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是攒出来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通天之路,也要从脚下开始

自由是规划出来的,简单的工作也要“从长计议”

有个学员在酒店做人力管理工作,现任人事经理,但她其实只想做一份简单的工作,压力不太大,找个爱自己的人,平淡过一生。她问我们个人发展学会的职业辅导师,她应该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继续做人力的工作?

这位学员认为职业规划没那么重要,因为她只想做一份简单的工作而已,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职业规划真的不重要吗?一份工作再怎么稳定,再怎么追求简单,一天也要占据8小时。即使想要工作简单一些,也涉及规划和定位的问题。所以,不趁早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回避系统认知职业的问题,绕上一大圈之后,你终究还是会遇到这个坎。

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每个人的人生战略规划,哪怕你不想工作,这辈子就想休息,你也得考虑怎样规划出轻松惬意且有充足保障的生活。很多人认为,我不工作,所以我就不需要职业规划,这个想法其实是欠妥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往自由的人生从来都是规划出来的。

当然,所谓的自由也有三个维度,包括时间自由、经济自由,还有精神自由。工作的本质是为了创造价值,这是作为社会人,通过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由的必经之路。职业规划师少毅老师主讲的职业精英研修班中提到过,职业的发展分为四个维度:能力提升、物质回报、生活平衡和自我实现。

如果你问我:到底应不应该去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我想这个问题的回答当然是:你应该去做喜欢的工作。可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你找对象,喜欢一个人,也要包容他的缺点,对吧?任何工作中都有你不得不面对的东西,当你还在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时,你不过是在幻想那种感觉。

这位学员在人力工作中,一开始抱有的就是应付心态,所以很难发现工作的价值感,下次就算她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工作久了还是会有各种不满,还是会考虑放弃。平淡稳定、没有烦恼的工作真的存在吗?白岩松出过一本书叫《痛并快乐着》,书中提到,没有疼痛的快乐,你也很难感受到有多快乐。在工作中,你肯定会面临逐渐对工作不感兴趣的问题,所以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感受一下工作里有什么让自己快乐的价值。个人发展学会有个价值观,叫作“意义感”,善于发现每件事情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感,就是发现更多的快乐和可能。所以我也建议这位学员回过头来重新梳理一下对职业的认知,好好思考一下:“人间不值得,什么值得”?

我刚毕业时就想做房地产,但因为我大学学的是编辑出版,所以不得不找专业对口的实习工作。可是,我不想进入在当时环境下略显古板的出版社,所以就去了民营出版公司。

当时的领导看我总惦记着房地产工作,就对我说了一番话,如当头棒喝。他说:“你不要认为自己是真的喜欢房地产行业,我告诉你,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做出价值感,你就会开始喜欢它。”

就算做房地产,一个月卖不出去一套房子,你还会喜欢这份工作吗?所以,工作的本质还是你对价值感的追求。做什么工作没有区别,那不过是一时的喜好,你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起点开始而已,最终都会殊途同归。

这位学员如果把人力工作做到极致,还可以做其他工作,她的技能和能力还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所以,不要纠结一开始要干什么,如果干了6年还在纠结这个问题,那就说明这6年时间真被轻易地荒废了。时间就是金钱,一个人最黄金的时间也就一二十年,职业规划,是一件和时间赛跑的事情。

我辍过学当过民工,从头再来的时候,我每做一件事情,都会确定一个目标。比如我以前卖保险,我就想未来成为一名金牌销售员,我做房地产,就想成为一名房地产大亨,我做图书编辑,就想成为一个知名出版人。我做知识付费做教育培训,就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年轻人成长。

最后,我给了这位学员一个建议:让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做每一件事情都赋予其一个价值感。

感到焦虑和迷茫,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握现在

许多人常常有这种感觉,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只有年龄增长,没有实际长进,看到周围人都比自己优秀,就开始感到焦虑和迷茫。

其实这个问题,根源在于你缺乏目标掌控感,也看不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所以你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目标,养成记录自己成长的好习惯。养成这种好习惯,最简单的开始就是——写周报。

一个好的周报该怎么写呢?首先要把这周的目标用可量化的数字呈现。比如公众号涨了多少粉丝,产品卖到多少份,制作的节目有多少人听到,等等,这个可量化的目标数字是最核心的指标,最能反映你在这份工作中创造了多少价值。

目标不要散,每周为自己定不超过两个核心目标,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指标去写周报。写周报时,主要有四点内容:第一点是目标;第二点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需要采取哪些最关键的步骤;第三点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有哪些问题需要去解决;第四点是上周的目标完成情况及复盘。

我们用这个模板让很多同事写周报,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去培养所有同事的职业性。在讲职业性之前,我先详解下写周报那四个点的逻辑。

首先,目标必须是切实可实现的,你至少能够完成这个目标的80%。所有宏大的目标都需要拆解为周目标去完成。你说自己想一年实现某个宏大目标时,千万不要骗自己,如果你不能够把这个目标倒推到以周为单位去执行,其实这个目标很可能是实现不了的。记住:人们很容易高估自己较短时间之内取得的成就,而低估自己坚持更长时间创造的可能。所以周目标是要可量化可分解的,每一个相对可量化的小目标都是你实现月度目标、季度目标甚至年度目标的根本。

制订周目标时,一定要给自己制订一个较为靠谱的保守目标,尽全力去做,至少要有80%的把握能够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目标,能够让自己的目标越来越准确。当然,如果你认为一个更为理想的目标也有可能完成,那就定两个目标,一个基础目标和一个理想目标。或者一个保底目标和一个期待目标。

保底目标一定要有可能百分之百地完成,最多不超过20%的偏差,哪怕这个目标离别人对你的期待或领导对你的期待相差较远,但这个数字不是用来骗自己的,是给自己看的,这很重要。

除了制定目标之外,你一定要明确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有哪些最关键的动作?有哪些最核心的问题?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上周目标完成得怎么样?每周都做回顾,厘清理想目标和基础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业绩超出预期了,还是没有超出预期?如果没有超出预期,原因是什么?超出了预期,原因又是什么?从这周的工作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周报,但实际上,它是对每个人每周行动和每周工作的梳理、对过去一周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当你能够做到每一周的行动目标都相对靠谱的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靠谱的人,对自己的能力的认知也会越来越清晰。

大家不妨做一个试验,你坚持52周写周报,刚好坚持一年的时间。到第52周你可以回头看第一周的周报,这时,你就能看出目标的区别,看出你设定的目标难度是否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提高。而这其实就意味着你的能力提升和成长,这些周报就是你的成长轨迹。

周报不是给领导看的,最重要的是给你自己看。我也推荐我的很多朋友用这种方式去试一试,我相信,运用这种方法,一年时间,你的工作产能一定会提高很多。

我见过很多茫然的员工,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有的工作岗位确实涉及很多事情,但你也应当通过不断定义自己的核心目标来梳理出主次。从更长的时间跨度中回顾自己,能让你更好地对自我能力做出准确诊断。

六招练就沟通力,正确理解别人又清晰表达自己

沟通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正确理解别人的意思,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寻求共识与问题解决方案的达成。

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很多人却做不到,他们或不会做,或不愿做,或不能做。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纠结于事情本身的对错,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把如何解决问题当作目标。这是一种典型的职场新人思维。

因此,当我们学着将重心从“我”或“人”,转移到“事情”上的时候,就会对利弊产生不同的态度。这才是职场人应有的职场思维。

人在职场,离不开沟通。那么,如何练就自己的职场沟通力呢?

1.让对方而非自己成为谈话的中心。

沟通的核心在于与对方达成共识,站在对方的立场与出发点上思考对方与你存在差异的原因,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和同事沟通时,专注于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不是自己如何回答。

绝大多数人在与人沟通时,都乐于谈论自己,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让沟通无效。因此,我们可以为自己做出如下沟通设定:

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阐述自己的无奈。

所以,一个较为有用的沟通技巧就是谈论对方,而非你自己。

当然,除非对方主动提出,你千万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主动提及他负面的经历。倘若你无意中提到了,就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反应冷淡,表明对方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你就应该换一个话题。

2.坚持原则,守住边界。

虽然以对方为中心,但你也要坚持原则。要先明确以下几点:我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我能接受的底线是什么?如此一来,你才能确保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

沟通过程中,还要注意坚持原则的方式。要知道,我们除了要做对的事,还要考虑如何将事情做对。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原则性不强的人,在做事过程中常会沦为老好人;原则性太强的人,在做事过程中过于在意原则,不会换位思考,总会忽略他人的感受。

比如在一个公司里,一些法务和财务人员总是不招人待见,这大多是因为他们为了坚守原则而忽略了坚守原则的方式,因而给人冷酷死板的感觉,自然招人讨厌。

3.放下表面的立场。

绝大多数人一旦与人沟通,就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一个具象的立场。殊不知,这种表面而具象的立场会令我们变得无法与人沟通。

这是因为,如果你给自己设定了立场,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处在了公正的对立面,由此导致混乱而无法将事情讲清楚。

因此,如果不想陷入立场之争,我们就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沟通不是为了宣泄情绪和表达立场,而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我们要坚持一个基本的沟通原则:尊重事实,尽可能地只说事实,避免为情绪所左右。

当一个人能学会在沟通中尊重事实、就事论事,追求解决问题的目标时,他几乎很难被诱惑、激怒和利用。

4.确保双方真正理解彼此的意思。

半数以上的沟通,都是在没能理解对方意思的情况下的无效沟通。看似在讨论同一件事情,实际上双方表达的意思却是南辕北辙;看似在进行激烈的争论,其实两个人的理解根本不在同一个维度上;各持己见的两人都试图说服对方,到最后才发现他们的意见其实是一致的。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你可以用总结概括或者复述的形式,反复向对方确认,你是否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交流处于双方彼此“理解”的前提之下。

5.寻求共有应答。

什么是完美的沟通?好的沟通是否存在一定的标准?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J·斯腾伯格完美地给出了答案——“共有应答”。

什么是共有应答?

举个例子,一对彼此爱慕的男女在河边散步,女生无意中哼唱起一首歌,男生露出微笑,也跟着哼唱了几句。他们相视而笑,然后接着哼唱,彼此都感到惬意,并意识到对方都很享受这种互动。

这一情景极其形象地描写出了共有应答的状态。即在人与人相处的时候,双方在关系中感到安全、可靠和轻松的状态就是共有应答。它是沟通的终极目标。

好朋友之间为什么可以沟通顺畅融洽?原因就在于双方已经提前设定了共有应答,所以沟通起来极为放松。

人际沟通中,要和对方实现共有应答,就要懂得对方的想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尝试爱上对方所喜欢的东西。

这也就是同理心,即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这个能力非常重要,以至于有些学者认为同理心是最重要的沟通能力。

所以,只有拥有同理心,你们之间才能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共有应答。

6.正确地提出批评和反对意见。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矛盾和冲突往往来自不恰当的批评,即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科学地提意见。那么,如何得体地向同事提意见呢?

最佳方式是三明治法,即采用肯定、建议再肯定的方式。从我本人的使用效果来看,这是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最稳妥的方法。

人们很少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大多数问题都和沟通有关。

相信在未来的职场上,能驾轻就熟、长袖善舞之人,必定是对基本人性和客观世界充满洞见之人。因为他们练就了高超的沟通能力,从而让同事关系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获得工作的正确导向。

不断自我精进,自己和自己争

很多前辈会教我们用平常心看待一切。何为平常心?是遭到周围人误解时,能保持平心静气,不与人争吵,还是被人百般刁难时还隐忍不发?其实都不是。

在现在的职场上,多数人认为的平常心,就是那些混日子的“老油条”信奉的所谓的老庄哲学。在他们看来,平常心即一颗“不争心”,就是人在职场,要学会让自己显得平常一些,要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在遇到委屈的时候要大度。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争强好胜,往往会过得不快乐。

这些“鬼话”千万不要信。相声演员郭德纲曾说:“我挺厌恶那种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的时候他会连累到你!”这话实在是话糙理不糙。

何为“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大度的人”呢?具体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主要指以下三种老油条:

第一种人本身就是利益相关者,唯恐因为你的竞争而触及他们的利益。他们的这种心理,就是心理学上的酸葡萄心理。

第二种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和事佬”。这种人不明事理,压根不清楚你经历了什么,而是出于平息事态的目的,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希望你把情绪放下。

第三种人是那些根本不清楚何为真正的平常心,更不清楚争与不争之间的区别的人。他们之所以主张不争,源于他们不曾见识到人生的精彩。

一个富翁到海滨度假,看见一个垂钓的渔夫。渔夫说:“你累死累活,最后的结果不就是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吗?我什么都不用做就享受着和你相同的待遇,我和你之间,没有区别。”

富翁笑答:“从表面上看,我的确和你没什么不同,不过我现在随时可以租一艘游艇,把那些社会名媛全部邀请过来,开一个party(聚会)。我不想到海边玩了又可以随时飞到塞舌尔群岛或者其他地方去。可你却没得选,只能一直待在海边。这就是咱们之间的区别。”

你看,富翁不仅钱比渔翁多,见识也比渔翁多得多。因此,你要小心并远离那些劝你保持平常心、不去争的老油条。

那么人是不是应该保持平常心呢?

没错,是要保持平常心。不过此平常心不同于彼平常心。聪明人要保持的平常心,就是把在疼痛和压力中获取进步当作平常之事。

一家公司新招了一名新员工。此人看起来“土里土气”,人也比较木讷,不过干活很实在,安排给他的工作他都能很好地完成。于是同事们经常将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活交给他,他也来者不拒。久而久之,众人在背后都说他傻,不懂得为自己争取利益。当然,老板也发现他勤快好用,就让他帮忙做很多事情,他也不介意,甚至经常为了别人的工作加班到深夜。

再后来老板要开分公司,直接提拔了那位新员工。一些老员工们纷纷表示不服,老板给出的答案是:他不怕吃亏,公司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或许有人开始说了:“你看,这个人就是因为保持平常心,不计较得失,不去和同事争利益,所以才得到晋升。我们就是要这样才能获得进步。”

这真是以偏概全。

细细分析,这个员工真的是傻,不懂争取吗?如果你这样想,傻的就是你了。事实上,此人深谙平常心的真正内涵。他清楚自己多做的每一件事情,均在为自己未来的成功铺路,或许短期内会比别人辛苦,不过从长期来看,于自己而言却是一件好事。

这就是聪明人的平常心,也是聪明人的争法。

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界的本质本身就是竞争。猩猩和人类的基因仅差1%,可就是这1%的区别决定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瓦特没有发明蒸汽机,只是改良了蒸汽机,可就是这改良后的蒸汽机对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功不可没。正是这些差之毫厘的事情,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天壤之别。如果我们放松自己,不去争这毫厘之间,我们就永远也无法到达真正想要的状态。

聪明人正是明白这一道理,于是不断自我精进,从来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但是你要和一切人、一切事去争吗?

来看看随便争抢的后果吧:

武昌火车站旁的砍人事件,其根源不过是一个炸酱面馆老板与客人之争,双方争的还是一块钱的差距。最终的结果就是惨烈事件的发生。所以,不必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和一些无知之人相争。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争?

日本的小野二郎被誉为“寿司之神”,他做的寿司声名远扬。为了保证食材的鲜美,这位老人一直到70岁心脏病发作之前,都亲自骑自行车去市场进货;为了使章鱼口感柔软,不像其他饭店里的吃起来似橡胶,在制作过程中,他给章鱼按摩至少40分钟;米饭的温度在等同于人体温度时弹性最好,他就用蒲扇给米饭扇风降温……

小野二郎曾说:“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我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

这句话道出了他获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赢得精彩人生的原因,那就是他那不断超越自己、死磕自己的精神。

这是真正的争。

所以,成功者并非不争,只不过,他们不是和别人争,而是和自己争。

在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路上,有的人锱铢必较,睚眦必报,视所有的同行者为敌人,但凡触及自己的利益,一戳就跳,不争赢誓不罢休,甚至有时不惜伤人伤己。

小野二郎们则不然。他们视对手如自己,以平常心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之中,不断死磕自己,自己与自己争,于竞争中不断进步。他们虽然争的是方寸之间,却在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默默甩开众多对手,最终见到广阔的天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我们应该将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而非他人身上,不必亦步亦趋抑或步步紧逼对手,而是和自己竞争,让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争,以求不断获得进步的动力。

聪明的人,总能在向优秀的前辈学习的同时,勇于争得每一天的进步,用平常心看待疼痛与压力,不断挑战自己的职业边界,最终实现自己人生的精彩。

创业,从做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开始

有个美妆博主工作十分努力,但是收入不高,很多朋友就劝她说:你做这个收入又不高,还那么辛苦,干吗不换一个?或者去找个工作上班呢?朋友也为她提供了较好的工作机会,但是她说自己不去上班是要保持这种创业的状态。淘宝直播上一些女主播一年能做到几十亿收入,她要朝着她们的方向努力,认为自己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坚持了很长时间后,直播仍然没有丝毫起色。直到发小来北京找她,提醒她说:明年经济形势可能不好,你要考虑一下,淘宝直播也许会越来越难做。发小这样说,她才开始审视自己的坚持是否正确。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找到了我交流。

她承认自己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也表示自己非常努力。但我能明显感觉到她的语气已经没那么坚定:“我就是要让自己保持一种创业的状态。我觉得上班一定舒服很多,但我就是要让自己不舒服,而且我相信美妆这个方向一定OK。”

我告诉她:“首先我认同美妆的前景非常广阔,但你的朋友们说得也没错。从经济形势来看,淘宝直播明年可能不会很好。方向对了,你也要看阶段,战略上保持坚定,但战术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经济形势不好,大家就不愿意花钱买太贵的东西,观察消费趋势,你会发现用户越来越讲究高性价比。如果坚持做主播,你可以考虑调整一下定位,也许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比如,你可以尝试在淘宝上为大家提供一些既经济又实用的美妆用品。”

我的回答让她获得了一些宽慰。她说:“好像很对啊,我以前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她认为我的话有道理,恰恰说明她过去只想到“美妆”这个方向有空间,却没有真正考虑过做事的策略,更没有意识到一个职业化的公司锻炼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什么意义。

我想告诉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做职业人就一定比创业更轻松。我对这位朋友说:“如果创业之前,你经历过职业化的工作磨炼,可以让你更好地分清职业边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毫无职业经验的创业者容易把工作和生活关系搅和在一起。如果你有过一些成熟的职业经历,就会把两者平衡得更好。上班过程中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一旦走上创业这条路,就很难有机会去学了。创业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如果你确定了某个方向,从战术角度讲,你需要评估开始的时机是否合适。”

职业生涯还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除了更好地理清人与人之间的边界,还能让我们学会管理,清楚如何确立商业模式,以及公司的价值观和制度流程建设的意义。如果你真要创业,最后仍然要面对这些问题,可你没有任何职业经历,只能是临阵磨枪。

我有个朋友家里是开影楼的,她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做一家自己的影楼,毕业之后,她潜伏到国内不错的连锁影楼机构学习,但她创业的心同样坚定。向高手学习之后,再走向创业的道路,成功概率会大大提高。我们个人发展学会职业精英研修班的总教官少毅也经常告诉学员:慢就是稳,稳就是快。

先当好一名士兵,你才更可能成为一名将军,打好基础,潜心沉淀,等待时机,大多创业者都是十年磨一剑后的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