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神经功能检查 neurologic examination

神经功能检查作为骨科体格检查的重要部分,对骨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在神经源性疾病和肌源性病变的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神经功能检查主要从感觉检查、运动系统检查、反射检查,以及自主神经检查几个方面进行。

知识点

1.神经功能检查在神经源性疾病和肌源性病变的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神经功能检查主要从感觉检查、运动系统检查、反射检查,以及自主神经检查几个方面进行。

一、感 觉 检 查

人体皮肤感觉由脊髓发出神经纤维支配,呈阶段性分布。检查时应该在安静温暖的条件下进行,并在检查前向被检查者说明检查目的及检查方法,取得配合。感觉检查主要包括浅感觉(触觉、痛觉及温度觉)、深感觉及复合感觉。

(一)浅感觉

包括皮肤、黏膜的触觉、痛觉及温度觉。

1.触觉

用棉絮轻触皮肤或黏膜,自躯干到四肢上端逐次向下,询问有否感觉及敏感程度有无区别,对异常区域作出标记。

2.痛觉

用锐针针刺皮肤,询问有无痛感及疼痛程度,要求用力适当。检查时应自上而下,从一侧至另一侧,从无痛觉区域移向正常区域,不应遗留空白。检查完毕后记录检查结果。

3.温度觉

分别用盛有冷(5~10℃)、热(40~45℃)水的试管轻触皮肤,询问患者感觉并记录。检查时应注意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

(二)深感觉

关节觉:轻轻掰动患者的手指或足趾,做被动伸、屈动作,询问是否觉察及其移动方向;或让患者闭目,然后将其肢体放在某位置上,询问是否明确肢体所处位置。

(三)复合感觉

包括皮肤定位觉、两点分辨觉、实体辨别觉及体表图形觉等,是大脑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也称为皮质感觉。

知识点

1.感觉检查时应该在安静温暖的条件下进行,并在检查前向被检查者说明检查目的及检查方法,取得配合。

2.感觉检查主要包括浅感觉(触觉、痛觉及温度觉)、深感觉及复合感觉。

二、运动系统检查

运动系统检查主要包括肌容量、肌张力、肌力及共济运动检查等。

(一)肌容积

观察肌肉有无萎缩及肥大,测量肢体周径,判断肌肉营养情况。

(二)肌张力

指静息状态下肌肉紧张度。检查方法:嘱被检查者肌肉放松,用手触摸肌肉硬度,并测定其被动运动时的阻力及关节运动幅度。还可叩击肌腱听声音,声音高者肌张力高,声音低者肌张力低。检查结果意义如下:

1.肌张力增加

触摸肌肉时有坚实感,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可表现为:

(1)痉挛性:

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增大,终末时突感减弱,即折刀现象,见于锥体束损害者。

(2)强直性:

指一组拮抗肌的张力增加,做被动运动时,伸肌和屈肌肌力同等增加,即铅管样强直,见于锥体外系损害者。如在强直性肌张力增加的基础上又伴有震颤,做被动运动时可出现齿轮顿挫样感觉,故称为齿轮样强直。

2.肌张力减弱

触诊肌肉松软,被动运动时肌张力减低,可表现为关节过伸,见于周围神经、脊髓灰质前角病变。

(三)肌力

即肌肉主动收缩的力量。肌力评级标准及具体检查方法见本章第三节。

(四)共济运动检查

当脊髓后索、小脑等器官发生病变时可出现共济失调。常用检查方法包括指鼻试验、快速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和Romberg 征。

知识点

1.运动系统检查主要包括肌容量、肌张力、肌力及共济运动检查等。

2.肌张力 指静息状态下肌肉紧张度。检查方法:嘱被检查者肌肉放松,用手触摸肌肉硬度,并测定其被动运动时的阻力及关节运动幅度;还可叩击肌腱听声音,声音高者肌张力高,声音低者肌张力低。

三、常用反射检查

反射检查比较客观,但仍须患者合作,肢体放松,保持对称和适当位置。叩诊锤叩击力量要均匀适当。检查时可用与患者谈话或嘱患者阅读,咳嗽或两手勾住用力牵拉等方法,使其精神放松,以利反射的引出。

(一)腱反射

刺激肌腱、骨膜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因反射弧通过深感觉感受器,又称深反射或本体反射。腱反射的活跃程度以“+”号表示,正常为(++),减低为(+),消失为(0),活跃为(+++),亢进或出现阵挛为(++++)。

1.肱二头肌肌腱反射(颈5~6,肌皮神经)

前臂半屈,叩击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的拇指,引起前臂屈曲,同时感到肱二头肌肌腱收缩。

2.肱三头肌肌腱反射(颈6~7,桡神经)

前臂半屈并旋前,托住肘部,叩击鹰嘴突上方肱三头肌肌腱,引起前臂伸展。

3.桡骨膜反射(颈5~8,桡神经)

前臂半屈,叩击桡骨茎突,引起前臂屈曲、旋前和手指屈曲。

4.膝腱反射(腰2~4,股神经)

坐位,两小腿自然悬垂或足着地;或仰卧,膝稍屈,以手托腘窝,叩击髌骨下缘股四头肌肌腱,引起小腿伸直。

5.跟腱反射(骶1~2,胫神经)

仰卧,膝半屈,两腿分开,以手轻掰足使其稍背屈,叩击跟腱引起跖屈。

6.阵挛

当深反射高度亢进时,如突然牵拉引出该反射的肌腱不放松,使之持续紧张,则出现该牵拉部位的持续性、节律性收缩,称阵挛,主要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①踝阵挛:仰卧、托腘窝使膝髋稍屈,另手握足底突然背屈并不再松手,引起足踝节律性伸屈不止;②髌阵挛:仰卧,下肢伸直,以拇、示指置髌骨上缘,突然用力向下推并不再松手,引起髌骨节律性上下运动不止。

知识点

腱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

1.减退、消失 提示反射弧受损或中断,亦见于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本身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等。麻醉、昏迷、熟睡、脊髓休克期、颅压增高,尤其后颅窝肿瘤,深反射也降低或消失。

2.亢进 多见于锥体束病变,昏迷或麻醉早期也可出现,系对脊髓反射弧的抑制解除所致;亦见于手足搐搦、破伤风等肌肉兴奋性增高时。癔症或其他神经症深反射也常亢进。

3.正常人深反射也可亢进,老年人跟腱反射可消失,故反射的不对称比增强或消失更有意义。

(二)浅反射

为刺激皮肤、黏膜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

1.腹壁反射(肋间神经,上:

胸7、8;中:胸9、10;下:胸11、12)仰卧,以棉签或叩诊锤柄自外向内轻划上、中、下腹壁皮肤,引起同侧腹壁肌肉收缩。

2.提睾反射(生殖股神经,腰1、2)

以叩诊锤柄由上向下轻划股上部内侧皮肤,引起同侧睾丸上提。

知识点

浅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

1.减退、消失 见于反射弧中断时。但腹壁和提睾反射减退或消失,亦可见于锥体束损害,因其除脊髓反射弧外,尚有皮质通路。此外,深睡、麻醉、昏迷、新生儿等,腹壁反射也常消失。

2.亢进 震颤麻痹综合征或其他锥体外系疾病时,偶见浅反射尤其腹壁反射中度亢进,系损伤中脑抑制浅反射的中枢所致。精神紧张和神经官能症时,腹壁反射也可有不同程度的亢进。

(三)病理反射

当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被锥体束抑制的屈曲性防御反射变得易化或被释放,称为病理反射。严重时,各种刺激均可加以引出,甚至出现所谓的“自发性”病理反射。

1.Babinski 征

用叩诊锤柄端等物由后向前划足底外缘直到趾基部,阳性者趾背屈,余各趾呈扇形分开,膝、髋关节屈曲。刺激过重或足底感觉过敏时亦可出现肢体回缩的假阳性反应。此征也可用下列方法引出:①Oppenheim 征:以拇、示指沿胫骨自上向下划;②Chaddock 征:由后向前划足背外侧缘;③Gordon 征:用力挤压腓肠肌。

2.Hoffmann 征

为上肢的病理反射。检查时左手握患者手腕,右手示、中指夹住患者中指,将腕稍背屈,各指半屈放松,以拇指急速轻弹中指指甲,引起拇指及其余各指屈曲者为阳性。此征可见于10%~20%的正常人,故一侧阳性者始有意义。

(四)脑膜刺激征

为脑脊膜和神经根受刺激性损害时,因有关肌群反射性痉挛而产生的体征。

1.颈强直

颈前屈时有抵抗,头仍可后仰或旋转。

2.Kernig 征

仰卧,屈曲膝、髋关节呈直角,再伸小腿,因屈肌痉挛使伸膝受限,小于130°并有疼痛及阻力者为阳性。

3.Brudzinski 征

①颈征:仰卧,屈颈时引起双下肢屈曲者为阳性;②下肢征:仰卧,伸直抬起一侧下肢时,对侧下肢屈曲为阳性。

脑膜刺激征主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和脑膜转移瘤等。颈征亦可见于后颅凹、环枕部或高颈段肿瘤。

知识点

1.反射检查比较客观,但仍须患者合作,肢体放松,保持对称和适当位置。叩诊锤叩击力量要均匀适当。

2.常用的反射检查包括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

四、常用自主神经检查

(一)皮肤颜色和温度

观察肤色,触摸其温度,注意有无水肿,以了解血管功能。血管功能的刺激症状为血管收缩,皮肤发白、发凉;毁坏症状为血管扩张,皮肤发红、发热,之后因血流受阻而发绀、发凉,并可有水肿。

(二)皮肤划痕试验

用骨针在皮肤上稍稍用力划过,血管受刺激数秒后收缩,出现白色条纹,继以血管扩张变为稍宽之红色条纹,持续10 余分钟,为正常反应。若红条纹宽达数厘米且持续时间较长至呈现白色隆起(皮肤划痕征),则表明有皮肤血管功能失调。交感神经损害时,其支配体表区内少汗或无汗;刺激性病变则多汗。

(三)毛发指甲营养状况

注意皮肤质地是否正常,有无粗糙、发亮、变薄、增厚、脱落溃疡或压疮等;毛发有无稀少,脱落;指甲有无起纹,枯脆、裂痕等。周围神经、脊髓侧角和脊髓横贯性病变损害自主神经通路时,均可产生皮肤、毛发、指甲的营养改变。

(四)膀胱和直肠功能

了解排尿有无费力、急迫和尿意,有无尿潴留和残留尿以及每次排尿的尿量。了解有无大便失禁或便秘。

(陈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