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我看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第四届评选结果于1998年初出台了。到此为止,它已走过了16年(1982年——1997年)的历程,其获奖作品则涵盖18年(1977年——1994年)。这应该是它的“童年期”。
茅盾文学奖被人们普遍看作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甚或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最高奖。然而随着评选历史的延伸,这个“最高”被越来越多地投上了难以抹去的怀疑的目光。人们对它曾有过的热情、信赖和企盼仿佛也越来越淡薄了,尤其是后两届评选结果出台以后。
任何一种文学奖项都被看作是对其历史发展的肯定和引导,而到了现当代,长篇小说又往往被认定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的评奖更具有这样的性质。从这一角度观察,茅盾文学奖的偏颇则更突出。
我们且从科学性和权威性进行讨论。
我认为,所谓评奖的科学性首先是评选标准的明晰、确凿、崇高、一贯性及其艺术审美的前置性,文学发展的前瞻性;其次是评选程序的规范性。所谓的权威性则体现于评选的各个环节上:评选标准,评委的组成状况,评选的具体操作过程,最终落实在评奖的结果上。科学性是权威性的保证,没有科学性就不会有真正的权威性;权威性是科学性的目标,没有权威性,科学性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了科学性和权威性,任何评奖不过是一文不值的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