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骨科复位师老赵
成运芬
石膏室小得连三四个人都转不过身来,这里剪石膏的大剪刀、架病腿的木架子颇有年头,恍如20世纪70年代卫生院里的一般,而守在这里几十年的技师赵志根更是朴素得如同一名泥瓦匠。寒来暑往,几十年过去了,数不清有多少患者从这里进出,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赵志根永远是这方斗室里的主角。
赵志根不是科班出身,在部队当卫生员的他退伍安置到医院工作后才开始学习复位、打石膏技术的。如今,所有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技术无人能及,而其为人则极随和,对病人又是极热心的。
来这里打石膏的病人骨折的种类非常多,横型骨折、斜型骨折、青枝样骨折……赵志根都能应付自如,复位、塑性、固定,一气呵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病人骨折后做手术还是打石膏,骨科医生们常常要来征询一下赵志根的意见,一般老赵建议做手术就做手术,老赵说打石膏就打石膏。复位打石膏的保守治疗可以免去患者手术之苦,也能帮患者省下一大笔住院手术费;而要复得满意,得有把握才行。老赵从不说过头的话,常常只对患者说,有50%的把握,而实际上,复位固定后这50%的把握就变成百分之八九十的疗效了,比手术效果还好。
老赵打石膏有很多技巧,在这些技巧中,他说首先是和患者交流。因为交流可以让疼痛难忍的病人得以放松,可以了解病人病情,观察病人反应……当然看片子也很重要,看完片子最终才能确定怎么打石膏,是打石膏托还是打管型石膏?新鲜骨折是不能打管型石膏的,要等肿胀期过去了再打,否则可能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患侧皮肤起水泡,局部坏死,严重的甚至要截肢。
其实老赵给病人复位、打石膏和别人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他不戴手套,石膏灼手,有腐蚀性,可老赵说,不戴手套,可以清晰地感受复位时患者骨折处骨头的摩擦音,他要通过这个来确定骨头有没有接上去,这就是他想要的感觉。
一般打石膏需要两个人打,但老赵一直是一个人打,而且打得得心应手,塑得精致漂亮;打石膏首先要复位,许多人需要病人在全麻和半麻下进行复位,但老赵却在病人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在和病人的交谈中进行瞬间复位。
老赵做石膏的操作顺序也和他人不同,和别人先铺好石膏绷带后再放进水里浸泡不一样,他是先快速地在水里浸泡粘胶石膏绷带,再在操作台上用手“唰唰唰”一层一层快速铺着绷带、抹顺绷带,据说这样做出来的石膏黏性好,包裹起来不容易散。
骨折是随时随地发生的事,下雨下雪天骨折的人特别多,尤其是老人,常常一跌倒就骨折,因此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节假日,老赵随时会被召唤到医院。
老赵的这手绝活除当初老师言传身教外,也是自己刻苦学来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学习打石膏,为了心里有把握,老赵最初是在X线透视下给病人进行复位的,长期在辐射条件下工作,以至于手上没了汗毛,指甲开裂,而他的指缝里则永远残留着洗不去的石膏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