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其他治疗方法
拔罐疗法是以各种罐杯工具,借热力或直接抽吸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使其内压低于大气压而吸附于经络、腧穴、患处等部位,造成该处皮肤充血、淤血或起泡的现象,促其经络通畅、气血旺盛而达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古代一般采用动物的角作为治疗工具,用燃烧的方法使罐内产生负压,故称“角法”或“火罐法”。陶罐、竹罐也是古代经常采用的工具,现代发展到金属罐、玻璃罐、橡胶罐、负压罐、电罐,以及电温罐、磁疗罐、经穴电动拔罐治疗仪等。
拔罐操作方法直接影响着拔罐治病的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位及全身状况掌握好火种进入罐内的时机和停留的时间、掌握好负压的大小等关键环节。具体操作方法中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滴酒法、水煮法、抽气法、电罐法等。在施术过程中根据疾病性质、范围大小,选用不同的方法,如留罐法、闪罐法、熨罐法、走罐法、提罐法、拔泡法等。与其他疗法相结合,起加强治病疗效的有针罐法、血罐法、药罐法、按摩罐法等等。
拔罐疗法对皮肤、软组织可以产生一种良性的机械性温热刺激。这种刺激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溢入组织间隙,产生瘀血,出现自身溶血现象,红细胞受到破坏,大量的血红蛋白释出,同时可产生组胺类物质,白细胞与淋巴细胞聚集,促进了新陈代谢,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了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提升了局部的耐受性及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人体经络内属五脏六腑,外络肢体骨节,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行气活血、疏通表里上下和调和阴阳的功能。若阴阳气血功能失调,就会产生疾病。拔罐主要是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负压吸引作用,在脏腑经络气血凝滞或经脉空虚之时,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阴阳的作用,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使经络气血功能恢复正常,阴阳失调得以纠正,达到祛病之功。
(1)拔罐时室内应保持温暖,避开风口,患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不致改变体位时罐具脱落。
(2)根据患者所需拔罐的不同部位,使其充分暴露施术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罐具操作。
(3)用火罐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若火力过小则拔罐无力,达不到治疗效果,因此吸力要适中,如中老年或体弱者或初次拔罐者,可用中、小罐具且吸力不宜过猛。
(4)拔罐时动作要迅速而快巧,做到稳、准、轻、快。罐内的负压大小与扣罐时机、动作的快慢、火力的大小、罐具的大小等有关,只有掌握好操作技巧,罐内负压适宜,才能起到恰到好处的治疗作用。
(5)根据病情掌握拔罐时间,病轻者拔罐时间短,病重者,且病期长者拔罐时间可稍延长。起罐时不能生拉硬拽,以免皮肤受损或过于疼痛。
(6)用针罐时,需注意拔罐时皮肤突起,肌肉收缩,加上罐底部的碰撞,可使针体弯曲,或折针,或针尖深度增加,或引起气胸等。
(7)用刺血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须待消毒乙醇完全挥发后方可拔罐,否则易灼伤皮肤。
(8)拔罐时出现的局部小水泡、小水珠、出血点、瘀血等或局部瘙痒等现象均属正常反应。
(9)拔罐间隔时间应根据瘀斑的消失情况和病情、体质而定,一般瘀斑消失得快、急性病、体质强者,间隔时间宜短;瘀斑消失得慢、慢性病、体质弱者,间隔时间宜长。
(10)血罐法的出血量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和体质而定。男性青壮年,病急体壮者出血量宜多,女性或老幼者、慢性病且体弱者,出血量宜少。
(1)凝血机制障碍者,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者患有疥癣等传染性皮肤病者。
(3)恶性皮肤肿瘤或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房部位不宜拔罐,其他部位拔罐时手法也应轻柔;妇女月经期也应慎用。
(5)严重心脏疾病、心力衰竭、水肿患者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不宜拔罐治疗。
(6)患者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过度饮酒者慎用火罐。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病”“腰痛”等范畴。腰为肾之府,腰痛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外感寒湿、气滞血瘀、肝肾亏损等引起腰部筋脉失养而引发疼痛。而拔罐疗法以其独有的方法,既可促进局部血运,疏通经络,又可刺激传导经络腧穴,治疗远部的疾病。在应用拔罐时,结合药物、针灸、推拿、理疗共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则疗效更佳。
腰部冷痛,沉滞不适,遇气温变化则疼痛加重,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酸痛、冷痛,遇温则减。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祛除寒湿,温通经络
肾俞、腰阳关、夹脊、委中、腰骶部阿是穴。
方法①:上述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毫针刺之,取得针感后留针20分钟或电脉冲刺激20分钟,起针后在以上穴位留罐10~ 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色淤血现象为止,隔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方法②:取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的胃俞至膀胱俞,督脉的悬枢至腰俞、腰眼、阿是穴,先涂抹凡士林,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腰部,沿膀胱经和督脉的经穴轻轻地顺势由上而下推动罐具,往返数次,直至所经部位出现紫红淤血为止;继而在两侧腰眼拔罐10分钟,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油迹。每周2次,6次为一个疗程。方法③:将独活、桑寄生、海风藤、青风藤、透骨草、千年健、细辛、川芎各30g,用纱布包好,放入药锅内,加水3000ml,煎熬30分钟左右。然后把竹罐放入药汁中,煮5~ 10分钟,用镊子取出竹罐,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罐口药液降低罐口温度,并保持罐内的热气,然后立即将竹罐扣在以上穴位,并手持竹罐稍加压1分钟,以吸牢为度,留罐15分钟至皮肤出现瘀斑为止,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腰部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动则尤甚,多有跌扑扭闪外伤史,舌紫暗,脉弦涩。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阿是穴、气海俞、大肠俞、关元、环跳、委中、承山、后溪、攒竹。
方法①:先将腰部阿是穴和委中、承山穴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3下,拔火罐10分钟,起罐后擦去皮肤上的血迹,然后将后溪、攒竹穴进行常规消毒,用毫针刺之,采用强刺激泻法,取得针感后留针15分钟,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活动腰部,如起、坐、弯腰、行走、转侧、下蹲等动作,直至腰痛有所缓解。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方法②:先在腰骶部及大腿外侧、小腿后外侧涂抹凡士林或自制止痛消炎膏,引药走罐,到出现淤血为止;再将夹脊穴、环跳、委中、阿是穴等常规消毒后,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盐酸利多卡因的混合液注射。每次选用2~ 3个穴位,在注射中出现较强针感时,将针稍向上提后注入药液,隔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方法③:用桃红四物汤加茜草30g,用纱布包好,放入药锅内,加水2500ml,煎熬至药性出,把竹罐放入药汁中,煮10分钟,用镊子取出竹罐,迅速用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罐口药液降低罐口温度,并保持罐内的热气,然后立即将竹罐扣在以上穴位,并手持竹罐加压1分钟,以吸牢为度,留罐15分钟至皮肤出现瘀斑为止,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腰膝酸软乏劲,伴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酸痛,劳累后酸痛加重,舌质淡,舌体胖,脉细而沉。
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肾俞、腰俞、命门、气海俞、关元俞、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阿是穴。
方法①:取上述穴位3~ 4个,用毫针刺之,用平补平泻,行针后在针尾加少量艾条施灸。艾条燃尽后针上加罐,并留15~ 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方法②:先在腰骶部找到阳性点,拔罐10~ 15分钟,以皮肤出现淤血为度,起罐后将所选阳性点常规消毒后,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和曲氨松注射液的混合液局部注射。每次选择2~ 3个穴位,每周1~ 2次,4周为一个疗程。方法③:按疼痛放射性的部位,每次选择3~ 5个穴位,常规消毒后,毫针刺之,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使腰臀部的穴位有针感下达,但不宜强刺激,并留针15~ 20分钟或加电脉冲弱刺激,起针后在穴位上拔罐10~ 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色淤血现象为止。每周治疗2~ 3次,3周为一个疗程。
刮痧疗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众采针灸、推拿、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长,利用水牛角为材料,做成刮痧板来治疗疾病。该方法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早在唐朝,人们就应用苎麻刮痧治病,称为“戛法”。历代医籍中有不少关于刮痧疗法的记载。刮痧疗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刮痧疗法包括刮痧法、撮痧法和挑痧法等;狭义的刮痧疗法专指刮痧疗法一种。
刮痧疗法具有解表祛邪、清热排毒、开窍醒脑、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等作用。根据现代医学分析,其主要机制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使神经系统兴奋,血液和淋巴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旺盛,从而加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刮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及“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理论,循经刮痧,使患部血流通畅,经络疏通,达到活血祛瘀、舒通经络、调整阴阳,从而实现“通则不痛”之目的。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损伤组织的血液流通,增加组织的血流量,有利于致痛类物质的排泄,从而起到活血祛瘀生新之功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肌肉痉挛,寒湿凝滞,刮痧可利于改善腰痛、肢冷、抽搐等症状。
人体肌肉附着点及肌腱、韧带、滑囊等软组织受到损伤后,将产生局部无菌性炎症,由于炎症介质刺激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使有关肌肉组织发生反射性肌痉挛、保护性肌紧张,来减轻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则产生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加重疼痛、肌紧张等恶性循环,继而产生继发性疼痛病灶,日久不愈,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针对这些疼痛导致肌痉挛、肌痉挛加重疼痛的因果关系,刮拭腰背部具有消除疼痛,解除痉挛的有效功能,因为刮拭局部组织,可加速局部循环,使气血畅通,炎症消除,促进局部水肿吸收;同时适当的刮痧刺激作用,可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通过刮痧,紧张的肌痉挛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
刮痧对内脏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了疼痛造成功能活动障碍之外,还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混乱现象,如便干、盗汗、心慌等,通过对腰背部腧穴的刮拭作用,产生一种良性刺激信号,或刺激有关腧穴,达到调整阴阳,平衡脏腑功能的作用。从现代生物信息理论来看,通过刮痧可改变或影响人体生物信息,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刮痧法常用水牛角,也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等工具,蘸取植物油、清水或按摩霜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常用操作法有两种:
首先让患者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术者用热毛巾擦洗患部,并用75%乙醇在被刮部位常规消毒。施术者用右手持刮痧工具,在清水或按摩液中蘸湿,先在患者颈项正中凹陷处刮抹,刮出一道长形紫黑色痧点,然后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在脊柱正中或两侧各刮出紫黑色痧点为止。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者,也可沿神经分布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缓慢刮抹,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适中,不可忽轻忽重,一般刮20次左右,以皮下出现紫红色或黑紫色瘀斑即可。
是使用有边缘的铜钱、硬币等物件,在患者刮痧部位上放薄布类物质后,进行间接刮痧的治疗方法。除了具有刮痧功能外,还有保护皮肤的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刮痧应作配合的辅助疗法,手法宜轻,可取肾俞、大肠俞,以及患肢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穴。慢性期手法可适当加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可取肾俞、大肠俞、关元、命门、八髎、环跳、秩边、殷门、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解溪、太冲等穴。
(1)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禁用本法。
(2)皮肤局部有破损、溃疡等,或肿瘤患者,或饱食后或饥饿时,忌用本法。
(3)刮痧时冬季应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风扇直接吹刮痧部位。
(4)刮痧工具要注意常规消毒,不宜出现边缘破损。
(5)在刮痧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冷汗不止、心悸、恶心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嘱患者平卧、休息,必要时进行相应对症治疗。
(6)刮痧手法要轻重适宜,不能用力过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7)应用刮痧工具时,不能干刮,应加用活血化瘀等按摩润滑剂或清水等。
(8)刮痧后,忌食生冷、油腻之品,半小时内忌洗浴。
(9)应用刮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配合其他疗法。
封闭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等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封闭疗法简单、安全、易行,其主要作用是止痛。从某种角度来说,专于止痛的并非治本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疼痛的存在不利于疾病的好转,直接影响其他治疗方案的实施,因此首先给予止痛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单用或配合其他方法同时进行。
封闭疗法的药物要求量少、浓度高,且作用持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封闭疗法药物有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维生素B类药、活血类药(如山莨菪碱、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及激素类制剂等。
最常用最安全的局麻药物,作用弱,毒性小,能使损伤部位症状缓解,消除血管痉挛,促进炎症吸收。对组织无刺激性,但弥散和通透性较差。作用时间短,注射后1~ 3分钟起作用,维持时间一般为45~ 60分钟。加用少量肾上腺素,可延长麻醉作用时间1~ 2小时。应用该药物封闭一般为0.25%~ 0.5%注射液,要密封、避光保存。使用时要防止过敏反应,应作皮试。成人用量一般每次不超过1g。
为中效局麻药,作用比普鲁卡因强2倍,起效更快,作用更强、更持久,维持时间1~ 1.5小时。毒性比普鲁卡因大,0.5%溶液与普鲁卡因几乎相等,浓度越高,毒性越大,最好采用低浓度,过敏反应极少,一般不作过敏试验。成人用量一般以每次不超过200mg为限。
本品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5-甲基四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缺乏时,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成熟;本品还促使甲基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此作用关系到神经髓鞘脂类的合成及维持有髓神经纤维功能完整。本药主要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用于神经炎的辅助治疗,成人一日0.025~ 0.1mg或隔日0.05~ 0.2mg,用于神经炎时,用量可酌增。
为目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较强的药物,抗炎作用为氢化可的松的20~ 30倍,钠潴留作用弱,为氢化可的松的1/10。对垂体肾上腺素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宜久用,若是长时间使用可诱发溃疡病和糖尿病。可用于各种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局封时作用时间较短。
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临床应用时必须结合病情缓急、年龄大小、身体素质、治疗部位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其最佳剂量、用药次数和疗程长短,一般用25ml,而骶管封闭则需25~ 50ml,5~ 7日注射一次,4~ 5次为一个疗程。
封闭疗法作用的关键是将封闭药物注射到附近的穴位、痛点、关节腔或神经干周围,阻滞神经冲动传导的通路,使致痛信号不能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不再引起相应的疼痛感觉。
抗炎作用具体表现在:①改善血液循环,增高血管紧张性,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局部封闭后,损伤组织或病灶周围毛细血管收缩,使胶体、电解质及细胞的渗出减少,局部充血减轻,病灶部位渗出液和细胞浸润减少。封闭药物配方中加用的激素可使血管收缩,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②抑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运动,抑制胶原合成,减少透明质酸酶和硫酸软骨素的合成,使组织中可溶性胶原成分和组织己糖胺减少,促进间质炎症的消退。③增强机体对病理损害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
不论是穴位封闭、痛点封闭,还是神经干周围封闭,针尖、药物等刺激了局部的感受器、神经末梢和神经干,加强了粗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减弱了细神经纤维的传出冲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中医学认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因此疏通经络是治疗疼痛的重要法则,穴位、痛点或神经干封闭后,产生一种良性刺激,提高痛阈,使其起到镇痛效果。
封闭疗法可解除软组织的紧张和血管的痉挛收缩。局部封闭疗法后可消除痉挛后伴发的局部调节反应,提高其镇痛效果。实践表明,对患者应用镇痛药后所表现出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往往超出其药物本身的有效作用时间。
封闭药物中的普鲁卡因对神经营养功能有兴奋作用。它不但能阻断强烈刺激的传导,而且对神经系统产生一种微弱温和的刺激,有抗传导障碍作用,可改善病变部位的组织代谢和营养状况。
利用封闭注入的混合液所产生的液压力学原理,分离出髓核和硬膜囊及神经根的粘连,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在骶管硬膜外阻滞治疗中,收到较好疗效可能与此作用有关。
一般来说本疗法使用于一切急慢性疼痛的无菌性炎症的治疗。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根据病情长短、轻重不同,选择合适的封闭部位、封闭方法(腰椎间孔神经封闭、硬膜外神经阻滞、骶管硬膜外阻滞)、药物剂量等。
对于不合作患者、有化脓性感染、注射部位周围化脓性炎症、骨关节结核、对局麻药过敏、有出血倾向者,应禁止使用本法。对于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活动性溃疡病及妊娠初期则应慎用。
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是将药物注射到椎旁椎间孔附近以封闭神经根的方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椎旁压痛明显及下肢放射痛者,效果更佳。
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枕,根据压痛点确定封闭椎间孔。通常情况下,腰椎棘突与同节椎间孔处同一平面,而椎体横突则与该腰椎棘突与上节腰椎棘突之棘突间隙处于同一水平。因此于棘突上缘旁开3.5cm处,相当于针灸穴位的腧穴作为穿刺点,用20号8~ 10cm的长针头垂直进针,直到触及横突,然后针体回退1cm,做向上或向下呈25°角并向脊柱倾斜20°角方向再进针1~ 1.5cm,达椎间孔附近,无异常感出现,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即可注入0.5%~ 1%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5mg的混悬液5~ 10ml。一般5~ 7日封闭一次,4~ 5次为一个疗程。
腰硬膜外药物注射疗法系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区域,有抗炎、消肿、预防粘连、活血化瘀、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
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下,两手抱膝,双腿尽量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椎间隙张开,便于穿刺。背部与床面垂直,平齐手术台边沿。根据CT或MRI提示椎间盘突出的节段,确定穿刺点的部位,多为L4~ 5或L5~ S1椎间隙。于棘突间隙旁开1.5cm处行硬膜外穿刺,穿刺针与皮肤矢状位成75°角,进针方向对准椎间隙,穿刺到达黄韧带后,根据阻力的突然消失、负压的出现以及无脑脊液溢出等现象,即可判断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间隙。一般穿刺到黄韧带时,阻力增大有韧性感,此时可将针芯取下,用一湿润的注射器与穿刺针衔接,当推动注射器芯时即感到有弹回的阻力感,此后边进针边推动注射器芯试阻力,一旦突破黄韧带则阻力消失,犹如落空感,同时推注射器针芯毫无阻力,表示针尖已进入硬膜外间隙,即可注入或滴注药物。药物主要包括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10mg(或曲安奈德20mg、或曲安缩松10mg等),香丹注射液10ml,加生理盐水至20~ 30ml。若治疗有效可1~ 2周再注射1次,一般不超过3次。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穿刺必须保证达到硬膜外间隙,如果将药物注入硬膜囊内,有时会产生严重后果。
常规皮肤消毒,用7号注射针在髂后上棘内下方1.3~ 1.5cm、正中线旁开2cm处(即次髎穴)垂直刺入,约2cm达骨面,调整方向使针感无阻力,有落空感时,再进针1cm左右即进入骶后孔,回抽无血液,即可注入所配药液。注药时可稍施压力使其注入,这样可使部分粘连组织在液体冲击下得以分离。注入约2ml药液后再作回抽,若仍无血液回流,则将全部药液缓慢注入,约1分钟。出针后,创可贴敷贴针孔。休息20分钟,无异常现象后可让患者离去。一般每周注射1次,3次为一个疗程。注射药物:2%利多卡因注射液2.5ml,曲安奈德15mg,维生素B12注射液2mg,香丹注射液5ml,共约10ml。
一般普鲁卡因注射前都要求作过敏试验,因而发生过敏反应者极少。如个别患者注射时或注射后出现头晕、恶性、心慌、出汗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让患者平卧,一般能自行恢复;如出现发绀、虚脱等较严重反应时,应积极抢救,给氧、输液、注镇静剂、注射麻黄碱或肌注肾上腺素0.1g。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处理。
药物误注入蛛网膜下隙或神经鞘内,可能会导致神经或脊髓损伤。注射药物前应回抽注射器,确定无脑脊液;万一发生,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头高体位,放出少量脑脊液,如呼吸困难,应随时进行人工呼吸机或气管切开术,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若不慎刺伤血管,只要不向血管内注射药物,一般不会发生危险,但应防止血肿形成。因此穿刺方向要正确,选用长而细的针头,进针不能太快且要不断回抽注射器,如回抽有血,应立即退针,压迫止血后再另行注射。
施行颈部迷走神经封闭、星状神经节封闭或腰背部较高位置封闭时针尖损伤胸膜,可引起气胸或血气胸。要防止本并发症,首先要熟悉局部解剖,严格操作规程,针刺不能太深。若出现注射器自行推药现象或患者出现呛咳,则提示胸膜可能已经损伤,应立即退针。如气胸量少,症状轻,一般能自行吸收;若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甚至进行性呼吸困难,应抽气或做胸腔闭式引流。
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好坏,穿刺时避免直接刺及骨质,改变进针方向时,应将针退到皮下时再行进针,切忌将针体全部刺入体内。一旦发生断针等情况,患者不能随意移动,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取出针体残端。
封闭疗法虽然简单有效,但它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不能替代其他疗法,有时必须与他法合用,同时应掌握好应用指征和操作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要熟悉神经阻滞区域的局部解剖关系和有关体表标志,选好封闭点,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封闭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并按规定做好有关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了解个别特殊药物的应用情况。封闭后局部疼痛可能短时间内加重,局部有红肿热反应,一般在36小时内自然消退,不必做特殊处理;如超过48小时仍红肿热痛,则应考虑是否感染,并作相应处理。治疗后要注意进针部位的皮肤清洁,24小时内不要浸水。
施行神经干封闭时,应将药物注射到神经干周围,而不是注入神经内,以免损伤神经干。当进针后,患者突然感到肢体有触电样放射痛或表现出某种骤发性动作,表明针尖刺到神经干,应立即退针调整进针方向,直到进针方向及角度调整与患者出现和病痛部位或放射痛区域相同症状或感觉时为止。注药前应回抽针柄,确定针管内无血液、无脑脊液、无气体时方可缓慢推药,并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对于某些特殊部位的封闭,应严格遵循各自要求进行操作。
练功活动又称练功疗法、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它是通过运动肢体的运动来治疗和预防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治疗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的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对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各种练功活动,既有加强局部肢体关节活动的功能,又有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增强体力的功效。练功疗法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由于损伤后淤血凝滞,络道不通而导致疼痛、肿胀,局部锻炼与全身锻炼有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通则不痛,可达到消肿定痛的目的。
损伤后期及肌筋劳损,局部气血不充,筋失所养,酸痛麻木,练功后血行通畅,化瘀生新,疏经活络,经络得到濡养,关节滑利,伸屈自如。
功能锻炼后既能活血化瘀,又能生新;既能改善气血之道不得宣通的状态,又有利于接骨续筋。较严重筋伤或者骨折可导致肢体废用,所以对骨折、扭伤、劳损、筋伤及不完全断裂,都应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使筋伤修复快,愈合坚,功能好,减轻或防止筋肉萎缩。
关节粘连、僵硬强直以及骨质疏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的原因是患肢长期固定和缺乏活动锻炼,所以积极、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促使气血通畅,避免关节粘连、僵硬强直和骨质疏松,是保护关节功能的有效措施。
局部损伤可致全身气血虚损、营卫不固和脏腑不和,风寒湿外邪乘虚侵袭。通过练功能扶正祛邪,调节机能功能,促使气血充盈,肝血肾精旺盛,筋骨劲强,关节滑利,有利于损伤和机体的全面恢复。
确定练功内容和运动强度,制定锻炼计划,首先应辨明病情,估计预后,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根据伤病的病例特点,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选择适宜各个时期的练功方法。
正确指导患者练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之一。主要将练功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对患者进行解释,使患者乐于接受,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其练功的信心和耐心,从而自觉进行锻炼。上肢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手的功能,凡上肢各部位的损伤,均应注意手部各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早期练功活动,特别要保护各关节的灵活性,以防关节发生功能障碍。腰背部及下肢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保持各关节的稳定性。在机体的活动中,尤其需要依靠强大而有力的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才能保持正常的行走。
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是防止加重损伤和出现偏差的重要措施。练功时动作应逐渐增加,次数由少到多,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锻炼时间由短到长。
定期随访复查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病情和功能恢复的快慢,还可随时调整练功内容和运动量,修订锻炼计划。
①练功时应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动作缓而慢。
②练功次数,一般每日2~ 3次。
③练功过程中,对骨折、筋伤患者,可配合热敷、熏洗、搽擦外用药水、理疗等方法。
④练功过程中,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注意保暖。
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下肢保持伸直,双手叉腰,腰部作前屈、后伸活动,反复6~ 8次,活动时尽量放松腰部肌肉。
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上肢下垂伸直,腰部作左侧屈,左手顺左下肢外侧尽量往下,还原。然后以同样姿势作右侧屈,反复6~ 8次。
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叉腰,腰部作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各1次,然后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的顺逆交替回旋6~ 8次。
仰卧位,双侧屈肘、屈膝,以头、双足、双肘五点作支撑,双掌托腰用力将拱起,反复多次。
俯卧位,双上肢靠身旁伸直,把头、肩并带动双上肢向后上方抬起,或双下肢直腿向后上抬高,进而两个动作合并同时进行成飞燕状,反复多次。
练功活动可以增加椎间肌力量,增加肌肉对椎间盘的保护,减少自身重力及外力对椎间盘的压迫,防止椎间盘继续突出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压迫。因此腰腿痛症状减轻后,应积极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可采用飞燕点水、五点支撑练功,经常后伸、旋转腰部,直腿抬高作压腿等动作,以增强腰腿部肌力,有利于腰腿的平衡稳定。
应该强调的是,不能将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羽毛球、打高尔夫球等误当作练功或锻炼,因为任何不恰当的运动都会增加椎间盘受力,加剧椎间盘突出,适得其反。
(陈奇红 陈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