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送国旗——朝连岛上“国庆一日”纪实
8时整,隆重而庄严的国旗升旗仪式开始了,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缓慢升起之时,官兵们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向国旗敬礼。他们中间,有在海岛上连续工作十几年的“老海岛”;有刚刚上岛18天的新战士;还有即将退伍下岛的老兵。他们双目注视着国旗,在心中真诚地祝福共和国的生日,此情此景,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两台相机轮换使用,快门频频作响,记录下了这一庄严时刻。
1994年9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上午10时,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3家中央新闻单位联合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宣布: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这一天,将组织一支由200名专职摄影记者组成的摄影队伍,采访拍摄我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地区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与各族各界人民群众、解放军官兵勤劳生产、努力工作、守卫边防、愉快生活的真情实况;把新中国成立4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15年来,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和日益提高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浓缩于10月1日一天的活动内容之中。我作为新华社军事摄影记者,有幸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从这一时刻起,我就在心中默默确定了自己的选题:朝连岛。
朝连岛,我心中的岛
朝连岛,位于祖国黄海东部,距大陆31海里(约57公里),面积0.263平方公里。别看它面积小,我国黄海海域的12海里领海线,就是以它为基点来划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像一颗钢钉,牢牢地钉在海防线上。因此,守岛官兵被人们誉为“国门卫士”“祖国的眼睛”。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
记得1988年春节,我曾同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大学生们一起上过朝连岛,恶劣的海况使得大部分学生晕船、呕吐……
登上朝连岛后,这个由两个“山头”连接起来的小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满目荒凉:岛上除了石头就是野草,几乎没有几棵树。遇上风浪,补给船无法靠岸时,岛上官兵就面临着断水断菜,用馒头蘸酱油度日是常有的事。然而,在这黄海前哨的孤岛上,官兵们却一批批从祖国内地而来,加入这一光荣的群体,他们以苦为乐,守岛建岛,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着自己的人生。正是这些平凡而感人的事,亲切而纯朴的守岛官兵,令这些从北京来的大学生们大为感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也在我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从那时起,朝连岛一直令我魂牵梦绕。
10月5日,我已经在朝连岛上被困了6天,基地派来的护卫艇终于来接我了。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重托
为搞好这次采访,我做了充分的思想和器材准备,并备足了“弹药”——几种不同型号和感光度的胶卷。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得知我要去海防前哨的小岛上采访的消息后,为了表达他们对守岛官兵的敬意,特意委托我将一面在天安门广场升过的国旗带到岛上去,并在这面国旗上写下了全队官兵的心声:“向守卫在海防前哨的战友们致敬!1994年9月27日。”我非常珍惜地将这面长5米、宽3.3米的五星红旗叠好,放在旅行箱里,它将随我日夜兼程、乘风踏浪去边防。
再上朝连岛
我29日抵达青岛,30日上午9时,搭乘海军3314护卫艇驶离某军港,乘风破浪向朝连岛疾行。护卫艇以18节/时的航速,穿波犁浪,一个半小时便驶抵朝连岛。远远望去,岛上水兵们站在北码头高处向我们挥动着水兵帽。西北风掀起的浪花一个接一个地涌上北码头。艇长下令打左舵。小艇围着小岛画半个圆,驶向南码头。这个避风港内已停泊着十几艘渔船,其中的两艘为我们让出一条航道,使我们得以顺利靠上码头。当我们登上这座孤岛时,受到了岛上官兵的列队欢迎。
我们沿着石头铺成的山路拾阶而上。朝连岛观通站第15任站长赵书海告诉记者,由于该岛地处海防前沿,警戒雷达必须全天24小时开机,不间断地监视海上出现的目标。岛上生活虽然艰苦,上级首长总是把官兵们的甘苦挂在心上,常来岛上看望,想方设法改善岛上的生活条件。官兵们也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都能安心在海岛工作。
国庆节一大早,水兵们登上小岛的最高处,挥动着水兵帽迎接日出。
岛上官兵在海边弹起乐器,在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庆祝祖国生日。
孤岛上的“国庆一日”
国庆前一天的下午6时整,朝连岛官兵遵照上级指令,进入二级战备状态,各战位都加强了值班人员和技术力量。官兵们将在自己的哨位上与祖国人民一起迎接共和国生日的到来。
当时针指向10月1日零点时刻,我的两台相机开始工作,将这天发生在朝连岛上的真实事件一一记录着,雷达值班室里,雷达班长刘忠仁、雷达兵卢小青睁大双眼,紧盯监视屏幕,将海区内发现的目标及时上报。
清晨。全岛官兵以整洁的军容迎来了共和国45岁生日。当火红的太阳从东方的海平面冉冉升起的时候,40余名官兵已集合在小岛的最高处举行升旗仪式。
仪式后,不知是谁提议,咱们和国旗合影!于是,官兵“呼拉”一下围在这面在天安门广场高高升起过的国旗周围,争相用手抚摸着它。我从取景框中发现:站在前排的水兵把手伸到背后,让手能够摸着国旗的一边,仿佛是在让自己的心跳与祖国母亲的心跳同步。此时,官兵们挥臂同声高呼:“祖国万岁!”我连连按动快门,含泪拍下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心里的话儿捎给国旗护卫队的战友,并在这面国旗上庄重地写下了“同为祖国站岗,共为国旗增辉,向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学习!”,还纷纷在国旗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观通站第13任指导员王友增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今天的这个国庆节过得非常难忘,给官兵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坚定了我们爱岛守岛的信念,更加重了我们国门卫士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最终将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让祖国人民放心。
编者按
我很快将岛上的国庆一日写成题为《国门连着天安门》的新闻特写,隔着茫茫大海,几经周折,朝着北京方向一字一句向总社发稿。新华社将这篇稿子发出后,被不少报纸采用。
海上历险3小时
10月2日起,从我国北方刮来的强冷空气使黄海海区狂风大作,朝连岛上的气温骤降,因回京发稿心切,我在岛上直接同基地首长通了话,希望能尽快安排我下岛。10月5日上午,支队作战值班室来报:中午12时离码头。
返航途中,茫茫黄海,恶浪滔天。狂风卷着涌浪从左侧向护卫艇袭来,船体发生剧烈摇晃,险象环生,137吨重的护卫艇就像一块木板随着涌浪抛上落下,最大摇摆在35度以上,有时眼看着就要倾翻,情形十分危险。艇长告诉我,现在海上风浪已增大到7~8级,已经超过这艘艇的设计抗风能力。
返航途中海上风浪加大,护卫艇摇摆达到35度,很多人都晕船了。
我站在护卫艇的甲板指挥台上,一个大浪打来,海水从艇艏漫过指挥台冲向甲板,将我浇成了落汤鸡,身上的迷彩服和摄影背心全都打湿了。我用双手牢牢抓住舷边栏杆,身体朝着涌浪的相反方向运动,力图保持平衡,当船体晃到最大倾斜程度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悬空在海面上,如果不死死抓紧,就会掉进海里。万一我落水了,最重要的是保护照相机,不能让拍摄好的胶卷进水或被冲走,我的脑海里不断闪过这个想法。我下意识地四处搜寻,看是否能找到救生圈、木板之类的漂浮物,可是我没有发现。
如此恶劣的情况,而我这平时乘千吨级军舰出海都要晕船的人,此时竟毫无晕船的感觉。面对狂风恶浪,艇上全体官兵毫不畏惧,齐心协力,与死神展开搏斗。官兵们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精神,给我浑身增添了勇气。
夕阳渐渐西下,很快映红了海面。我曾经拍摄过无数次海上落日,但今天的落日却失去了往日那诱人的魅力,在汹涌的恶浪映衬中,反而令人恐惧!
当我们的护卫艇在海上艰难地航行3个多小时后停靠在青岛某军港码头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依次握着艇上官兵的手向他们致谢、道别。从此,我与护卫艇全体官兵结下生死之交,这种友谊连同这惊心动魄的海上3小时,让我今生难忘。
注:1994年12月8日,“中华一日”全国大型摄影活动评选揭晓,作者的两幅摄自朝连岛上的摄影作品获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