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论性善

善既可以理解为造福人类,也可以理解成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谓的“仁义”,或者是指“人道精神”,但是这两种的表达仁慈的意义还不是那么深刻。

善是一种习惯了的性情,而性善则为性格之倾向。仁慈和善良,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质中最为伟大的一种,最具神性的一种。如果人们不具有这样的品格,人类就只不过是一个忙碌而有害、可怜而又可悲的家伙,比一只寄生虫也好不到哪儿去。行善符合神性的仁慈的精神,它可能会弄错对象,但是却永远都不会过分。

过分要求的权势欲曾经使得天使撒旦堕落成魔鬼[57],过分的追求食欲也曾经让人类的祖先失去乐园[58],只有善良仁慈的德行,无论对于神还是人,都永远不会因为过分而成为危险的隐患。

向善的倾向在人性的深处烙印。向善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这种仁爱之心如果不施于人,也会施之于其他动物身上。就像我们在土耳其人那里看到的一样,他们作为一个野蛮的民族[59],但是对狗和鸟这一类的动物很仁慈。根据伯斯贝斯[60]的记述,在君士坦丁堡就因为虐待了一只鸟,一个欧洲的女人险些被当地的人们用乱石砸死。

确实,人性中这种善良的特质,有的时候也会犯错。所以意大利有句很不礼貌的讽刺话:“一个人会因为过分善良而成了废物。”在意大利有一位博士马基雅弗利,他是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还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的政论家,他曾经著有《君主论》等,他用足够的自信写下了这样浅显易懂的话:“基督教的教义让人们成了软弱的羔羊,也成了残忍和不公的牺牲品。”他这样说的缘由,可以说是因为基督教比任何其他法律、宗教或学说都更强调人性的善良仁慈了。为了避免由于过于善良而遭到的耻辱和危险,我们需要意识到在善良这种习性下潜在的巨大隐患。与人为善,但是不要被有些人的假面具和伎俩所蒙骗。善良变成了可笑的轻信和懦弱,使老实人因为自己的好心而上当受骗。我们就绝对不能把一颗宝石赠与《伊索寓言》中的那只公鸡——因为那颗大麦粒已经能够让它觉得满足幸福了[61]。

万能的上帝曾经这样教导过我们:“天主普照阳光,既给好人,同时也给坏人;普施雨露,为善良的人,也为了邪恶的人。但上帝绝不能将财富、荣誉和才能像阳光雨露一样普照普施,人人均等分配。”福利应该属于所有的人,而特殊的利益就必须要有所选择。另外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做好事的同时不要先伤及自己。神灵的启示是:要像别人爱你那样去爱别人——“去卖光你所有的财产,赠给有的人,然后跟着我走向天堂”[62],但是除非你已经决定想要追随神的脚步,否则还是不要卖光你的所有财产;除非你已经听到了神的指引,否则不要作出这么多的善行去换来非常少的结果。不然,你就好像用自身细微的泉水去灌溉填补干涸的大河一样徒劳无功。

所以人的内心固然需要善良,但是行善却应该在正确的理性指导下。人性中有着天然向善的倾向,当然也会有另外一面——向恶的倾向。所以,人性中也有狠毒的一面,狠毒的天性是不会使人行善的。那种鲁莽、暴躁、固执的性情和脾气还不算是人性中最坏的一个方面。

最恶的天性应该是嫉妒甚至给他人造成危害。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专门落井下石,甚至专门给别人制造灾祸以谋求生存——他们简直还不如《圣经》里那条因为舔拉扎勒斯的恶疮为生计的恶狗,更像那种至今还在不停飞着的吸吮腐烂东西的昆虫。这种“惹人厌恶的人”和雅典的泰门正是相反的一种类型[63]——虽然他们的花园里并没有一棵能供其他人上吊的树,但他的所作所为却与让人上吊没有两样。这种情况正是人性中的大恶。也许这样的人在政治中可能是一块最为适合的材料,但是他们就好像弯曲的木头,虽然可以造船,但是却不能做建房的栋梁。船是一定要在海里沉浮颠簸的,而那些房屋却是必须要坚定稳固的。

善良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当然,它也有各种各样的标志。不过如果说一个人温和高尚,对陌生人也能彬彬有礼,那么这证明他也可以成为一个“世界的公民”——因为他的心中并没有国界,他可以和五湖四海大洲大洋相通联系。如果他可以同情其他人的痛苦与不幸,那他的心灵必定美好得像那高尚的杜仲,那种即使自己受伤也要流出香液为其他人治疗伤痛的名贵树木。如果说他很容易就去原谅宽恕别人的侮辱和冒犯,那就证明他的心灵也能够超越于一切伤害之上,所以他可能从此就不易被伤害。如果他感激别人对他的细小帮助,那就说明他更加重视人的心灵而不是没有价值的钱财。最后,最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能像《圣经》中的圣保罗那样十分完美,为了拯救兄弟同胞甚至宁愿遭受神的诅咒——乃至不怕被逐出天国[64],那么他就必定具有非凡的品行,进而与神耶稣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