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外来人才
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十九)
秦惠文王赢驷,秦孝公嬴渠梁之子。他诛杀商鞅,以一个血腥和暴力的开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一年,他也才刚刚二十岁出头,和父亲当年即位的年龄相仿。
但与父亲不同的是,赢驷继承的秦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又任人宰割的国家了。父亲和商鞅二十多年的努力,使得秦国的国家制度极为完善,经济水平得到提高。而秦军的战斗力更是高涨,他们军纪严明、装备精良,而且作战凶残(以砍下敌人首级的方式立功),号称“虎狼之师”。无论是什么样的国君上台,只要不是废物,都会抓住这个机会大展拳脚,创造一番宏图伟业的。
更何况,赢驷根本不是废物,而是明君。
年少时的赢驷是个性格暴躁和蛮横的人,但自从违反新法,害得两位师傅被处刑的事件之后,赢驷性格脾气收敛了很多,而且长大之后愈加冷静和低调。在父亲嬴渠梁的严加管教之下,赢驷学会了礼遇他人,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虽然即位之时才二十多岁,还是单身,但赢驷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已经是得心应手。
处死商鞅之后的那段时间,秦国的很多公族和富商都纷纷上书,力陈新法的“弊端”和“祸害”,请求赢驷一定要废除新法,恢复祖宗遗留下来的老规矩。
但是赢驷对这些人是嗤之以鼻,他心里如同明镜一般,知道这些老家伙要么迂腐古板,要么只知道腐败享乐,都是一些没用的东西,哪能听他们的胡说八道。他坚信父亲当年的决策是正确的,秦国现在的强大正是依靠新法的作用,因此绝对不能废除新法。
年轻的赢驷顶住了公族舆论的压力,任凭守旧派怎么哭怎么闹,就算把额头磕破了,他就是无动于衷,坚决延续新法。赢驷还下令,秦国的后代国君永远不许废除新法。
在赢驷的坚持下,废除新法的风波逐渐平息了下来。而商鞅的新法最终成为了秦国铁定法律,一直延续到了秦朝。
稳定了国内的局势之后,赢驷便开始加紧准备下一场的战争,他要完成父亲嬴渠梁没有完成的事业,那就是拿下西河郡。
嬴渠梁在位时,与魏国的战争主要依靠是商鞅来指挥。现在商鞅已死,还有谁能够承担指挥作战的任务呢?
赢驷放眼秦国的国内,觉得秦国国内的人才还不堪使用,尤其像师傅嬴虔那样的老公族,只知道勾心斗角,在变法之争上纠缠不休。秦国仍然需要外来的人才来充实。
于是,赢驷依旧延续父亲嬴渠梁的招贤令和商鞅军功爵制,任人唯贤。一方面他继续开出丰厚的条件招揽外国的人才,只要能为秦国的强大做出贡献,封官拜爵绝不含糊。而且比他父亲更加礼遇人才,只要外国的学士谋臣来求见,不管是不是法家,赢驷一律接见听讲,并赐予衣食。不像父亲那个时候一样,招揽人才还要先经过底下官员的面试。
另一方面,赢驷排斥那些没有功劳和能力的公族,一切按照商鞅的新法来执行。就算血缘再亲近,只要没有功劳,就没有荣耀和官职。
赢驷这样一推行,造成的现象就是一些有真才实学,但又出身寒微的外国人,很容易在秦国一夜暴富,飞黄腾达,还能获得比秦国公族更多的荣耀。这样的国家,哪个人才不向往呢?渐渐地,许多六国的人才纷纷往秦国跑,甚至一些在本国遭到排挤的六国公族也来了。后来的秦国帝王一直延续这个政策,使得秦国始终有用不完的人才,在与六国的争战中占尽了优势。
赢驷招贤之初,因为国家政局的不稳、经济水平不高,前来秦国的人才还不多。赢驷等待并筛选了五年,直到公元前333年,才总算找到了一个令他满意的人才。这个人就是公孙衍。
公孙衍,魏国人。凭他的姓氏可以推测他应该是魏国的公族,他在魏国是担任过一个叫“犀首”的官职(具体职权不详),所以也有人称呼他为“犀首”。
公孙衍精通兵法和外交,可以说是个大将之才。但是这个人有一个弱点,就是内向老实,不善言辞,也不懂得专营取巧。所以,他以公族之身份,过人之智慧,仍旧在魏国的官场混不开,始终得不到提拔。
公孙衍怀才不遇,空有抱负和才能,只能整天愁眉苦脸。当他听说秦国招贤之后,便一气之下辞掉了犀首一职,带着家人来到了咸阳。赢驷接见他之后,觉得此人的才干可比商鞅,值得重用,便把商鞅原来担任过的“大良造”爵位封给了公孙衍。公孙衍一下子成为了秦国的二号人物。
赢驷的阔绰和信任使自己在全天下收获了爱才的名声,也让公孙衍是受宠若惊。公孙衍原本以为,自己本事或许还只能当个将军或参谋什么的,没想到赢驷这么看得起自己,直接就给了他相当于丞相的职权。激动不已的他决心报答赢驷的知遇之恩,他开始发奋努力,帮助赢驷整军备战对付自己的祖国魏国。
而此时的魏国,刚刚从七雄霸主的宝座上跌落了下来。但是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魏国的实力仍然是不容小觑的。还在王位上的魏惠王魏瑩为了摆脱魏国的困境,也学着礼贤下士,厉行节俭。他在新任魏国丞相惠施的建议之下,假意与齐国交好,并和齐威王“徐州相王”,使齐国成为了列强攻击的对象。魏国因而暂时躲过了被列强围攻的危机。
在这段时间里,魏罃积极整顿国政,意图东山再起。为了稳住秦国,魏罃还特意派人到赢驷那里和亲,送了一名魏国宗室的女子给赢驷为妻,并献上了西河郡的阴晋城(今陕西省华阴市)。年轻的赢驷就此成家,这位魏国女子便是赢驷的夫人惠文后,她为赢驷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嬴荡,也就是后来的秦武王。
魏罃如此忍痛割爱,缓兵之计的企图是相当明显的。但赢驷可不想给予魏国太多喘息的时间,他深刻理解了商鞅那句“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的话,秦国不能重蹈当年秦穆公被晋国阻挡的覆辙,要想强大就必须压制挡在它东进路上的魏国,决不能被眼前魏国人的小恩小惠收买。
于是,赢驷在备战完毕之后,于公元前330年悍然撕毁与魏国的和约。他派公孙衍为将,出动十万精锐,对西河郡发起了大举进攻。深谙兵法的公孙衍采用引蛇出洞的战略,先指挥凶悍的秦军绕开秦魏边境防守严密的魏长城,兵锋向北,直扑西河郡北部防守薄弱的雕阴城(今陕西省甘泉县南),做出避实击虚的样子。
指挥黄河以西魏军指挥官是西河郡守龙贾,他手下有八万人马,都是吴起留给魏国最后的军事遗产。这些部队继承了吴起治军的传统,在西河郡戍卫几十年,个个骁勇善战。龙贾得知雕阴被袭,立刻集中部队奔走上百里前去救援。十几年前老是被商鞅率领的秦军钻空子的他,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他发誓这次一定要和秦国人正大光明地大战一场,一雪前耻。
然而他没有想到,秦军这一回不和他玩躲猫猫了。他和他的八万魏军已经掉进了公孙衍的陷阱里。
公孙衍率领的秦军对雕阴城围而不攻,玩的就是以逸待劳、围城打援的计谋。当龙贾的魏军在急行军的路上跑得气喘吁吁的时候,他手下的秦军正安心地吃饭休息,保持充沛的体力和高昂的士气。当公孙衍根据探报,得知龙贾的魏军即将逼近雕阴时,他立刻集和人马对龙贾的部队发动突然袭击。
双方的人马随即在黄土高原上爆发了激战,战场上顿时黄尘飞扬,喊杀声震地。自商鞅变法之后,秦魏两军第一次展开了正面较量。秦军将士在新法的鼓励和惩罚之下,面对骁勇的魏军毫不畏惧。他们以斩获敌人的首级为荣,个个奋勇当先,以一敌十,如同野兽一般杀得龙贾的魏军节节败退。而魏军因为长途行军,身体疲惫,加上遭遇突袭,猝不及防,从头到尾都被秦军压着打。虽然龙贾指挥魏军顽强抵抗,但他们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血战了一天,秦军彻底击破魏军,活捉了龙贾,斩获首级四万五千颗。西河郡的魏军此战大部被歼,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吴起留给魏国最后的遗产至此也荡然无存,魏国再也没有能抵抗秦军的部队了。
败报传到了魏罃那里,让这位已经年过七旬的老魏王急火攻心,气得吐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之后,他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派人前去秦国求和,他知道西河郡最后的土地肯定守不住了,不如全部放弃给秦国,以换取魏国暂时的安宁。
魏国的使者连忙快马轻车来到了咸阳,献上了西河郡的地图,乞求赢驷罢兵休战。赢驷同意了和谈,接受了魏使送来的西河郡地图。没多久,公孙衍的秦军便撤回了咸阳,魏国人则拱手把西河郡让给了秦国。至此,秦国人奋斗了将近九十年,历经六代国君,终于收复了河西的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