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水神”——一个发生在北部湾畔的真实故事
1998年4月的一天,我乘坐海军南海舰队某部的“切诺基”吉普车奔波在广西边境采访。当车子连续转过了108个山路弯道之后,我终于来到位于北部湾畔的钦州龙门岛水库,见到了在半岛上守岛的海军某部专业军士王信臣。
上级一道命令,他当了一名抽水兵
王信臣来自河南太康,身材魁梧、朴实憨厚。他告诉记者,龙门岛缺水已有多年历史了,这给守岛部队和岛上七八千居民吃水带来困难。水,成了龙门岛的一件大事。岛上虽然有几口水井,但因这里出奇的干旱,也早已干涸。
20多年前,靠人工修了这座环山而建的水库,至今仍是岛上用水的重要来源。水库离龙门镇居民区有十几里路,抽水站建在水库一角,几乎与世隔绝,成为一座孤岛。最初建站时,这里有一个供水班,几名从艇上抽来的水兵,在这里负责供水。
1987年随着老兵复退,改为两名职工看管,后因生活条件艰苦,不堪忍受寂寞,只待了几个月就打道回府,说什么也不干了。此时,淡水成了维系全岛军民生命的救命水。没有淡水,舰艇机械不能正常运转;没有淡水,岛上军民生活难以维持,怎么办?
王信臣在机房里操纵着锈迹斑斑的机器,为岛上军民送水,日复一日。
1988年6月,上级一道命令,把正在某护卫艇当机电班长的王信臣调到这里当抽水兵。从此,王信臣就担当起为全岛军民供水的重任,成了与干旱作对、为全岛供水的“水神”。刚到抽水站时的王信臣二十岁出头,血气方刚。
如今已是三十三岁的王信臣,向记者回忆当年刚来时的情景:整个院落杂草丛生,比人还高;大铁门锈迹斑斑,几间破旧的房子充当机房和宿舍;几台旧发电机、抽水机瘫在地上。整个抽水站就像一座被人遗弃的破庙,荒凉破旧,令人心颤。“一想到我要在这里干下去,心里还真有点发凉。”王信臣实话实说。
王信臣凭着一股韧劲,在两位工人师傅的帮助下,连夜将破旧的机器修好。山林中水库里的蚊虫在他身上玩命地吸血,他也全然不顾,一直干到凌晨3时,发电机终于发出欢快的轰鸣声,满身油污的王信臣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欢呼起来。也就从这个夜晚开始,他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这连他自己当时也没想到。
孤独、寂寞,是他要战胜的主要敌人
王信臣的每日生活,既平常又单调。开始几年,陪伴他的只有飞来飞去的蚊子和那数不清的毒蛇。他说,刚来的时候,不管干什么,手里都要拿着一根棍子,为的是打蛇,保护自己,这里的蛇确实太多,有时等他抽完水回来,发现床上、饭桌上、冰箱上都是蛇。
后来,妻子带着儿子上岛,为了让她们不被蛇咬,王信臣就在家门口架起了一个艇上用过的探照灯,等到晚上把它打开,把家门口通向院子大门的小路照得通明。后来,王信臣又养了两条狗,为母子二人壮胆。
王信臣驾着舢板归来,妻子陈敬华就像一名带缆的水兵,帮助自己的丈夫靠岸。
孤独、寂寞是他要战胜的主要敌人。他总是守在机器旁,听着柴油机那有节奏的隆隆声,想着全岛军民喝着他送去的甜水,想着战友们驾驶舰艇去北部湾海上巡逻,他心里感到是那样的踏实和满足。有多少个夜晚,他默默地思念远方的亲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王信臣熟悉这里的一切,数千个日日夜夜,十三载春秋,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奉献在这里。他说,从院子的大门口到宿舍门整走50步,从宿舍到机房的台阶是52个,他闭着眼都不会走错。在发电机房,王信臣抚摸着用了近20年的船用发电机,动情地说:“我已经听惯了发电机的轰鸣声,一天听不到机器声就难受,睡不着、吃不下饭。一次,因特殊情况三天没有拉上机油,院里静悄悄的,我就像得了一场病。”
孤岛新家,日子过得很充实
1992年春天,部队领导出于多方面考虑,破例将王信臣的妻子陈敬华招为临时工,协助他看护水库,每月工资不到一百元。
儿子王凯放学回来高兴地告诉爹妈,期末考试数学、语文得了双百分。
王信臣自学无线电知识,现在已能修理一些常用的家用电器了。
这无疑对王信臣是个好消息。在陈敬华的想象中,龙门岛地处北部湾畔,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没想到等她千里迢迢到这一看,失望得差点没有晕过去。
出于对丈夫的爱,陈敬华终于在岛上住了下来,并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兵”,一个忠于职守、辛勤劳作的水库卫士。夫妻二人每天定时向岛上供水1000吨,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从不间断。他们互敬互爱,一边守护着水库,一边照料着孩子,还养了羊,喂了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他们的儿子王凯今年已经8岁了,他是被父母从河南太康老家带上岛的,已在岛上生活了6年。小王凯的儿童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长大的。他完全不同于城里的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小伙伴陪他玩,没有看不完的动画片和各式各样的玩具,反而变得一见生人就躲,性格显得很孤僻,不爱说笑。
然而,记者发现王凯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下午采访时正碰上他放学回来,他高兴地告诉爹妈,期末考试数学、语文得了双百分。今年正读小学二年级的王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已在班里连任两年班长。由于和岛上孩子在一起学习,王凯已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放学回到家里,他就和父母讲家乡话——河南话。转眼间,小王凯熟练地拿出书本,在家门口的水泥台上写起作业来。
自从小王凯上岛以后,王信臣夫妇经常背着孩子,在布满荆棘的山道上巡查库区。山路弯弯,一趟下来,就是三个多小时,几度春秋,几千个日日夜夜,累计下来已经走了几万里。
一只小舢板,成了王信臣在几百亩库区里巡视的水上交通工具。每当下暴雨和海水涨潮,他都要划着舢板去查看与北部湾一墙之隔的堤坝是否有海水渗漏。这只小舢板没有螺旋桨、没有舵,方向和动力全凭王信臣手中的一根长竹竿。每当他从水上归来时,妻子陈敬华就像一名带缆的水兵,帮助自己的丈夫靠岸。
在王信臣陈设简单的屋子里,一台正在修理的电视机摆在桌子上。他说业余时间自学无线电知识,现在已能修理一些常用的家用电器了。房子的墙壁上贴满了旧报纸,他解释说这些报纸都是从岛上的修船所找来的,看完后舍不得扔。墙上还挂满了各种立功喜报。
在靠窗的桌子上,一本崭新的荣誉证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王信臣刚刚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评为“英雄模范人物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并作为海军优秀代表赴南宁参加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庆典活动,同时获得荣誉勋章一枚。
王信臣入伍13年来,先后十次被评为先进军人和优秀士兵、优秀“南海卫士标兵”“优秀党员”,两次荣立三等功,1995年被海军评为“百优青年”。在这个偏僻的孤岛上,王信臣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按照军人服役条令,王信臣已服役期满。当记者问他今后作何打算时,只见他认真地说:“我刚向上级交了报告,要求继续留队服役,如果上级批准的话,我愿在这里干一辈子。”
从王信臣那纯朴的脸上,我看得出他说的是心里话,这段平凡而又奇特的孤岛情缘,已令王信臣难舍难分。
王信臣的苦衷
1999年6月,记者收到了王信臣从广西钦州龙门岛寄来的一封信。在他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一个幸福之家被病魔笼罩后的焦虑:他9岁的儿子王凯得了脑积水。
1998年10月的一天,王信臣发现儿子在班上数一数二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到中等水平,一问才知儿子学习时间一长就头疼。开始,王信臣以为孩子小,贪玩,就想方设法督促他学习,春节前期末考试儿子的成绩有所上升。可是后来发现王凯有几次头疼得直哭,眼看着新学期又要开始了,王信臣和妻子决定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两个多小时、40多公里颠簸的山路,小王凯一路上呕吐不已。到县城做CT检查,果然查出了病情:右后脑蛛网膜囊肿,需要马上做手术取出囊肿。小孩子得了这样的病,王信臣一家三口禁不住抱头痛哭。
王信臣随即向单位领导反映情况,经组织同意后准备到部队医院治疗。匆匆忙忙赶了七八百里路,一到医院,却因为部队医院医疗设备有限未果。
后来,王信臣带着孩子自费住进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核磁共振确诊为蛛网膜囊肿,即脑积水。
王信臣在医院里了解到:一个25岁的男青年动手术3年花了10多万元,至今还躺在病床上;一个在18岁时动手术的中年人,还像手术前一样矮小。
难道曾经活蹦乱跳的小王凯也会像他们一样?王信臣决定带孩子到外地去看病。可对于常年待在孤岛上的王信臣来说,他不知道从何处找到能为王凯成功手术的医院。无奈之下,住了10多天医院后,王信臣又带着孩子回到了岛上。
现在,小王凯每天都承受着病魔的折磨,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王信臣的妻子每天以泪洗面,默默祈祷儿子能够得到医治。
10个春秋守孤岛,王信臣习惯了为守岛部队和全岛居民服务,很少去要求什么。可现在,他的心里有了一种渴望。每当工作之余,他在水库边给外界打电话,希望能找到最好的脑神经外科医院,救一救小王凯。
水库离龙门镇居民区有十几里,抽水站则建在水库一角,几乎与世隔绝,是一座孤岛。组织上考虑到王信臣的情况,同意他安装了一部电话,以便能够与外界沟通联系。
眼看着儿子病情日渐加重,王信臣的心里说不出有多么焦急。可是在没有找到能够为小王凯成功施行手术的医院之前,王信臣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离开抽水站,因为水库太需要他了。
在信的末尾,王信臣表示:“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给儿子联系医院治病。工作应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事公事再小在我心里也是大事。有国才有家。我一定按照上级要求,当好普通一兵。”
普通又不平凡的一兵!他的话语和行动不禁让我肃然起敬。我期待有更多的人伸出友爱之手,为拯救小王凯,为这孤岛人家助一臂之力。
王信臣的喜悦
新千年春节前夕,我接到王信臣寄自广西龙门岛的来信,打开一看,是一封写给《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感谢信。信中朴实无华的语言,充满了一名海军战士对《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领导、编辑真诚的感激之情。
1999年7月中旬,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王信臣的苦衷》,见报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不久,北京某药品公司对王信臣的不幸深表同情,有意资助。两天后,该药品公司的高经理果然来了电话,希望我转告王信臣,让他把小王凯的CT片子寄来,供他们公司的专家们研究后确定治疗方案。
8月上旬,高经理冒着酷暑把两大盒价值7000多元的药交给我,让我转寄给远在广西北部湾孤岛上的王信臣。小王凯服用后头不疼了,饭量大增,体重增加,学习成绩稳步回升。
11月,高经理又专程请王凯母子进京复查。经解放军304医院和空军总院专家复查证明,王凯所患的是脑囊肿,属良性脑瘤,没有开刀手术的必要。
王信臣在信中说,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把我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沟沟里士兵的儿子,介绍给了世界人民和全国人民,让世上的好心人替我分忧,使我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解除了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