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疾病居家康复指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如何预防妇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属于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妇科恶性肿瘤及其他妇科疾病手术后发生率为7%~45%,因此妇科手术后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1.病因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管壁损伤,前面两者为主要原因。故术后早期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要尽量避免长期卧床。

2.高危因素

在妇科手术后,年龄超过40岁、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静脉曲张史,或曾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感染、长时间制动等都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如果具有高危因素中的任何一项,需要多锻炼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术后鼓励早期活动:①不能下床进行活动时,家属可以帮助进行肌肉的按摩和肢体活动。2小时翻身1次,自己配合一些四肢运动,如抬腿、膝关节伸直弯曲等。每15~30分钟1次。还可以将双足抬高15°~20°,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腿部静脉血液回流。②术后应早下床活动。

二、排尿障碍

妇科手术对盆腔组织损伤大,术后常出现下尿道和膀胱功能障碍、肛门和直肠功能障碍、外阴和阴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其中以下尿道和膀胱功能障碍最常见,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1.原因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出现排尿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损伤了盆腔神经,术中对膀胱牵拉刺激,术后膀胱及输尿管下段失去支撑,术后短期内膀胱麻痹导致排尿出现问题。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手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是提高妇科手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2.预防

尽管妇科手术后排尿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高达70%~85%),若术后管理得当,排尿功能大多能在9~12个月内恢复。以下是预防排尿障碍的小贴士,要好好注意。

(1)盆底肌锻炼:排尿是靠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详细解剖请参见第一章)共同完成的。术前术后进行规律性、渐进式的盆底肌力训练,锻炼盆底及会阴部肌肉,能增强尿道筋膜及尿道括约肌的力量及弹性,增强逼尿肌与括约肌的协调性,有利于在不排尿时关紧尿道,排尿时轻松排尿。术前3~4天分别取半坐卧位、坐位、站立位进行尿道、阴道、肛门括约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锻炼,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术后3天开始在床上做尿道、阴道、肛门括约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锻炼,先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在做这个运动时我们要注意保持大腿及腹部肌肉放松,每次收缩不少于3秒,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3次,直到恢复自主排尿(详细的盆底肌训练方法请参见第七章)。

(2)呼吸训练:妇科各种手术(包括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进行呼吸训练,有利于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方法:①缓慢用鼻深吸气,使膈肌尽量下沉,使腹部隆起,尽量停顿1~2秒。②开始呼气时口唇缩成吹笛状,气体经缩窄的口唇缓慢尽量呼出。③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术前2天可进行呼吸训练,在手术前期和手术后期每天早、中、晚各进行1次,每次训练时间为30分钟。若腹腔镜手术后存在腹胀情况,呼吸训练也可以使腹胀得到缓解。

(3)留置尿管、间歇排尿:术后保留尿管使膀胱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恢复膀胱逼尿肌的功能,在保留尿管期间,一定要每日清洁、擦洗外阴和尿道口。

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1.病因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其他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发病率约占所有中老年女性疾病的40%,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临床主要表现包括大小便失禁、便秘和盆腔器官脱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障碍是由于盆底解剖异常,进而发生功能障碍,以致发生多种不适症状。因此各种妇科手术操作后造成结缔组织、筋膜、肌肉和韧带等盆底支持结构异常,神经组织损伤,血管营养障碍等均可能影响盆底功能,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妇科手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详细预防和治疗方法参见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