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中药歌括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丁香

[歌括]
丁香 1健胃调味良 2,辛温可使寒逆降 3
暖肾助阳祛虚冷 4,辟秽消毒定瘙痒 5
[歌解]
1.丁香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古来多以花蕾入药者称公丁香,气味浓烈而力胜;以成熟果实供药用者称母丁香,气味淡薄而力弱。但药理研究说明,两者所含的化学成分相同,其功效无多大差别,故常通用。传统经验入脾、胃、肾经。
此药早期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当时因花蕾干燥后颇似鸡舌而称之为“鸡舌香”。此外葫芦科植物“苦丁香”,柳叶菜科之“水丁香”,樟科之“桂丁香”,木樨科之“暴马丁香”(又称荷花丁香),不仅名字有别,而且疗效各异。尚有“白丁香”者,乃麻雀之干粪便,人们为转移视听而美化其名。
2.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含有挥发性之丁香油酚类物质,能促进胃液分泌,抑制肠内异常发酵,排除腹部胀气,为芳香性健胃药。用治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证有独特功效。譬如日常生活中因胃肠积滞出现口臭者,可取公丁香2~3个放口中,频频含之,可收芳香辟浊之效。生活中把丁香充当调味剂的也不乏其人,不仅味美,尚可暖胃。据报道,代红梅治疗小儿腹泻120例,以丁香1.5g,肉桂3g,共研细末,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大多有效(中国民间疗法,1998.6)。俞宝典等用丁果散(炒丁香2g,炒草果4g,共研末,炒面粉250g,食糖200g,乘热在锅内搅匀,每服2~3匙)治疗急慢性腹泻180例,痊愈104例,有效27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8)。
3.千百年来,中医常把丁香视为治胃寒呃逆之要药,对呃声低微,形气虚弱者尤为赏识,多与柿蒂、生姜等配伍,如丁香柿蒂汤。其实,单取公丁香1g,放口中细嚼半小时,多能呃止逆平,张崇尧常用此法治疗呃逆,疗效确实理想(山东中医杂志,1986.4)。若症见噎膈反胃,朝食暮吐者,《摘玄方》提出:“以丁香合姜汁、甘蔗汁噙咽”,不失为一张良方。
4.综合前人经验,因男子肾阳虚亏而致阳痿,或妇女子宫虚冷而见经痛,均可取之配附子、肉桂、小茴香等温肾药同用;对寒疝腹痛及现代医学所指的麻痹性肠梗阻,用以解除肠痉挛亦多见其效。据报道,李世祥等治疗麻痹性肠梗阻20例,用丁香30~60g研末,加入75%酒精调和,敷于肚脐及脐周,并予固定,一般4~8小时即见排便排气(中医杂志,1988.11)。徐来恩单取母丁香研极细末填满脐窝治疗小儿疝气32例,痊愈23例,有效7例(陕西中医,1986.9)。沈吉义治疗肾虚牙痛,常用丁香10粒,研细末,填充患牙;或用丁香油滴入蛀牙,均效如桴鼓(四川中医,1990.5)。若因肾虚早泄,周午平以丁香、细辛各20g,浸泡于75%酒精100ml内半个月,行房前取浸出液涂搽阴茎龟头部。观察此症156例,单用本方即有效,此法对男性性功能衰退、阳痿不振者亦有较好疗效(新中医,1988.4)。
5.丁香味浓气烈,潜存着辟秽除浊的特性。制成线香于室内点燃,或缝成香囊让儿童佩戴胸前,香气所到之处,芳馥有加。在丁香挥发性物质流散中,空气里不良因素得以消毒,颇有环卫意义。为此,《新本草纲目》把它誉为“百里馨”。
抗菌试验表明,丁香的抗菌谱非常之广,但至今尚少应用,临床上只是用治多种皮肤癣菌所致的疾患。例如,外用丁香煎液涂擦患处,几乎对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脚癣等均有良效。据报道,徐有全用公丁香研粉,撒于洗净的脚趾缝内治疗脚癣百余例,均收全效(中医杂志,1985.8)。陈炳钢用丁香15g加入70%酒精100ml中泡48小时,取液外搽体癣及足癣,治疗1天后即见病变消退,3~5天即痊愈(中华皮肤科杂志,1963.1)。
另有报道,姜晓栋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用丁香30g,加200ml温水浸泡24小时,经常用棉签蘸浸出液涂于口腔黏膜潮红或溃烂处,每日3~4次,一般2~3天可愈(中国民间疗法,1999.3)。刘汉兴治疗乳头皲裂20例,以公丁香5g研细末,红糖5g,将两药放铁勺内加白酒1小杯,置火上炒至干枯,研细用麻油调敷患处,全部治愈(陕西中医,1988.4)。许水玉治疗麦粒肿156例,用丁香7粒研粉,大枣1枚去核,同拌匀制成花生米大小药丸,纳于鼻中(左眼病纳右鼻腔,右眼病纳左鼻腔),1日1次,3~5天后显效者94例,有效者57例(四川中医,1996.2)。索寿臣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243例,以母丁香粉2g填放患儿脐部后加以固定,隔2日换药1次,仅3例无效(河北中医,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