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中药歌括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丹参

[歌括]
丹参味苦性微寒 1,一药功同四物汤 2
瘀化痛止 3心脉舒 4,血凉毒解 5肝木涵 6
[歌解]
1.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以根茎入药。因根皮外红而内紫,除取名丹参外,尚有红参、赤参、红根、靠山红等别名。同科植物甘西鼠尾草,主要分布于甘肃西部,旁及青藏高原地区,药材称甘肃丹参,亦为重要药源。还有产于山东的白花丹参,安徽、湖北的拟丹参,江南各地的南丹参,均充丹参应用。传统经验入心、心包、肝经。
2.王逊在《妇科明理论》里首先提出:“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胎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唯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并说“丹参去瘀血,生新血,调经脉……能行血中之气,入平和调理之剂,非大攻大补之药”。临床中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诸证,可谓久用不衰而且疗效显著。因丹参既能活血又能凉血,血热淤滞者尤为适用。据报道,陈友宝治疗缺铁性贫血30余例,用丹参15g,鸡内金10g,土大黄30g,水煎饮服,均治愈(新中医,1982.11)。王镜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用丹参50g配伍左归丸与右归丸,收到良好效果(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赖跃进用丹参配合化疗治白血病,亦取得较好疗效(国医论坛,1997.3)。于此可见,丹参不仅能活血调经,还具有一定补血效价。
3.历代医家常用丹参配伍一些活血祛瘀药以增强疗效。如《时方歌括》以之配檀香、砂仁组成丹参饮,用于气滞寒凝血瘀之胸痹刺痛,脘腹疼痛。《医学衷中参西录》以之配当归、乳香、没药组成活络效灵丹,用于气滞血瘀之心腹疼痛,跌打损伤之瘀阻肿痛,以及内外疮疡,癥瘕积聚等症。据报道,上海中医学院附院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临床各种疼痛(包括肝区痛、胃痛、胁痛、头痛、胸痛、胰腺炎、急腹痛、肠绞痛、肋间神经痛)2132例,剧痛时经穴位注射后常有霍然若失的感觉。特别对胃肠道病变引起的中上腹痛、脐周痛、下腹痛、两胁痛等有捷效,即期疗效达92.2%(中药临床新用)。陈汉洪用丹参30g,川芎30g,加水浓煎取汁150ml,每日分3次服用。治疗血管性头痛20例,治愈12例,有效5例,同时含速效救心丸以增强疗效(湖北中医杂志,1992.6)。此外,尚有不少以丹参为主的复方治疗癫痫、脑震荡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外伤性颅内血肿等有效报道。
4.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的功能;并具有抗凝、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集聚和血栓形成等作用;还能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度,防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据报道,李志顺治疗冠心病,单用丹参50g,以低度白酒1000ml(兑成40度)浸泡一周,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20~30ml,取得满意疗效(四川中医,1991.3)。苗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20例,以丹参、川芎、冰片制成冠心膏,敷贴于膻中、虚里或心俞穴,结果显效及有效者占108例(中医杂志,1996.10)。李必强等治疗老年性心绞痛30例,用复方丹参滴丸(丹参75%,三七23.5%,冰片2.5%)10~15粒口服,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0%(福建中医药,1997.5)。俞国瑞用丹参注射液静注治疗心源性休克及心搏骤停2例,症状迅速好转(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
此外,张绮桂治疗高脂血症30例,用丹参30g,何首乌20g,生山楂30g组成降脂汤,每日1剂,煎汤当茶服。结果显效12例,有效12例(中医药研究,1992.6)。若为脑动脉硬化症、缺血性中风,可用丹参注射液2ml加入20%葡萄糖液40ml中静脉注射,每日2次;待吞咽功能恢复后,继以丹参注射液2ml肌内注射,每日2次。观察此症65例,总有效率为87.7%(中华医学杂志,1977.8)。
5.丹参功能凉血消痈,而且长于“排脓止痛”、“生肌长肉”,故诸多医家常引用以治痈疮肿毒。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提取丹参脂溶性成分丹参酮类压制成片,或制成20%丹参酮凡士林油膏。观察扁桃体炎、咽炎、外耳道炎、疖肿、痈疡、外伤感染、烧伤感染、乳腺炎、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452例,总有效率为90%左右。其中不少病人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改用丹参酮制剂而收其全功。据报道,王启等用丹参注射液8ml每次雾化吸入半小时,每日2次。治疗萎缩性咽炎85例,治愈69例,好转1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1.2)。
6.药理研究尚表明,丹参能减轻肝细胞变性,促进肝细胞再生,并能抗肝纤维化,防治肝癌转移复发,因而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疗效。据报道,乔富渠等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104例,用丹参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液中滴注,痊愈率81.7%,总有效率达97% (陕西中医,1980.6)。赵和平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7例,用丹参注射液30ml和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连续用药90天,总有效率88.9%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0)。
药理研究还表明,丹参能改善微循环,增加眼血流量,提高视网膜血管的耐缺氧能力,促进眼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因而对视网膜震荡、外伤性视神经损伤、青光眼长期高眼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恢复及发炎感染等眼病均有防治效果。据报道,蒋幼芹等治疗中、晚期青光眼94人,用丹参配女贞子或川芎制成的注射液肌注,结果116只病眼中,58只病眼取得进步(中草药,1980.12)。
丹参尚有泻心火、凉血热之功,心火平,血热凉则心神常清,故常用于神识出现障碍之症。据报道,龚振禅等治疗青少年初发癫狂症14例,以醒癫汤(丹参、乌药各100g)水煎,每日服1剂,约3~5日,均获临床治愈(浙江中医杂志,1990.5)。顾华清等治疗神经衰弱100例,每日取丹参30g,水煎早晚分服,对失眠、头痛、头晕等显效率达75%(山西医药杂志,1988.6)。吴华清等治疗失眠症,用丹参15g,五味子9g,远志6g,石菖蒲6g水煎,每日分2次服用,疗效显著(中国民间疗法,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