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集·内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风  温

【概述】 风温是由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春冬季节,起病较急,初起以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等肺卫证候为主要特点。其发于冬季的又称冬温。因春季阳气升发,温暖多风,最易形成风热病邪,若此时起居不慎、寒暖失调,使外邪侵入则发为风温。

名医案例

路志正医案(1则)

案一:扶正托邪、清肺凉肝息风法治疗风温

支气管肺炎郁热于肺、肝热生风之风温,以扶正托邪、凉肝息风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修某,男,1岁。病历号:12405。

初诊:1960年5月25日。

主诉:发热、咳嗽10余天,气喘4天。

现病史:发热、咳嗽10余天,4天来气喘,痰多,曾呕吐1次带血,近1周大便稀溏、日行4~5次,持续高热不退,烦躁不宁,自入院以来经用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磺胺药等治疗无效,体温持续于38.2~39.4℃之间,四肢较凉,面色稍青紫,于24日因高热而突然昏厥、抽搐2次,心率146次/分。刻诊:患儿高热稽留,昏睡无神,面晄,唇淡,疲乏无力,手足发凉,喉中痰哮,呼吸低微,小便黄。

检查:舌红无苔,指纹淡青,脉沉弦数。

中医诊断:风温,属郁热于肺、脾虚邪陷、肝热生风。

西医诊断:幼儿支气管肺炎。

治法:益气运脾、清肃肺金、凉肝息风。

方药:党参3g,生黄芪6g,白术3g,茯苓9g,地骨皮9g,桑白皮4.5g,杏仁6g,陈皮4.5g,钩藤(后下)6g,天麻3g,清半夏3g,甘草3g。1剂,水煎浓缩,分4次服。

二诊(1960年5月26日):患儿于昨日静脉输液、并服中药后,今日体温已降正常,精神好转,胃纳少开,呼吸平稳,喉中痰哮减少,无抽搐。仍困倦无神,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青,脉弦细数。仍以昨日方照服1剂。5月28日出院。

按:本案幼儿春天急性发病,属中医风温,系经济困难年代患儿营养不良、气血素虚、正不胜邪,外感风温、郁热于肺,脾虚邪陷,逆传厥阴,蒙蔽心包、热盛动风,致使病情危重。急治以扶正托邪,拟益气运脾、清肃肺金、凉肝息风法。方选六君子汤加生黄芪,益气运脾化痰、扶正托邪,合泻白散加杏仁,清肃肺热、化痰平喘,重用地骨皮甘寒清润、善清营阴伏热,钩藤、天麻凉肝息风。服药1剂病势大减,住院4天痊愈出院。由此显示,在幼儿急性支气管肺炎及肺炎、虚实错杂的危重病情中,高精准中医辨证论治,特别是扶正祛邪思想,凸显其治疗优势。

(整理:杨凤珍 审阅:高荣林)