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山药
[歌括]
亦药亦蔬话淮山 1,入脾养胃理儿疳 2。
补上肺气喘咳定 3,添足肾阴下元壮 4。
[歌解]
1.山药为薯蓣科蔓生草本,以根茎入药。《神农本草经》原名薯蓣,因避唐、宋两位皇帝之讳而改名山药。本品性味甘平,亦药亦蔬,一物兼具药疗与服食之长处,历来被视为食疗俱佳之上品,因此各家本草书多类比为土芋、玉芋、蛇芋或土薯、野白薯、扇子薯、佛掌薯等名称。至于处方中多称山药为淮山或怀山,那是因为古今均以河南怀庆一带所产者质地最佳,成为久负盛名的道地药材。传统经验入脾、肺、肾经。
2.药理研究表明,山药富含淀粉酶、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人体极有助益的化学成分,多食久服,能抗氧化、抗衰老而被誉为“长寿因子”。因其味甘入脾,性质平和,既能补胃气,又可益脾阴,常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体倦乏力及妇女因脾虚湿盛而致的带下证,可大量服食,或作药膳长期食用。《傅青主女科》治脾虚带下,常以之配白术、苍术、白芍等同用,如完带汤。若带下黄稠腥臭者,又应与黄柏、白果、车前子等配伍,如易黄汤。据报道,谢执华治小儿秋季腹泻62例,以单味生淮山粉,1岁以内5~10g,1岁以上可递加用量,加水适量再加热成粥状,连服3天,全部治愈;婴幼儿亦可用山药粉煮粥代乳食(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6)。杨景柱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101例,以山药10g,车前子4g,每日1剂水煎服,对脱水者配用一味薯蓣补液饮(山药30g清水煎取500ml,加白糖或葡萄糖10g,食盐0.5g)混匀频服,痊愈者96例,好转者5例(中医杂志,1984.5)。秦振东经治小儿疳积300例,以山药配鸡内金(炒)、糯米(炒微黄)共研粉,开水调服,全部康复(江苏中医,1995.12)。若因伤食积滞症见纳食呆滞、夜寐不宁、多汗倦怠、反复感冒、体弱贫血者,用炒山药5~10g,炒扁豆、炒白术、鸡内金各3~5g,随症加减。观察此症1218例,总有效率达98.9%(中医杂志,1983.4)。
因山药既补脾气而又益脾阴,历代医家多用以治消渴证。张锡纯常以大剂量山药水煎代茶饮服,或配黄芪、葛根、知母、天花粉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方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明代医学大家周慎斋对消渴证深有体验,说出“脾阴不足,重用山药”一语来。
因山药既补脾胃又擅解湿困,用治脾虚带下症常多有效。据报道,用山药莲子粥(山药、扁豆、薏米、莲子各15g)煮粥食治疗脾虚带下58例,治愈42例,好转14例(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亦可取山药30g配等量芡实,加白果10g,盐水炒黄柏6g,车前子3g,水煎服。治疗带下病110例,痊愈89例,显效21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8)。
口疮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与脾胃功能不无联系。周仓珠治疗溃疡性口腔炎50余例,单取怀山药20g,煎后加冰糖30g,早晚分服,连服2~3天,疗效甚为满意(陕西中医,1985.4)。
3.山药不仅益肺气,更长于养肺阴,因肺气虚或肺阴不足而致虚劳乏力、短气自汗,痰少痰黏者,或因肾不纳气而咳喘气短者,均可参照《医学衷中参西录》薯蓣纳气汤调理康复。据报道,黄东平治疗1例粟粒型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的高热患者,重用单味怀山药120g,水煎频服,单服此药3日,取得热退、嗽除、胸痛及气急等症状全部消失的效果(四川中医,1990.6)。应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0例,以怀山药为主(90~150g)随症配白术、元参、牛蒡子(炒)、鸡内金加减用药,总有效95%(浙江中医杂志,1997.11)。
4.历来中医更把山药视为补肾填精之要药。因肾虚而出现腰痛、阳痿、滑精、梦遗等下元不足之症,或因下元虚寒、尿频、遗尿以至尿失禁者,可参照六味地黄丸类方加减化裁。据报道,有人治疗小儿遗尿症200例,单用炒山药研粉,每服6g,每日早晚各1次,全部治愈;肾气虚弱,症状严重者,可加等量太子参,焙干研末,混匀服食(新中医,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