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麻醉学发展史
1842年3月30日,美国Crawford Williamson Long医生为一位实施颈部肿块手术的患者成功实施世界上第一例乙醚全麻,但遗憾的是,直到1848年他才将这些结果公布于众,发表在Southern Medical and Surgical,与“现代医学全麻第一人”的称号失之交臂。1846年,美国牙科医生Wilian Thomas Morton在麻省总医院成功演示了乙醚麻醉。乙醚麻醉的成功开创了现代麻醉学的开端。现代麻醉学经过近170年的发展,不仅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方面,而且在麻醉学科的建设、麻醉学专业的发展以及麻醉学科队伍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
一、古代麻醉学
回顾麻醉学的历史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古代麻醉即麻醉的萌芽、近代麻醉即临床麻醉学的形成、现代麻醉即麻醉的飞速发展三个阶段。
古代的麻醉纯属偶然性和经验性的产物,仅仅以镇痛为主要目的。古人在日常生活或行医时,发现某种物质或措施具有睡眠或镇痛作用,就移用做麻醉,初始麻醉的萌芽阶段跨越了数千年之久。这些早期的镇痛技术和镇痛性物质尽管非常原始,使用也很盲目,有些甚至是利用某种物质的毒性作用,几无安全性可言,不符合今日麻醉的基本含义,但却能使患者在昏睡或无痛状态下接受手术,或消除患者的病痛,对医学、特别是对开展外科手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人进行有关麻醉药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从方法学而言,麻醉学是以使用麻醉相关的药物为基础的应用性技术学科。它的发展有赖于化学和药物工业的发展。18世纪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加之医学,特别是外科学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先后发现和合成了大量的麻醉药,其中有些沿用至今仍有其独特应用价值。麻醉管理也从单纯的镇痛发展到从麻醉前、麻醉期间到麻醉后整个围麻醉期间的全面管理。至20世纪30~40年代逐步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近代麻醉学。
二、近代麻醉学发展
近代麻醉以吸入全麻药与吸入全麻技术、局部麻醉药及神经阻滞技术、静脉全麻药和其他特殊麻醉技术为主要标志。
吸入全麻药氧化亚氮、乙醚和氯仿这几种吸入麻醉药的发现和应用是近代麻醉学的开端。随着氟化学技术的发展,使用氟元素替换氯元素后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减小器官毒性,同时降低药物的溶解性,因而起效快且苏醒亦快,因此相继开发出氟烷、安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现在,氟代醚类已经成为主流的吸入麻醉药物。
除了吸入麻醉药物的发现和应用,吸入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是伴随吸入全麻技术的应用及改进才得以不断完善的。气管插管及气管内麻醉方法的问世,无疑是全麻发展的一大进步,它不仅扩大了手术范围,为开胸手术在内的多种外科手术创造了控制呼吸的条件,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也为救治呼吸循环衰竭提供了保障,同时还带动了吸入麻醉器械和麻醉机的研发。
目前,各种类型精密复杂的麻醉机,配合气管插管、气管内麻醉的各种技术操作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全麻及实施复苏术的患者,既能有效维护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强麻醉的安全性,还能对麻醉气体浓度进行监测,提高麻醉的可控性。
局部麻醉技术是伴随局部麻醉药物的发现而发展起来的。1884年在海德堡举行的眼科会议演示了可卡因滴眼后产生局麻效果。20世纪初,人工合成普鲁卡因成功。1928年,人工合成丁卡因成功。以后相继出现的局麻药包括利多卡因(1943年、)甲哌卡因(1956年)、丙胺卡因(1960年)、布比卡因(1963年)、罗哌卡因(1996年)等。由于新的局麻药不断涌现,使用方法不断改进,局部和神经阻滞麻醉,包括椎管内阻滞,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改变了全麻一统天下的局面,由此避免了全麻的某些缺点,也简化了麻醉操作和管理,提高了麻醉安全性,促进了许多新型局麻药的合成和应用,也促成了局部浸润、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等局部麻醉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也为后来利用局麻药施行静脉内麻醉及静脉复合全麻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静脉全麻药的发现较早。1872年,发现静脉注射水合氯醛可产生全身麻醉。1903年,人工合成巴比妥成功。1909年,发现静脉注射普鲁卡因可产生镇痛作用。1932年,开始使用环乙巴比妥钠进行静脉麻醉,同年人工合成硫喷妥钠成功。1933年,开始使用硫喷妥钠进行静脉麻醉,自此掀开了静脉全麻的帷幕。随后相继出现的静脉全麻药包括普尔安(1956年)、羟丁酸钠(1962年)、氯胺酮(1965年)、乙醚酯(1972年)、丙泊酚(1977年)等,这些静脉全麻药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全身麻醉的用药选择。静脉全麻的开展,弥补了吸入全麻的某些不足,如静脉内麻醉加速麻醉诱导,可消除患者紧张不适感及操作简便等,因而扩大了全麻的适用范围。
肌松药的发现始于筒箭毒碱,于1942年首次用于临床,是临床应用最早的非去极化型肌松药。1948年,人工合成十羟季铵。1951年,合成短效肌松药琥珀胆碱,同年应用于临床获得良好效果。随后相继出现泮库溴铵、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等肌松药,对增强全身麻醉期间的肌松作用和呼吸管理发挥了重大作用。肌松药的使用可使全麻药用量显著减少,不仅可避免深全麻的不良影响,更可主动控制肌松程度,给手术提供良好条件。现在,肌松药辅助下的呼吸管理和呼吸治疗已经走出手术室,扩大到危重症治疗的领域。
其他特殊的麻醉技术,包括低温、控制性降压、体外膜肺氧合等。
三、现代麻醉学的发展
随着麻醉药物的开发及辅助用药的配合应用、麻醉机的研发改进及监测技术的进步,麻醉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不断得以提高,奠定了现代麻醉学的基础。迄今的现代麻醉学已涵盖临床麻醉学、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等诸多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既要求有基础医学各学科中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又需要广泛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