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互联网+”对分级诊疗的支撑
2015年7月,国务院针对“互联网+医疗”出台新政,明确推广在线医疗服务新模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为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支撑。
分级诊疗旨在解决国家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及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而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有效优化医疗资源的布局,提升医疗资源效率,尤其是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首先,凭借临床诊疗知识库、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远程业务指导平台和信息化系统等互联网手段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从而增强患者首诊在基层的意愿。其次,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系统能有效推动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从而发挥各级医院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后,第三方构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模式对现模式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加快了分级诊疗在居民中的推广。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有大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单点对单点的服务模式转变为多点对多点的服务模式,从而使大型医疗机构更加聚焦解决疑难杂症和危重症,使基层医疗机构重点开展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康复,支撑“基层首访,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的构建。
2.3.1 提升基层机构服务能力
通过构建临床诊疗知识库、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和远程业务指导平台、部署统一规范的信息系统等互联网手段,提高基层医师的诊疗水平和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从而吸引更多患者进行首诊在基层。
建立临床诊疗知识库,帮助基层医师做出更科学化的临床决策。知识库以疾病、症状、检查、药品、指南和病例报告为基础,通过整合设计,形成诊疗辅助模型,实现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有效协调、检测和控制,从而引导社区医师进行规范化临床诊疗,提高其医疗质量。
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使社区医师的理论基础有效提升。该平台为基层医师提供与上级医院进行技术交流、电子图书共享、远程培训授课、在线研讨会等服务,通过即时通讯和线上资源共享的形式,使大医院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可以更大范围地传播,同时方便基层医疗工作者进行资料查询和学习,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社区医师的能力。
构建远程技术指导平台,实现了大医院专家对基层医师的线上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该平台连接了上下级医院的医师,当基层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遇到医学难题时,可以借助该平台向专家进行咨询,并且可在线向上级医院医师进行学习和观摩,从而提升社区医师的业务水平。
打造覆盖全院的信息化系统,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和业务流程进行规划和管理,实现包括病历、医嘱、检查检验报告、图像传输和处理等业务的电子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建立叫号系统和预约就诊系统等,实现合理分流,从而基层医疗机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异的就诊体验。
2.3.2 建立分工协作服务平台
(1)搭建分级诊疗平台,实现各级医院信息共享
分级诊疗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医院与医院、医院与社区、医院与家庭之间的服务共享,形成全新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首先,要整合原有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各级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中心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联合和对接,将已经积累的医疗信息资源整合盘活,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和区域内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分级诊疗的落实提供保障。
(2)打造智能化系统,提供区域协同服务
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基础上分级诊疗平台将建设智能分诊系统、预约挂号系统、预约诊疗系统、远程门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双向转诊/转检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医患、医医沟通系统,提供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从而使百姓在基层能够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服务,提升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患者可以在见到医师之前,通过智能分诊系统,方便、快捷地找到最需要的医院及医师,并通过预约挂号系统共享大医院的门诊和知名专家。如患者在基层问诊,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远程门诊系统及时向上级医院医师发起问诊申请,并得到上级医院医师的诊断指导意见。在患者就诊期间,下级医疗机构还可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获得远程会诊咨询服务和远程会诊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诊疗方案和医疗服务。当患者的病情经专家诊断满足转诊标准时,基层医疗机构即可通过分级诊疗平台与上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通,迅速地完成向上转诊,使患者得到更加专业的治疗。患者病情恢复后又可向下转诊,回到基层进行康复治疗。在整个就诊闭环中,患者可以随时与基层医师保持沟通,同时实现与专家的咨询交流。
2.3.3 搭建医疗资源共享平台
为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协作联动,可以建立依托于区域医疗中心的医疗资源共享平台,使基层医疗机构可以低成本享用大型医疗设备与专项医疗服务,降低服务成本和运营风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体来说,由区域内大型医疗机构或独立第三方机构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如区域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心电中心等,并在中心内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资源和资金的效用,让百姓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接受市区二、三级医院专家的心电、影像、病理、检验诊断及相关指导,减少重复检查和往返大医院次数,切实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从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利用率。
区域影像中心通过连接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放射科、超声科、内镜科等影像科室,实现对下级特别是基层医院影像检查的集中诊断和审核,通过区域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影像存储、共享和管理机制,优化和共享区域内医学影像资源,降低影像检查成本,实现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拍片后即可享受到远程影像会诊的专家级诊断服务。
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统一接入基层医疗机构临检系统,实现临床检验和临床检验质控一体化。通过对样品进行集中检测,使患者轻松享受“一站式”的检验服务。患者在社区开出化验单,完成抽血采样后,样本将通过物流直接运送至区域临床检验中心进行化验,化验结果将通过分级诊疗平台传送到社区;通过对各医疗机构实验室采集室内质控数据,并对采集的实验室数据进行室间质评,统计分析实现对基层医院实验室的实时质控管理,最终实现临床检验结果的共享、互认,以及检验结果与居民健康档案的融合。
区域心电中心围绕区域内心电图检查和慢病管理,搭建区域心电信息平台,对心电检查数据进行集中诊断和统一质控,实现远程心电会诊、心电诊断报告、远程心电监测等,整合区域内心电诊断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师心电诊断能力。
区域病理中心设立后,三级以下医院无需设立病理科,统一把标本集中送到区域病理中心,由中心专家及时给出病理诊断结果,也可扫描后上传到诊断平台,实现跨机构数字化阅片诊断和远程实时会诊,有利于确保病理诊断质量、解决疑难病例诊断和提高病理医师诊断水平。
2.3.4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第三方机构以互联网的方式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体系,通过发挥患者和医师的积极性、重组医师资源,对现有的分级诊疗做了很好的补充。
从患者的角度,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引导和教育的方式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很多地区目前都下发了分级诊疗的有利政策,例如,在深圳如果患者首诊在社区,开药可以打八折还可享有一些其他补贴,但是很多居民对此并不知情。根据《医疗健康+互联网调研分析报告》的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居民对分级诊疗认知度调查结果
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度不高,24%的居民表示对分级诊疗完全不了解,36%的居民仅听说过,31%的居民对分级诊疗熟悉,而仅有9%的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度是非常熟悉。因此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客户端的互动,将分级诊疗相关的信息和资讯进行传播,从而增强患者在基层首诊的意愿。
另外,很多居民无论大病小病都盲目选择大医院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健康知识,不知道哪些病应该去社区就诊。而平台上的就医行为引导与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培养科学的就医习惯。具体来说,互联网平台通过公开各个医院的相关信息和提供相关健康资讯、建立知识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有能力对自己的病情做出客观的初步判断,实现智能自诊,从而引导患者前往适合自己病情的医院就诊,提升基层医院的首诊率。
而从医师的角度,互联网公司让医师参与到病情优先的转诊方式中。很多大医院的专科医师可以通过在平台上查看患者的检查报告单,对患者进行筛选和过滤,保证那些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才能在专科大医院就诊。
此外,第三方机构可以在体制外通过科学化的医疗资源重组实现医师和患者的精准匹配,从而为用户提供分级诊疗服务。搭建一个连接“专家、医助、医师和患者”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并在该平台上配置专业的分诊人员。基于上述的医院分类和服务平台,第三方机构可以快速地帮助患者找到适合其病情的医院和医师,从而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分级诊疗就医服务。
政府通过发布政策为分级诊疗的实施提供了保障,而互联网公司则通过打造“以患者为核心”的分级诊疗平台进一步助力其落实,因此成为分级诊疗模式中的重要补充。
2.3.5 分级诊疗流程示例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分级诊疗协同在遵循已有标准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与管理体系,标准的知识系统与服务流程以及统一的诊疗标准与操作规范。
首先,国家应基于原有的标准体系,建立统一的分级诊疗平台,完善对分级诊疗平台的动态管理和有效监管。其次,还应建立临床路径知识库、合理用药知识库、临床诊疗知识库、专家系统等标准的知识系统和服务流程,满足在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患者的个体和动态信息的专业化处理需要。最后,需要建立统一的诊疗标准与操作规范,如临床指南、诊疗规范等。
具体来说,2015年12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并为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工作描绘出服务流程图。将以高血压为例,来阐述慢性病分级诊疗的具体流程。下图是慢性病分级诊疗流程示例图。
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在与原有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的基础上,为各级医疗机构的转诊和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信息采集阶段:家庭物联网采集系统获取个人健康数据,居民可向签约的家庭医师随时咨询和问诊。
图12 慢性病分级诊疗流程示例
基层首诊阶段:签约家庭医师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还可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获得远程会诊咨询服务和远程会诊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诊治方案。
向上转诊阶段:在全科医师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后,需在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联系二级及以上医院。
向下转诊阶段:大医院接收患者后,将结合分级诊疗平台共享的治疗信息,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经治疗稳定后,如符合下转标准,将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接受准备。
康复随诊阶段:高血压患者在大医院治疗后,回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调整,全科医师通过分级诊疗平台与上级的专科医师及时针对病情进行业务咨询、远程门诊、远程会诊等沟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