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以往主要研究人生的两端:一头自然是婴幼儿,一些有关婴幼儿大脑发育的课题,如学习障碍和早期环境丰富化,吸引了大量研究资金投入其中;另一头则是老人,像阿尔茨海默病这类老年神经疾病也是研究热门。仅仅数年前,科学家在青少年脑科学研究上投入的财力和人力还比较少,研究成果自然也不多。我们曾错误地认为,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其大脑发育就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所以,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智力发育的赛跑中抢先出发。他们买了许多像《小小爱因斯坦》(Baby Einstein)和《小小莫扎特发现套装》(Baby Mozart Discovery Kits)这样的智力开发工具,给孩子开小灶。至于青少年的头脑,大多数人则认为,它应该和成人的头脑很相似,只是还差点火候。

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而且大错特错。关于青少年的大脑和行为,社会上还流传着很多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他们之所以冲动和情绪化,是因为大量激素在其体内涌动;他们之所以叛逆、不听话,是因为这些孩子想把自己变成刺儿头,想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青少年偶尔偷偷喝点酒,哪怕是喝得酩酊大醉也没关系,因为他们的大脑很容易恢复,喝酒不会造成任何永久性损伤。还有不少人觉得,人的智力和才华(以及偏文还是偏理的倾向)在青少年时期就固定下来了,以后永远都不会改变。

这些认识都是错的。青少年的大脑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发育阶段。读完本书后,大家就会发现,在这个阶段,青少年有其独特的不足之处,但也有强于成人的地方,而这些长处恰恰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的。

有关青少年大脑发育的研究刚刚起步。这方面的文献看得越多,我就越是觉得,把成人的神经生物学理论硬套在青少年身上是不可取的。我发现,无论是机能、大脑结构之间的连接性,还是具体能力,成人和青少年的大脑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大多数家长,至少是那些没有神经科学专业背景的家长并不了解这些科学新发现。许多家长、监护人和老师被孩子搞得晕头转向。和我一样,他们被气坏了,并感到困惑、受挫。最需要了解相关科研成果的正是他们。

青春期的故事

我的小儿子威尔16岁时拿到了驾照。他以前很少让我操心,但这很快就成为历史。拿到驾照数周后,威尔开始驾车上学。他有一辆1994年版的道奇无畏,这辆车虽然有些旧,但却很大、很安全。一切看起来似乎还不错。一天早上,他和往常一样,于7点30分开车离家,打算在7点55分前赶到学校上课。7点45分,我刚要出门时,威尔突然打电话说:“妈,我人没事,但车报废了。”谢天谢地,他至少还知道先打个电话给我报平安,但脑海中浮现的车祸景象还是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我马上就到。”挂了电话,我立刻驱车赶往威尔的学校。几辆警车闪着警灯,停在学校门口。到底发生了什么?原来,在把车开进学校前,威尔需要左拐,穿过对向车道的车流。他以为自己能够找到空隙钻过去。谁知一辆外形彪悍的福特F-150皮卡疾驰而来,事故就这样发生了。驾驶这辆皮卡的是一个23岁的建筑工人,他正赶着去上班,才不会像我这种当妈的,急踩刹车,给没规矩的毛头小子让路。幸好,1994年生产的安全气囊在12年后没有失灵。

威尔窘窘地杵在校门口,身边是那辆彻底报废的道奇车。老师和同学不停地从一旁经过。把自己的糗事暴露在全校师生面前一定让威尔感到十分难堪。对他来说,这次事故算得上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在这场路权争夺战中,我的儿子和那个开福特的小伙子都毫发无伤,真是谢天谢地!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我脑中条件反射似地闪现出这个问题。

但我很快就反应过来:天哪,我脑子里怎么又冒出了这个念头。

不过,这次我很快就平静下来。我已经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我知道,和安德鲁以及其他青少年一样,威尔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当然,他已经不是小孩了,但他的大脑还在发育、变化和成长。安德鲁的巨变让我夜不能寐,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青少年头脑的认识。这时我才意识到,关键问题不是他们的头脑已经拥有哪些机能,而是还缺少哪些机能。

青少年的大脑是个了不起的人体器官。我们稍后就会看到,它能产生巨大的刺激,学习能力也相当惊人。格兰维尔·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是儿童研究运动的发起人。1904年,他在描述青少年的朝气蓬勃时写道:

 

这是人生最好的十年1本书中的参考文献均以数字上标的形式标注。读者可扫描第220页的二维码,下载查阅对应的参考文献列表。——编者注。对于大人实施的各种最佳教育举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反应最快。在这片心灵土壤中,只要是种子,无论好坏,都能深深扎根、繁茂生长,并迅速结出硕果。

 

霍尔乐观地看待青少年时期,认为这是“想象力的诞生地”2。不过他也认识到,这一令人兴奋的发育期同样充满着各种危险,如冲动、冒险、情绪大幅波动、缺乏远见以及缺少判断力。但霍尔无法预见到,在今天的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环境中,青少年能够接触到的危险急剧增加。我耳闻过许多青少年的疯狂举动,这些故事来自我的朋友、同事,以及来听我讲座的家长和年轻人。让我挑几个给大家讲一讲:一个女孩偷偷开着父亲的摩托车出去兜风,结果一头撞在路边围栏上;一些孩子玩时髦的“仆街”游戏,他们面部朝下,将身体两端架在一些危险的地方,如阳台栏杆上,并尽力挺直身体,让自己看起来像一块木板,然后请朋友拍照上传;还有更可怕的,一些孩子请自己的眼睛喝伏特加,他们打开瓶盖,将瓶口对准自己的眼睛,然后仰起脖子,让眼球浸没在浓浓的伏特加里,以此来寻求刺激;更有甚者,为了通过兼职工作的入职体检,一些抽了大麻的孩子竟然喝下稀释的漂白剂,以为这样就能消除尿液中的大麻成分。

环境会对青少年的大脑持续产生生理影响。即便他们长到二十几岁,这种影响都不会结束。所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成长阶段。无论和儿童相比,还是和成人相比,青少年的大脑机能以及大脑对外界的反应模式都有所不同。这与他们经常表现出来的冲动、不理性和执迷不悟大有关系。

我们对青少年的了解并不彻底,这部分归咎于成年人,因为我们给年轻人发出的信号相互矛盾。男孩发育后长出了胡子,女孩发育后胸部渐渐隆起。大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体貌和成人差不多的青少年也应该具备和成人一样的行为能力,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把他们当作成人来对待。二十不到的青年可以参军打仗,可以不经父母同意结婚,在一些地方,他们甚至可以参选。近年来,在美国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艾奥瓦州、密歇根州和俄勒冈州,至少有七位二十不到的孩子被选为小镇的镇长。法律也把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视为成人,特别是在他们因为暴力犯罪遭到指控,并接受成人刑事法庭审判的时候。但也有不少时候,我们依然把青少年当作孩子,至少觉得他们不像成熟的大人那样,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

对青少年该不该承担法律责任,历史上曾有过诸多争议。

扫码下载“湛庐阅读”App,回复“青春期的烦脑”,回顾青少年法庭的发展史。

我们就是这样发出矛盾信号的,对此应该作何解释?我们能不能搞清楚这么做的原因?

过去几年里,我在全美各地举办讲座。听众里既有家长、青少年,也有医生、研究者和心理治疗师。我希望将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大家,让听众明白青少年的头脑具备哪些优势和风险。听过我讲座的许多家长、老师,甚至还有青少年,都希望我能以此为主题写一本书。他们向我提出许多问题,和我分享了许多他们自己的故事,同时也希望了解如何帮助孩子或自己度过这个令人困惑的人生阶段。

我抚养了两个儿子,这段亲身经历让我懂得,青少年并不是什么外星物种,他们只是没有被充分了解。的确,他们既不同于儿童,也不同于成人,但这些差异是由一些重要的生理和神经学原因造成的。本书将告诉大家,青少年的头脑为何既有独特优势,又有不为众人所知的脆弱之处。我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旨在促进青少年头脑发育的使用手册或生存手册。我不仅希望成人能够更好地理解青少年,而且还希望家长能够获得一些可以帮助青少年成长的具体实践建议。这段人生旅程既让人兴奋,又充满风险,青少年很难单枪匹马安全过关,他们需要来自家长、监护人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这样的旅程我已经经历过两次。欣喜、困惑和受挫往往同时袭来。作为家长,我们要打起精神,迎接即将到来的急风暴雨。但大多数情况下,风雨会渐渐平息,家长和孩子将等来雨后的彩虹。其间发生的许多故事也将成为难忘的回忆!

差不多是在十年前,我意识到不能简单地把青少年当成长大了的少儿,不能沿用过去的教育方式来抚养他们。于是,我下决心直面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我记得安德鲁刚进高中时依旧很贪玩,即便考试就在眼前,他还是更关注体育比赛和舞会,把课本和作业晾在一边。身为科学家的我当然知道,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你需要不畏艰难,持之以恒。于是,我捧着一叠纸,走进安德鲁的卧室。我翻开他的课本,把所有章节匆匆过了一遍。我将一张纸对折,在一侧写上他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另一侧写上这个问题的答案。

安德鲁需要的只是一个榜样、一个模板和一个整齐的学习环境。这一举措成了他和我的转折点。安德鲁意识到,为了学习新知,他需要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看书、做作业。他还认识到,趴在床上、把一堆东西摊在一旁不利于学习。为了营造整齐的学习环境,他端坐在书桌前,将卷笔刀和白纸放在面前,聚精会神地看书、做功课。他需要利用一些外部信号来帮助自己规划学习。我拥有成熟的计划能力,但当时的安德鲁还没有。渐渐地,他能够一连学上几个小时。我会时不时地观察他的学习状况。营造整齐且固定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样有助于利用地点来加强学习效果。研究发现,回忆所学知识的最佳方法就是回到进行学习的地方。对安德鲁来说,这个地方就是他卧室里的那张书桌。

我们稍后会看到,青少年非常善于学习,他们的大脑适合掌握新知。所以,学习的方法和地点就变得非常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安心做作业,每个家长应该都能办到。由于孩子回家后的主要任务是做功课,即便没有高学历,家长也能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你可以帮他校对已完成的作业,检查字词的拼写,或是确保桌椅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如果孩子非得改变自己的外表,就算你找不到合适的发型师为他做挑染,至少可以为他买来安全的染发剂。让青少年用这些无害的工具进行尝试,远远好过叛逆的他们因为父母的反对而陷入更为严重的麻烦。请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有益的尝试。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尽量不让这些尝试给他们的人生留下影响深远的副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段时期,挖掘孩子的潜力,并帮助他们克服身上的一些弱点。

在面对青少年的时候,我们不该嘲笑他们,不该动不动就拒绝、否定、批评他们,而是应该进行充分的换位思考。孩子们会碰到很多问题,我们总能找到可以帮助他们的情况:他们会忘带课本回家,会因为匆匆忙忙收拾书本,把重要的笔记弄皱,还会把家庭作业的具体内容搞错。有时候,或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有些混乱,注意力不够集中,忽略了周遭一些事情的重要细节。所以,期望他们完全靠自己规划好时间、高效完成作业,多少有些不切实际。诚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太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但如果你不在他们身边,也不试图理解他们的想法,那么提出建议根本就无从谈起。要知道,孩子们其实也会因为自己的变化无常而感到困惑,他们也搞不清自己脑壳里那个布满褶子的重要器官是怎么运作的。只是孩子们不会把这些困扰告诉大人罢了。青少年很注重自我形象,不希望自己丢脸,而且不具备内省和自我批判的能力。

了解青少年的局限,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大概就是本书的主旨。希望各位在读完本书后,能做到既不被孩子们的行为惹恼,不对其感到困惑,又不会轻易缴械投降。我会尽力帮助大家了解青少年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书中的许多内容会让你感到惊讶,因为很多人以为,青少年应该可以,或至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恼人行为,以为他们故意把自己变成刺儿头,或是故意心不在焉,惹人生气,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其实,这些认识同样是错误的。

虽然各位在阅读本书时会经常感到意外,但我保证,在这段奇妙的探索之旅结束时,你能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各种怪异行为,因为你已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头脑是如何工作的。我尽可能多地在书中插入刊载于真正的学术期刊上的真实数据,公众对这些数据知之甚少。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很尊重数据。所以,在和他们交谈的时候,你要尽力使用真实数据。我还在书里插入了许多能够直观展现数据的图表,并指出如何运用它们来说明青少年的优势和弱点。关于青少年的错误认识实在是太多了,我会对其中的不少看法逐一进行破解,并用全新的研究发现来武装大家。

为了让本书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希望各位能牢记一点:不管孩子们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先不要发火,平复一下心情,从一数到十。我在抚养孩子时恪守这条铁律。这么做的意义不只是通过深呼吸来安抚情绪。让我说得更详细一点。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我曾参加过一些领导力培训课程。有一个主题总是被反复强调,那就是童子军格言“做好准备”。我了解到,美国公司高管准备一次会面所花费的时间平均只有两分钟,用来盘算在会面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的时间很可能比用来安排会面所花费的时间还少。我所说的主要是一对一的会谈。大家很少事先认真思考对话内容,总是拍拍脑瓜就上场。起初,这一统计数据让我感到震惊。身为系主任和实验室负责人,我又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平日里是如何与同事和研究生会谈的。没错,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每次会谈前,我不会花很多时间仔细计划或“预演”。但对一个组织的成功来说,这些更为直接的面对面交流恰恰是至关重要的。同样,你在这些会面中给他人留下的印象也会影响你的职业发展方向。所以,在会谈前进行计划和预演、推测对方可能做出什么反应是极为重要的,短短几分钟时间显然不够。你要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说的要点挨个儿过一遍,并努力猜测对方可能做出的各种反应。在面对青少年子女时也是一样。预测孩子的各种积极和消极反应能帮助你想清楚,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如果你自己也头脑发热,思维混乱,那么无论对方是同事、下属,还是孩子,你的话都会成为耳旁风。

家长也好,老师也罢,对任何一个需要抚养或教育青少年的人来说,阅读本书既能长知识,又能长信心。青少年行为的改变部分取决于家长,你必须制定出符合家庭具体情况和需求的行动计划,并形成相应的行动风格。别忘了,你是成年人,而且如果子女未满18岁,你还将为他们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法庭要求你对孩子,以及你为其提供的成长环境负责。所以,你要主动掌控局势,帮助他们进行理性思考,直到他们的头脑有能力完全接管这项工作。人脑最重要的部分位于额头正后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额叶,我们用这一部分来权衡行为的后果,判断各种情况,进行决策。但这恰恰是人脑发育最迟缓的一部分。所以,在青少年的相关大脑结构发育成熟、各结构之间充分连接之前,你需要充当他们的额叶。

但我认为,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持之以恒,保持参与力度。我很爱我的两个儿子。当他们成为青少年时,身为母亲的我不可能再用教育小孩子的方式,规定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他们人高马大,我已经无法抱起他们,把他们放到该去的地方。作为家长,我们很难再用强力来限制青少年的行动,最佳选择是提出有用的建议,给出合理的解释,并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你非要问,我的儿子让我懂得了什么,我的回答是:无论他们看起来有多么心不在焉,多么混乱,无论他们多少次忘记把作业带回家,孩子们总是在看我会怎么做,总是在观察他们的母亲以及周围的成人。我们回头再详细讨论这个话题。此时此刻,我只想告诉大家,我现在过得很好,我的孩子们也顺利度过了青春期:安德鲁于2011年5月完成了卫斯理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的量子力学本硕连读课程,现在正在攻读医学和哲学博士学位;威尔于201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现在纽约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工作。没错,我和孩子们闯关成功,而且还收获了一大堆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