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常见心律失常
【学习目标】
1.掌握心房颤动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问题及措施,相应心电图特征;
2.掌握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评估、处理原则及健康指导。
【重点难点】
1.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见护理诊断、问题及措施;
2.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征。
心律失常(cardiac dysrhythmia)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本节将重点学习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
一、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率增加。
【病因】
房颤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房颤症状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150次/min,多数患者有心悸、胸闷,心室率超过150次/min可诱发心绞痛或心衰。
2.体征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当心室率快时可有脉搏短绌。
【心电图特征】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间隔不匀的颤动波,称f波,频率350~600次/min。RR间隔极不规则,而通常在100~160次/min。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处理原则】
1.急性期处理
同步电复律治疗。
2.一般处理
(1)积极寻找和治疗基础心脏病,控制诱发因素。
(2)心室率不快,发作时间较短的患者无特殊治疗,心室率快的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等控制心室率。目前尚无心室率控制评估的标准,但一般认为心室率控制的目标为静息时心率60~80次/min,轻微活动后控制到100次/min以内。
(3)阵发性房颤患者若发作频繁或症状明显,可选用胺碘酮、普拉帕酮、索他洛尔等进行复律。同时适用于持续性房颤不能自行转为窦性心律者。持续房颤发作有转归指征者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
(4)抗凝治疗:慢性房颤极重要的并发症是体循环栓塞,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极为重要的。目前认为华法林是房颤时预防脑卒中和外周血管栓塞的一线用药,阿司匹林仅适用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
二、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又称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过早的发出了冲动。
【病因】
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患者,药物中毒、情绪、过度劳累、过量烟酒,进食咖啡因等也可以诱发,正常人也可发生。
【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多数无相关的症状,偶可感到心悸或感觉到类似于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
2.体征
听诊时,第二心音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有较长的停歇。
【心电图特征】
提前发生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与前面的P波可无关联。二联律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指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处理原则】
对于无原发心脏病的患者,无明显症状,不需特殊治疗。如有明显症状,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胺碘酮等。
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期前收缩者,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
2.心梗伴室性期前收缩,目前主张用胺碘酮治疗。
3.可根据情况选择射频消融。
三、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简称室速。是由心室异位激动引起的心动过速。
【病因】
主要由于心室内折返激动,心室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最常见为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者。其次是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发作持续时间短的患者通常无症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出现气促、少尿、低血压、晕厥、心绞痛等。
2.体征
临床上听诊心律可轻度不规则,心率快。若听诊第一心音强度经常变化,警惕完全性室房分离。
【心电图特征】
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超过0.12s,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心室率一般为100~250次/min,心律规则或略不规则。
【处理原则】
(一)急性期处理
同步直流电复律,当患者发生低血压、休克、心绞痛、脑部血流灌注不足等症状,应迅速实行。
(二)一般处理
1.药物治疗
(1)利多卡因:为首选药物,但不可大剂量使用,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
(2)胺碘酮:警惕心动过缓。
(3)普罗帕酮:不可用于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
2.药物预防效果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应选择潜在毒副反应较少的抗心律失常药。
3.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选择联合应用药物。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 如呼吸状况,脉搏节律,意识与精神状况和体位情况。
2.有无冠心病病史、心律失常等诱发因素,有无咳嗽咳痰,晕厥发作前有无诱因及先兆,晕厥发作时的体位、持续时间。
3.发病的时间、趋势,睡眠状况、尿量,有无便秘。
4.心电图特点及其他临床检查。
5.心理-社会状况包括家庭、工作方面的支持。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2.焦虑
与心律失常导致的心理不适有关。
3.潜在并发症
猝死。
4.有受伤的危险
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避免诱发因素,保持平和的心态,嘱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宜取半卧位或其他舒适卧位,避免左侧卧位。急性期伴呼吸困难、发绀时,给予氧气吸入2~4L/min。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病情观察
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前、中、后的心率、心律的变化。严重心律失常者,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多源性、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用药护理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给药,定时定量。尽量用输液泵静滴药物,保证剂量的准确。静脉用胺碘酮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穿刺,局部血管可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擦,预防静脉炎。
4.运动护理
正确评估患者情况,针对性的制订运动计划,对一般心律失常患者,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对存在停搏、传导阻滞、持续性室速的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
5.猝死抢救
高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单独外出,气喘的患者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抢救药品、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情绪稳定,避免烟酒、咖啡、浓茶等。饮食方面选择低盐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大便的通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教会患者自测脉搏,若有不适立即就医,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