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中药歌括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黄

[歌括]
大黄 1苦寒涤胃肠 2,泻得火毒身无恙 3
瘀滞于内自化解 4,血热在上善诱降 5
[歌解]
1.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以根茎入药。因产地不同,有北大黄与南大黄之分,其中以四川产的掌叶大黄质地最佳,致泻力最大,人们常喻为迅猛峻烈的将军,故处方中多书写成“川军”。传统经验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2.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含有蒽醌类衍生物,能荡涤肠胃积滞,为泻下攻积要药。尤其在热性病中期或极期,症见便秘腹痛,脘腹痞满,舌苔老黄,甚至出现高热昏迷譫语等实热证时,宜重用本品配枳实、厚朴、芒硝等同用,方如《伤寒论》之三承气汤。若因湿热夹积滞蕴结肠胃而致腹痛泻痢,泻下不畅,里急后重,更宜借助于大黄“通因通用”之力。据报道,陈加龙治疗急性肠梗阻44例,均以大黄粉9g,日服2次,有效率达97.7%(陕西中医,1984.8)。焦东海等治疗急性胰腺炎100例,单用大黄30~60g水煎,1~2小时服1次,全部病例有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高桃珍等治疗胆道蛔虫40例,取大黄600g,依次分为300g,200g,100g,分3次煎服,每天1剂,服完第1剂后30~60分钟当即止痛,服完3剂后B超复查:胆总管内平行光带消失。待蛔虫退出胆道给予噻嘧啶0.1g×12片,第1天晚上和第2天早晨各服6片(中医杂志,1991.12)。
药理研究尚表明,大黄所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苷、芦荟苷及鞣质类物质,对人体功能调节极有助益,不仅能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还能降脂、减肥、利胆、利尿、保肝、健胃、增强机体免疫力。生活中适量服用些含有大黄成分的制剂,可使体内日积月累而来的毒素及类毒素得以及时清除。东晋养生家葛洪说过:“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现代医学亦认为,肠内渣滓滞留既可引发疾病,又能招致早衰,大便通畅者,血中胆固醇、肌酸之类有害物质,能及时排除,血液得到净化,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更有利于健康长寿。对常年便秘患者而言,常取大黄粉小量久服,保持大便通畅,由而新陈代谢正常,就能体现“以通为补”的神奇。据报道,陈秀燕治疗新生儿便秘28例,单取大黄粉适量,开水调成糊状敷脐。均获满意疗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
大黄的通便作用有力,但较缓和,排出物多为粥状或软泥状粪便,排便前后可无腹痛或仅稍感不舒。由于本品并含有鞣质,缓下一两次后多能自止。本品生用力大,但不宜久煎,处方中应注明“后入”。
3.抗菌试验表明,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及伤寒、痢疾、大肠、绿脓等杆菌均能抑制其核酸和蛋白质而显示较强的抗菌力;对细菌感染引发的发热、面红、目赤、口渴、咽肿、尿赤、便秘等热象环生时,皆可用以清热泻火。诸如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吐血、衄血等胃火炽盛证,单用大黄3~5g,开水冲泡30分钟,取汁饮服,当即生效。综合临床报道,王登岭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溃疡出血,以生大黄粉15g,经胃管注入,总有效率为80%(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6)。有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890例,以大黄粉3g,日服3次,其中868例达到止血目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有人经治咯血97例,用大黄粉水泛为丸,每服2g,每日1~2次,有效者76例(中国防痨,1960.2)。尚有人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14例,单用大黄24~30g煎服,治愈11例,有效2例(山西中医,1986.5)。若为痔疮出血,江浩明单用大黄30g煎汤,待温坐浴30分钟,经治24例,治愈22例(江西中医药,1992.5)。
动物试验证实,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使肝损伤得到修复。用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及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均具泻肝护肝功效。常与茵陈、山栀同用,如茵陈蒿汤。若配等量黄连、甘草共研成细粉,调蜂蜜涂布口舌,防治新生儿胎黄症至为有效。据报道,董圣群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用生大黄15g,开水冲泡代茶饮,治愈37例,好转18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4)。孙效龙治疗早期重症肝炎40例,亦用生大黄30~50g水煎顿服,每日1次,一般服药1~2周,临床治愈24例,显效5例(江苏中医,1999.11)。焦东海等治疗急性胆囊炎10例,以大黄30~60g水煎,1~2小时服1次,直到腹痛消失,全部有效(中医杂志,1988.11)。
体外试验说明,用大黄素、大黄酸灌服家兔,可见尿量、排钠和排钾达最高峰,有明显的降血中尿素氮作用。由于大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利尿排毒,故现代常用于救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据报道,赵淑颖等治疗尿毒症50例,以大黄、桂枝各30g,水煎服,其疗效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中药临床新用)。吴培俊等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45例,用大黄50g,人参9g,水煎服,均安全进入多尿期及恢复期(湖北中医杂志,1990.4)。李秋贵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82例,用大黄粉1~3g(最多4~5g),每日分2次服用,总有效率为82.93%(辽宁中医杂志,1994.1)。
药理研究还表明,大黄尚有明显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可使溃疡面缩小,其作用类同于西咪替丁。据报道,陈高兴治疗胃溃疡顽固性胃痛38例,用大黄三七散(炒大黄、生三七等量研末)每服5g,每日3次。治愈31例,好转3例(浙江中医杂志,1992.8)。林万山等每日用制大黄3~5g,研碎放入300~500ml开水里浸泡半小时,每隔1小时服30~50ml。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33例,结果29例痊愈(黑龙江中医药,1993.3)。不少临床经验说明,充分利用大黄粉调理消化道疾患,诸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久泻、上消化道出血、胆胰病变、肠梗阻以及胆道蛔虫症等都有着理想疗效。上列诸病可单用大黄粉3g口服,每日3次,深重危急者可加量至9g,若仅为消除胀气,调理胃肠,直接采用每片含大黄0.15g的大黄苏打片即可。
4.大黄为活血化瘀常用药,并能使离经之瘀血随其泻下力排出,因瘀而发热者更属首选之列。药理研究亦表明,大黄用酒炒制后所含蒽醌类衍生物减量,泻下作用趋于缓和,但能调整血行流布,促使药力上达头面及胸部而驱热下行。用于瘀阻经闭,产后瘀痛,跌打损伤等症,活血行瘀之力更为增强。若在跌打方药内加入大黄3~5g,能促进其活血化瘀,疏通局部血行障碍。据报道,郑跃进等治疗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者52例,用大黄粉(高压消毒)撒于患处,并予纱布覆盖,崩带包扎,有水泡者应先消毒、再抽液后敷药,结果全部治愈(中国骨伤,1996.3)。蔺军田治疗软组织损伤200例,以大黄粉100g,乳香、没药各20g,冰片10g,共研极细,用白酒或75%酒精调敷伤处,总有效率达95%(中国骨伤,1996.5)。
大黄能泻血分实热,兼有凉血与活血之功,故常用治烧烫外伤,能迅速止痛又不留瘢痕。据报道,单用生大黄研粉调蜜敷患处,或用大黄50g浸泡于95%酒精200ml中半个月以上,取用外涂。有人用上法观察烧烫伤32例,治愈率达96.3% (中华医学杂志,1973.4)。
此外,孙祖斌治疗漆性皮炎100例,用生大黄8~12g,武火煎5~10分钟,冲入芒硝6~9g,每日分3次服用,总有效率达97%(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7.2)。纪钧等治疗银屑病45例,用生大黄(后下)3~15g,熟大黄6~30g,水煎,早晚分服,连服1个月;外用生、熟大黄各30g,浸入30%酒精100ml中1周,每日外涂1~2次。结果痊愈28例,好转12例(陕西中医,1990.11)。文明昌用大黄冰片酊(大黄100g,冰片20g,浸入食醋250ml中7天)外涂患部治疗脂溢性皮炎45例,痊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9)。至于热毒疮疡、痈肿、丹毒、湿疹以至褥疮、痔疮、冻疮、口疮、痱子、粉刺、肛裂、酒渣鼻、手足癣等,一般用大黄研粉,选加蜂蜜、茶油、香油、食醋、鸡蛋清、凡士林之类调匀外敷,多有捷效。
5.临床中,常见因实火上炎、迫血上溢而致吐血、衄血、巩膜红赤、咽喉红肿、口舌生疮等上部充血性证候,均可借大黄苦寒泻下之性,使血热在上的病变诱导下降。笔者每逢红眼病大流行,患者初就治时便以大黄为主药,每天处理上百例,均可预期其在1~2天内红眼消退、视力恢复。若为口疮,王心东用大黄30g,加水250ml,武火煎取200ml,饭后1次温服。治疗复发性口疮39例,全部有效(辽宁中医杂志,1987.11)。若为喉痈,梅有成、林文谋均以生大黄15g泡开水,频频饮服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计122例,均于1~3天内痊愈(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7.4;四川中医,1986.12)。
但是,因大黄含有芦荟苷,能引起盆腔充血,故行经期间慎用;妊娠期误用大黄,可因子宫收缩加强引致堕胎;哺乳期滥用大黄,亦可导致药液被吸收入乳汁而影响婴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